一种真空泵抽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149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泵抽气系统,包括真空罐和真空泵,真空泵具有抽气口和排气口,抽气口和真空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排气口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具有靠近真空泵的第一端部、远离真空泵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径缩部,径缩部的管径自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由粗变细,真空泵工作时,径缩部在细管端形成一低压区,低压区和真空罐之间连通有第三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真空泵抽气系统可以实现抽气口和排气口同时抽气,这样也就提升了抽气效率,在不改变真空泵的电机的功率的前提下,能更快对真空罐进行抽真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泵抽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泵抽气系统。
技术介绍
真空泵是用于抽真空的装置,在汽车领域,其常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用来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真空助力器抽真空。如图1所示,现有的汽车制动系统的真空泵抽气系统通常包括真空罐1a、单向阀2a、连接管3a以及真空泵6a。真空泵6a具有抽气口5a和排气口7a,真空泵6a的抽气口5a和真空罐1a的出气口之间通过连接管3a连接,单向阀2a设置于真空罐1a的出气口处,当真空泵6a开始工作时,单向阀2a打开,真空罐1a中的气体沿着图示4a的方向被抽取至真空泵6a中,并从排气口7a排出,从而实现对真空罐的抽真空。但是图1所示的装置的真空罐1a的抽真空速率取决于真空泵6a的电机的功率(即真空泵6a的抽真空性能),当需要提升真空罐1a的抽真空速率时,只能提升真空泵6a的电机的功率,这样会造成成本上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更快对真空罐进行抽真空的真空泵抽气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泵抽气系统,包括真空罐和真空泵,真空泵具有抽气口和排气口,抽气口和真空罐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排气口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具有靠近真空泵的第一端部、远离真空泵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径缩部,径缩部的管径自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由粗变细,真空泵工作时,径缩部在细管端形成一低压区,低压区和真空罐之间连通有第三连接管。进一步地,真空泵工作时,低压区的压力小于真空罐内的压力。进一步地,径缩部的头部和第一端部之间设有圆柱状的入口段。进一步地,径缩部的尾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设有直管状的喉道。进一步地,所述径缩部呈锥状。进一步地,喉道的尾部连通至外界大气。进一步地,在第三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在打开时能够使气体从真空罐流向第二连接管。进一步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三连接管上靠近第二连接管的位置。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在打开时能够使气体从真空罐流向真空泵。进一步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靠近真空罐的位置。本技术的真空泵抽气系统可以实现抽气口和排气口同时抽气,这样也就提升了抽气效率,在不改变真空泵的电机的功率的前提下,能更快对真空罐进行抽真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真空泵抽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真空泵抽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真空泵抽气系统包括真空罐1、第一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2、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第三连接管33和真空泵6。真空泵6具有抽气口5和排气口7。抽气口5和真空罐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31相连通,排气口7连通有第二连接管32。第二连接管32具有靠近真空泵6的第一端部32a、远离真空泵6的第二端部32b、以及位于第一端部32a与第二端部32b之间的径缩部322。径缩部322的管径自第一端部32a向第二端部32b由粗变细。真空泵6工作时,径缩部322在细管端形成一低压区32c,低压区32c的压力小于真空罐1内的压力。低压区32c和真空罐1之间连通有第三连接管33。进一步地,径缩部322的头部(即径缩部322的靠近第一端部32a的一端)和第一端部32a之间设有圆柱状的入口段321,径缩部322的尾部(即径缩部322的靠近第二端部32b的一端)和第二端部32b之间设有直管状的喉道323。具体地,径缩段322形成为锥状,其锥角约为21°±2°。喉道323的直径约为入口段321的直径的1/3~1/4,喉道323的长度等于喉道323的直径。喉道323的尾部连通至外界大气。进一步地,在第三连接管33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1,第一单向阀21在打开时能够使气体从真空罐1流向第二连接管32。通过在第三连接管33内设置第一单向阀21,可以避免第二连接管32内的气体流入真空罐1,使真空泵抽气系统的第三连接管33内的气体流向只能是从真空罐1至第二连接管32。优选地,第一单向阀21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管32的位置。由于第一单向阀21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管32的位置,当真空泵6开始工作而在第二连接管32的低压区32c形成低压时,第一单向阀21在真空罐1和低压区32c之间的压力差下能更灵敏得打开而实现对真空罐1的抽真空。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管31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2,第二单向阀22在打开时能够使气体从真空罐1流向真空泵6。通过在第一连接管31内设置第二单向阀22,可以避免第一连接管31内的气体流入真空罐1,使真空泵抽气系统的第一连接管31内的气体流向只能是从真空罐1至真空泵6。优选地,第二单向阀22设置在靠近真空罐1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真空罐1至第二单向阀22之间的气体反向流入至真空罐1。更优选地,第二单向阀22设置在真空罐1的出气口上,这样还可以保证真空罐1不漏气。当真空泵6开始工作时,真空泵6内形成一真空,真空泵6的抽气口5和真空罐1之间形成一压力差,第二单向阀22在该压力差下打开,真空罐1内的气体在第一连接管31内沿着气流方向41流向真空泵6,而后经由第二连接管32从排气口7排出。当抽取的气体经过第二连接管32的由粗变细的径缩部时,由文丘里效应(文丘里效应是指受限流动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气体的流速会加快。又由伯努利定律(即,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可知,流速增大伴随着压力降低,因此,该径缩部在细管端形成一小于真空罐1内的压力的低压区32c,从而使得低压区32c和真空罐1之间形成一压力差,使第一单向阀21在该压力差下打开,真空罐1内的气体开始在第三连接管33内沿着气流方向42流向低压区32c。所以本技术的真空泵抽气系统可以实现抽气口和排气口同时抽气,这样也就提升了抽气效率,在不改变真空泵6的电机的功率的前提下,能更快对真空罐进行抽真空。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泵抽气系统,包括真空罐(1)和真空泵(6),所述真空泵(6)具有抽气口(5)和排气口(7),所述抽气口(5)和所述真空罐(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3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7)连通有第二连接管(32),所述第二连接管(32)具有靠近所述真空泵(6)的第一端部(32a)、远离所述真空泵(6)的第二端部(32b)、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32a)与所述第二端部(32b)之间的径缩部(322),所述径缩部(322)的管径自所述第一端部(32a)向所述第二端部(32b)由粗变细,所述真空泵(6)工作时,所述径缩部(322)在细管端形成一低压区(32c),所述低压区(32c)和所述真空罐(1)之间连通有第三连接管(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抽气系统,包括真空罐(1)和真空泵(6),所述真空泵(6)具有抽气口(5)和排气口(7),所述抽气口(5)和所述真空罐(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3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7)连通有第二连接管(32),所述第二连接管(32)具有靠近所述真空泵(6)的第一端部(32a)、远离所述真空泵(6)的第二端部(32b)、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32a)与所述第二端部(32b)之间的径缩部(322),所述径缩部(322)的管径自所述第一端部(32a)向所述第二端部(32b)由粗变细,所述真空泵(6)工作时,所述径缩部(322)在细管端形成一低压区(32c),所述低压区(32c)和所述真空罐(1)之间连通有第三连接管(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抽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6)工作时,所述低压区(32c)的压力小于所述真空罐(1)内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抽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径缩部(322)的头部和所述第一端部(32a)之间设有圆柱状的入口段(3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抽气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峰罗旋姚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