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93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包括机舱总成、下车体总成、门槛梁和A柱内板总成,机舱总成包括前挡板和门槛连接板,前挡板的端部抵接在A柱内板总成的侧端面上,门槛连接板的端部抵接在A柱内板总成的底部;下车体总成包括地板本体、座椅横梁、横梁连接板以及后纵梁本体,门槛梁的前端连接在座椅横梁与地板本体之间,门槛梁的后端连接在地板本体与后纵梁本体之间,横梁连接板的端部抵接在门槛梁的上端面上,地板本体的端部抵接在门槛梁的侧端面上,后纵梁本体的端部抵接在门槛梁的下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车身Y向公差进行控制,实现下车体总成与侧围总成的匹配面Y向尺寸受控以达成车身宽度可控。

A kind of body structur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consistency control of body width and dim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尺寸工程是一个覆盖产品设计、工装设计、零部件制造和装配全过程的概念。它通过过程质量控制,以减少成本、加速试生产,缩短研发周期为目的,最终提高整车开发质量。从前期预研到后期匹配生产,尺寸工程贯穿始终,其重要性不可言喻。车体变宽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车身变形、应力加大、影响外观品质。如何充分利用尺寸工程原理将车身尺寸合理科学的管理,是很多尺寸或实物匹配工程师一直以来经常考虑的问题。通常相关零件装配焊接完成后,车身变宽且一致性差等都是车身结构和工装设计不合理等因素的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通过车身结构优化实现下车体总成与侧围总成的匹配面Y向尺寸受控以达成车身宽度可控。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包括机舱总成、下车体总成、门槛梁和A柱内板总成,所述机舱总成设置在车体总成的前方,A柱内板总成设置在机舱总成的左右两侧,所述门槛梁设置在下车体总成的左右两侧,且所述A柱内板总成与门槛梁呈前后连接,所述机舱总成包括前挡板和门槛连接板,所述前挡板和所述门槛连接板呈上下设置,所述前挡板的端部抵接在所述A柱内板总成的侧端面上,所述门槛连接板的端部抵接在所述A柱内板总成的底部;所述下车体总成包括地板本体、设于地板本体上方的座椅横梁以及设于地板本体下方的后纵梁本体,所述门槛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座椅横梁与地板本体之间,所述门槛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地板本体与后纵梁本体之间,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门槛梁之间设有横梁连接板,所述横梁连接板的端部抵接在门槛梁的上端面上,所述地板本体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的侧端面上,所述后纵梁本体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的下端面上。作为优选,所述A柱内板总成的下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开口朝向外侧的U形槽,所述前挡板的端部抵接在安装部的侧面上,所述门槛连接板的端部抵接在安装部的底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前挡板的端部设有用于抵接在安装部上的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与安装部的侧面平行设置且向上延伸。作为优选,所述门槛连接板的端部设有用于支撑安装部的第一支撑边,所述第一支撑边与安装部的底面平行,且所述第一支撑边位于所述第一挡边的外侧。作为优选,所述地板本体的侧端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抵接在所述门槛梁的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挡边与所述门槛梁的侧端面平行。作为优选,所述横梁连接板的横截面为“Z”字形,所述横梁连接板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座椅横梁上,另一端搭接在所述门槛梁的上端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后纵梁本体的侧端设置有延伸至第二挡边外侧的第二支撑边,所述第二支撑边支撑在所述门槛梁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支撑边向斜下方延伸且与所述门槛梁的下端面平行。作为优选,所述门槛梁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向外侧的“几”字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门槛梁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搭接在所述安装部的U形槽,所述门槛梁的前端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后端面相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机舱总成与A柱内板总成拼接时,门槛连接板与A柱内板总成的拼接形式为Y向滑动搭接,避免此处Y向公差积累;2、座椅横梁与座椅横梁连接板拼接形式为Y向滑动搭接,避免前地板总成与门槛梁搭拼接时座椅横梁总成与门槛梁Y向干涉;3、后地板总成中的刚性件后纵梁本体与刚性件后门槛连接板的拼接形式为Y向滑动搭接,避免此处Y向公差积累;通过上述三点,对车身Y向公差进行控制,实现下车体总成与侧围总成的匹配面Y向尺寸受控以达成车身宽度可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C-C处的剖视图;图中:1-机舱总成,11-前挡板,111-第一挡边,12-门槛连接板,121-第一支撑边,2-下车体总成,21-地板本体,211-第二挡边,22-座椅横梁,23-横梁连接板,24-后纵梁本体,241-第二支撑边,3-A柱内板总成,31-安装部,4-门槛梁,41-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包括机舱总成1、下车体总成2、门槛梁4和A柱内板总成3,机舱总成1设置在车体总成的前方,A柱内板总成3设置在机舱总成1的左右两侧,门槛梁4设置在下车体总成2的左右两侧,且A柱内板总成3与门槛梁4呈前后连接。机舱总成1包括前挡板11和门槛连接板12,前挡板11和门槛连接板12呈上下设置,前挡板11的端部抵接在A柱内板总成3的侧端面上,门槛连接板12的端部抵接在所述A柱内板总成3的底部。如图2和图3所示,A柱内板总成3的下端设置有安装部31,安装部31设有开口朝向外侧的U形槽,前挡板11的端部抵接在安装部31的侧面上,门槛连接板12的端部抵接在安装部31的底面上。前挡板11的端部设有用于抵接在安装部31上的第一挡边111,所述第一挡边111与安装部31的侧面平行设置且向上延伸。门槛连接板12的端部设有用于支撑安装部31的第一支撑边121,所述第一支撑边121与安装部31的底面平行,且所述第一支撑边121位于所述第一挡边111的外侧。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下车体总成2包括地板本体21、设于地板本体21上方的座椅横梁22以及设于地板本体21下方的后纵梁本体24,门槛梁4的前端连接在座椅横梁22与地板本体21之间,所述门槛梁4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地板本体21与后纵梁本体24之间,所述座椅横梁22与所述门槛梁4之间设有横梁连接板23,所述横梁连接板23的端部抵接在门槛梁4的上端面上,所述地板本体2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4的侧端面上,后纵梁本体24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4的下端面上。如图4所示,地板本体21的侧端设置有第二挡边211,第二挡边211抵接在门槛梁4的侧端面上,所述第二挡边211与所述门槛梁4的侧端面平行。横梁连接板23的横截面为“Z”字形,所述横梁连接板23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座椅横梁22上,另一端搭接在所述门槛梁4的上端面上。如图5所示,后纵梁本体24的侧端设置有延伸至第二挡边211外侧的第二支撑边241,第二支撑边241支撑在所述门槛梁4的下端面上,第二支撑边241向斜下方延伸且与所述门槛梁4的下端面平行。如图2所示,门槛梁4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向外侧的“几”字形结构,门槛梁4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41,所述延伸部41搭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包括机舱总成(1)、下车体总成(2)、门槛梁(4)和A柱内板总成(3),所述机舱总成(1)设置在车体总成的前方,A柱内板总成(3)设置在机舱总成(1)的左右两侧,所述门槛梁(4)设置在下车体总成(2)的左右两侧,且所述A柱内板总成(3)与门槛梁(4)呈前后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总成(1)包括前挡板(11)和门槛连接板(12),所述前挡板(11)和所述门槛连接板(12)呈上下设置,所述前挡板(1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A柱内板总成(3)的侧端面上,所述门槛连接板(12)的端部抵接在所述A柱内板总成(3)的底部;所述下车体总成(2)包括地板本体(21)、设于地板本体(21)上方的座椅横梁(22)以及设于地板本体(21)下方的后纵梁本体(24),所述门槛梁(4)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座椅横梁(22)与地板本体(21)之间,所述门槛梁(4)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地板本体(21)与后纵梁本体(24)之间,所述座椅横梁(22)与所述门槛梁(4)之间设有横梁连接板(23),所述横梁连接板(23)的端部抵接在门槛梁(4)的上端面上,所述地板本体(2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4)的侧端面上,所述后纵梁本体(24)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4)的下端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包括机舱总成(1)、下车体总成(2)、门槛梁(4)和A柱内板总成(3),所述机舱总成(1)设置在车体总成的前方,A柱内板总成(3)设置在机舱总成(1)的左右两侧,所述门槛梁(4)设置在下车体总成(2)的左右两侧,且所述A柱内板总成(3)与门槛梁(4)呈前后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总成(1)包括前挡板(11)和门槛连接板(12),所述前挡板(11)和所述门槛连接板(12)呈上下设置,所述前挡板(1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A柱内板总成(3)的侧端面上,所述门槛连接板(12)的端部抵接在所述A柱内板总成(3)的底部;所述下车体总成(2)包括地板本体(21)、设于地板本体(21)上方的座椅横梁(22)以及设于地板本体(21)下方的后纵梁本体(24),所述门槛梁(4)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座椅横梁(22)与地板本体(21)之间,所述门槛梁(4)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地板本体(21)与后纵梁本体(24)之间,所述座椅横梁(22)与所述门槛梁(4)之间设有横梁连接板(23),所述横梁连接板(23)的端部抵接在门槛梁(4)的上端面上,所述地板本体(2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4)的侧端面上,所述后纵梁本体(24)的端部抵接在所述门槛梁(4)的下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总成(3)的下端设置有安装部(31),所述安装部(31)设有开口朝向外侧的U形槽,所述前挡板(11)的端部抵接在安装部(31)的侧面上,所述门槛连接板(12)的端部抵接在安装部(31)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车身宽度尺寸一致性控制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11)的端部设有用于抵接在安装部(31)上的第一挡边(111),所述第一挡边(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