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64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4:40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及汽车,该前副车架包括第一架段和第二架段,且第一架段与第一架段固定连接,第一架段采用中空结构,且在第一架段与车身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第二架段采用U形梁架结构,且在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加强结构;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前副车架。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副车架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巧妙的将前副车架设置成第一架段和第二架段两部分,将承载相对较小的第一架段设置成重量低的中空结构,将承载较大的第二架段设置成结构强度较高的U形梁架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具有结构强度好、重量轻的优点。

Front subframe an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及汽车
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前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悬架的主要骨架,其不仅是连接摆臂、电机、增程器等的支架,与车身相连的纽带,同时对整车的振动噪声以及碰撞吸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轻量化是实现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有效途径,目前对于轻量化前副车架的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前副车架的整体梁架设置成截面形状结构为U形的梁架,并在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加强筋,这种结构的前副车架虽然结构强度较高,但是重量依旧较高;(2)将前副车架的整体梁架设置成中空结构,这种结构的前副车架虽然重量较低,但是结构强度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副车架存在的结构强度较差及重量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该前副车架包括:第一架段,所述第一架段采用中空结构,且在所述第一架段与车身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第二架段,与所述第一架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架段采用U形梁架结构,且在所述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加强结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架段包括:两个连接端块,所述连接端块的外壁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位以及所述连接加强结构;前段梁,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端块;两个中段梁,用于分别将两个所述连接端块与所述第二架段连接,且在所述中段梁的外壁上设置有溃缩引导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块的外壁上的加强筋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强筋条设置两条,且沿所述前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块的外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前段梁的周壁上还设置有通孔。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加强结构为加强板筋。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强板筋包括:第一加强板筋,所述第一加强板筋的两侧分别与所述U形梁架的侧壁连接,且与所述U形梁架的底壁垂直设置;第二加强板筋,所述第二加强板筋的一侧与所述U形梁架的底壁连接,且与所述U形梁架的侧壁平行设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架段的边角处设置有定位孔。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架段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板,且在所述安装板的与所述U形梁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加强肋板。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前副车架。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包括第一架段和第二架段,且第一架段与第一架段固定连接,第一架段采用中空结构,且在第一架段与车身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第二架段采用U形梁架结构,且在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副车架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巧妙的将前副车架设置成第一架段和第二架段两部分,其中,由于第一架段承载相对第二架段较小,故将第一架段设置成重量低、结构强度相对较弱的中空结构,且为了保证第一架段与车身连接的稳定可靠性,还在第一架段与车身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第二架段承载较大,故采用结构强度较高的U形梁架结构,且在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加强结构充分保证了第二架段的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不仅保证了结构强度,还降低了自身的重量,具有结构强度好、重量轻的优点。而且,第一架段和第二架段可以单独铸造加工并焊接固定,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铸造的汽车前副车架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能够简化铸件模具结构、减小铸件模具的规格,提高铸造良品率。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前副车架,能够实现其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处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架段;11-连接加强结构;12-连接端块;13-前段梁;14-中段梁;141-溃缩引导槽;2-第二架段;21-承载加强结构;211-第一加强板筋;212-第二加强板筋;22-定位孔;23-安装板;24-加强肋板。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下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处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该前副车架包括第一架段1和第二架段2,第二架段2与第一架段1固定连接,第一架段1采用中空结构且在第一架段1与车身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11;第二架段2采用U形梁架结构且在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加强结构21。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副车架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巧妙的将前副车架设置成第一架段1和第二架段2两部分,其中,由于第一架段1承载相对第二架段2较小,故将第一架段1设置成重量低、结构强度相对较弱的中空结构,且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架段,所述第一架段采用中空结构,且在所述第一架段与车身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n第二架段,与所述第一架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架段采用U形梁架结构,且在所述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加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架段,所述第一架段采用中空结构,且在所述第一架段与车身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加强结构;
第二架段,与所述第一架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架段采用U形梁架结构,且在所述U形梁架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加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段包括:
两个连接端块,所述连接端块的外壁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位以及所述连接加强结构;
前段梁,用于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端块;
两个中段梁,用于分别将两个所述连接端块与所述第二架段连接,且在所述中段梁的外壁上设置有溃缩引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块的外壁上的加强筋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条设置两条,且沿所述前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块的外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立刘海兵黄洁王立来张峰方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