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及自动剥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15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及自动剥膜机,包括:机架、上气缸、上夹板、下气缸和下夹板,所述上气缸驱使所述上夹板相对于所述机架下移,所述下气缸驱使所述下夹板相对于所述机架上移,所述机架包括竖向间隔布置两块侧板,两块所述侧板相对的内侧壁均固定有竖杆,所述竖杆与所述侧板相远离的一侧壁设置有竖向滑槽,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的端部滑动装配于所述竖向滑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固、对基板的夹持效果好的效果。

Stable stripping clamping unit and automatic stripp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及自动剥膜机
本技术涉及剥膜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及自动剥膜机。
技术介绍
在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基板在曝光之前,都会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光阻层及黏附于光阻层表面的薄膜,在曝光之后,再将薄膜剥离以使光阻层外露,以进行后续的显影及蚀刻程序。现有剥膜机剥离薄膜的方式,主要是借由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的后,再以黏轮将薄膜剥离。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686583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剥膜机包括一输送单元、一阻挡单元、一夹持单元、一辗压单元、一第一吹气单元以及一剥膜单元。其中,该输送单元包括一前输送段及一后输送段,供输送平板沿着由后朝前的输送方向移动;该阻挡单元位于前输送段的后端,阻挡单元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供移动阻挡单元,以阻挡于平板的前端缘;该夹持单元位于前输送段的后端与阻挡单元之间,夹持单元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供移动夹持单元,以夹持定位平板;该辗压单元位于前输送段的后端,辗压单元连接第三驱动装置,供移动辗压单元,以辗压平板的前端缘,使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缘产生至少一平行于平板前端缘的皱折;该第一吹气单元位于前输送段的后端,第一吹气单元连接送气装置,供吹动并掀起至少一薄膜前端缘所产生的至少一皱折;而该剥膜单元位于后输送段的前端,供延着至少一薄膜的前端缘以将至少一薄膜剥离。结合上述公开专利的附图以及市面上的实际产品可知,如图1所示,夹持单元包括:上气缸、上夹板、下气缸和下夹板,其中上气缸驱使上夹板下移,下气缸驱使下夹板上移,上夹板和下夹板配合将穿过其中的基板夹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一般基板的宽度比较宽,大部分远超一米,所以上夹板进而下夹板的宽度也会设置为比较宽,为了节省制作成本,上气缸和下气缸一般都仅仅各设置一个且位于中间位置布置,因此在上气缸驱使上夹板下移、下气缸驱使下夹板上移的过程中,上夹板和下夹板容易左右晃动,不利于上气缸、上夹板之间稳定连接,也不利于下气缸、下夹板之间稳定连接,最终还会导致夹持效果不好,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具有结构稳固、对基板的夹持效果好等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包括:机架、上气缸、上夹板、下气缸和下夹板,所述上气缸驱使所述上夹板相对于所述机架下移,所述下气缸驱使所述下夹板相对于所述机架上移,所述机架包括竖向间隔布置两块侧板,两块所述侧板相对的内侧壁均固定有竖杆,所述竖杆与所述侧板相远离的一侧壁设置有竖向滑槽,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的端部滑动装配于所述竖向滑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常见的夹持单元相比,在侧板上增设了竖杆,并在竖杆上开设竖向滑槽,以对上夹板、下夹板的端部进行限位,从而上夹板在被上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左右晃动,下夹板在被下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也不易左右晃动,进而下气缸、下夹板对基板的夹持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和所述竖杆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固定,所述竖杆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布置的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装配于所述螺纹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螺栓可以将竖杆可拆卸式固定于侧板上,以便拆卸安装竖杆,间接方便维护更换上夹板和下夹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外侧开口处设置有沉孔,所述螺栓的帽部藏纳于所述沉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孔的设计可以防止螺栓的帽部凸出于侧板的表面,这种暗藏式设计可以防止螺栓被误触碰而松动,结构更加牢固紧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板与所述竖向滑槽的槽底相接触的端面设置为上圆弧面,所述下夹板与所述竖向滑槽的槽底相接触的端面设置为下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圆弧面可以减小上夹板端面与竖向滑槽的槽底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上夹板与竖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上夹板在竖向滑槽内上下滑动时,更加省力、顺利;下圆弧面可以减小下夹板端面与竖向滑槽的槽底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下夹板与竖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下夹板在竖向滑槽内上下滑动时,更加省力、顺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滑槽的两内侧壁均埋设有一竖排自由滚动的滚珠,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的端部侧面均与所述滚珠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以滚动摩擦的方式替代了滑动摩擦,进一步减小下夹板与竖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上夹板、下夹板在竖向滑槽内上下滑动时,更加省力、顺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板包括:上金属板和上橡胶条,所述上金属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供所述上橡胶条卡嵌的凹槽,所述上橡胶条上设置有上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金属板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便与上气缸的伸缩杆相牢固连接,上橡胶条则具有质地柔软的特性,从而在夹持基板时不会损伤基板,上斜面的设计对进入的基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夹板包括:下金属板和下橡胶条,所述下金属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供所述下橡胶条卡嵌的凹槽,所述下橡胶条上设置有下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金属板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便与下气缸的伸缩杆相牢固连接,下橡胶条则具有质地柔软的特性,从而在夹持基板时不会损伤基板,下斜面的设计对进入的基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自动剥膜机,具有结构稳固、对基板的夹持效果好等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剥膜机,包括:如上述的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稳固、对基板的夹持效果好的有点,间接提升了剥膜的效率和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其一,与常见的夹持单元相比,在侧板上增设了竖杆,并在竖杆上开设竖向滑槽,以对上夹板、下夹板的端部进行限位,从而上夹板在被上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左右晃动,下夹板在被下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也不易左右晃动,进而下气缸、下夹板对基板的夹持效果更好;其二,滚珠以滚动摩擦的方式替代了滑动摩擦,进一步减小下夹板与竖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上夹板、下夹板在竖向滑槽内上下滑动时,更加省力、顺利。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竖杆和侧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竖杆和下夹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以局部剖视图展示;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竖杆和上夹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以局部剖视图展示;图7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机架;11、侧板;111、通孔;112、沉孔;2、上气缸;3、上夹板;31、上圆弧面;32、上金属板;33、上橡胶条;331、上斜面;4、下气缸;5、下夹板;51、下圆弧面;52、下金属板;53、下橡胶条;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包括:机架(1)、上气缸(2)、上夹板(3)、下气缸(4)和下夹板(5),所述上气缸(2)驱使所述上夹板(3)相对于所述机架(1)下移,所述下气缸(4)驱使所述下夹板(5)相对于所述机架(1)上移,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架(1)包括竖向间隔布置两块侧板(11),两块所述侧板(11)相对的内侧壁均固定有竖杆(6),所述竖杆(6)与所述侧板(11)相远离的一侧壁设置有竖向滑槽(61),所述上夹板(3)、所述下夹板(5)的端部滑动装配于所述竖向滑槽(6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包括:机架(1)、上气缸(2)、上夹板(3)、下气缸(4)和下夹板(5),所述上气缸(2)驱使所述上夹板(3)相对于所述机架(1)下移,所述下气缸(4)驱使所述下夹板(5)相对于所述机架(1)上移,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包括竖向间隔布置两块侧板(11),两块所述侧板(11)相对的内侧壁均固定有竖杆(6),所述竖杆(6)与所述侧板(11)相远离的一侧壁设置有竖向滑槽(61),所述上夹板(3)、所述下夹板(5)的端部滑动装配于所述竖向滑槽(6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和所述竖杆(6)之间通过若干螺栓(7)固定,所述竖杆(6)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侧板(11)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布置的通孔(111),所述螺栓(7)穿过所述通孔(111)并螺纹装配于所述螺纹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行稳定的剥膜夹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1)的外侧开口处设置有沉孔(112),所述螺栓(7)的帽部藏纳于所述沉孔(1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仁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