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86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包括训练鞋主体和抑菌防臭鞋垫,训练鞋主体包括鞋底、鞋帮和鞋面,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提高与地面的摩擦,防滑性能优秀,鞋帮为军人脚部提供全方位保护,也可降低训练鞋鞋面磨损,同时,抑菌防臭鞋垫具备极强的抑菌防感染效果,且具备吸汗、除臭、缓冲的效果,最后,抑菌防臭鞋垫上的透气槽与透气孔配合使用,可提升吸汗、除臭、抑菌的效果,保证脚部干燥和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
本技术涉及作训鞋
,特别是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
技术介绍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时亦参与非战斗性的包括救灾等工作。军人日常训练艰苦,作训鞋作为重要的脚部保护,对军人训练尤为重要,在训练时,老式作训鞋的防护效果较差,对军人脚部不能提供有效保护,容易造成脚部创伤,而且老式鞋垫不能提供有效缓冲,导致军人脚部受力严重,产生水泡、磨皮等脚部损伤,同时伴随训练进行,会产生大量汗液,如不能有效透气洗汗,则容易滋生细菌,对于脚部损伤的军人而言,存在感染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包括训练鞋主体和抑菌防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鞋主体包括鞋底、鞋帮和鞋面,所述鞋底上设有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所述鞋帮包括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所述抑菌防臭鞋垫设置于训练鞋主体内;所述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均由多个防滑凸起构成,均呈呈箭头状分布,前防滑部上的多个防滑凸起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前方,后防滑部上的多个防滑凸起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后方,防滑凸起呈四棱柱状,其截面呈菱形;所述前侧鞋帮将鞋面前端包覆,所述后侧鞋帮将鞋面后端包覆,所述两侧鞋帮关于鞋面呈左右对称分布,呈扁平的球面凸起,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的表面上均设有防磨纹路;所述抑菌防臭鞋垫包括基体、由至少3层竹纤维纳米布复合而成的上垫片、碳纤维垫片和乳胶缓冲垫片,所述基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垫片粘接固定在上凹槽内,所述上凹槽内设有吸附凹槽和透气孔,所述吸附凹槽的数量多个,吸附凹槽内填充有碳纤维颗粒,所述透气孔呈上下贯通基体,其数量为多个;所述碳纤维垫片粘接固定在基体的下表面上,所述乳胶缓冲垫片粘接固定在碳纤维垫片的下表面上,乳胶缓冲垫片的上表面上设有透气槽,下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所述透气槽呈长条形,其数量为多条,其纵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防滑凸起呈正四棱锥状,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凸起均匀分布在乳胶缓冲垫片的下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上垫片的边缘与上凹槽的边缘契合;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吸附凹槽之间呈均匀分布;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透气孔之间呈均匀分布;进一步的,多条所述透气槽之间呈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凸起凸出于乳胶缓冲垫片的下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包括训练鞋主体和抑菌防臭鞋垫,训练鞋主体包括鞋底、鞋帮和鞋面,其有益效果表现在:1、鞋底上设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均由防滑凸起构成,前防滑部上的防滑凸起呈朝前的箭头,后防滑部上的防滑凸起呈朝后的箭头,符合人体前进时脚尖受力、停止时脚跟受力的习惯,可有效提高与地面的摩擦,提高防滑性能;2、鞋帮包括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前侧鞋帮可保护脚面,降低重物掉落时,对脚部的冲击,后侧鞋帮则保护脚后跟,两侧鞋帮保护脚侧,也为鞋面提供了保护,降低磨损;3、抑菌防臭鞋垫的基体上沾附上垫片,上垫片由至少3层竹纤维纳米布复合而成,具备极强的抑菌防感染效果,同时设置吸附凹槽,填充的碳纤维颗粒,保证吸汗、除臭效果,而碳纤维垫片,则可强化吸汗、除臭效果,乳胶缓冲垫片则用于提供缓冲,降低军人训练时,对脚部的压迫;4、透气槽与透气孔配合使用,除具备透气功能外,结合了脚部运动原理,当脚部落地,脚掌挤压鞋垫,透气槽受压变形、闭合,自透气孔渗入透气槽的鞋内空气,从鞋垫侧面被挤出,而当脚部离地,脚掌对鞋垫的挤压减小,透气槽恢复,鞋内空气重新自透气孔渗入透气槽;有助于使鞋内空气形成小循环(作训鞋原本就透气,小循环是指少量鞋内空气参与循环,非封闭的内循环),进而提高碳纤维颗粒的吸附效率,提升吸汗、除臭、抑菌的效果,保证脚部干燥和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鞋底仰视图。图3为抑菌防臭鞋垫侧视图。图4为抑菌防臭鞋垫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如图所示的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包括训练鞋主体20和抑菌防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鞋主体20包括鞋底21、鞋帮22和鞋面23,所述鞋底21上设有前防滑部24和后防滑部25,所述鞋帮22包括前侧鞋帮26、后侧鞋帮27和两侧鞋帮28,所述抑菌防臭鞋垫设置于训练鞋主体20内;所述前防滑部24和后防滑部25均由多个防滑凸起29构成,均呈呈箭头状分布,前防滑部24上的多个防滑凸起29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20前方,后防滑部25上的多个防滑凸起29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20后方,防滑凸起29呈四棱柱状,其截面呈菱形;所述前侧鞋帮26将鞋面23前端包覆,所述后侧鞋帮27将鞋面23后端包覆,所述两侧鞋帮28关于鞋面23呈左右对称分布,呈扁平的球面凸起,前侧鞋帮23、后侧鞋帮24和两侧鞋帮25的表面上均设有防磨纹路;所述抑菌防臭鞋垫包括基体1、由至少3层竹纤维纳米布复合而成的上垫片2、碳纤维垫片3和乳胶缓冲垫片4,所述基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上凹槽5,所述上垫片2粘接固定在上凹槽5内,所述上凹槽5内设有吸附凹槽6和透气孔7,所述吸附凹槽6的数量多个,吸附凹槽6内填充有碳纤维颗粒8,所述透气孔7呈上下贯通基体1,其数量为多个;所述碳纤维垫片3粘接固定在基体1的下表面上,所述乳胶缓冲垫片4粘接固定在碳纤维垫片3的下表面上,乳胶缓冲垫片4的上表面上设有透气槽9,下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10,所述透气槽9呈长条形,其数量为多条,其纵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防滑凸起10呈正四棱锥状,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凸起10均匀分布在乳胶缓冲垫片4的下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上垫片2的边缘与上凹槽5的边缘契合;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吸附凹槽6之间呈均匀分布;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透气孔7之间呈均匀分布;进一步的,多条所述透气槽9之间呈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凸起10凸出于乳胶缓冲垫片4的下表面。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包括训练鞋主体和抑菌防臭鞋垫,训练鞋主体包括鞋底、鞋帮和鞋面,鞋底上设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均由防滑凸起构成,前防滑部上的防滑凸起呈朝前的箭头,后防滑部上的防滑凸起呈朝后的箭头,符合人体前进时脚尖受力、停止时脚跟受力的习惯,可有效提高与地面的摩擦,提高防滑性能,同时,鞋帮包括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前侧鞋帮可保护脚面,降低重物掉落时,对脚部的冲击,后侧鞋帮则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包括训练鞋主体和抑菌防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鞋主体包括鞋底、鞋帮和鞋面,所述鞋底上设有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所述鞋帮包括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所述抑菌防臭鞋垫设置于训练鞋主体内;/n所述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均由多个防滑凸起构成,均呈箭头状分布,前防滑部上的多个防滑凸起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前方,后防滑部上的多个防滑凸起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后方,防滑凸起呈四棱柱状,其截面呈菱形;/n所述前侧鞋帮将鞋面前端包覆,所述后侧鞋帮将鞋面后端包覆,所述两侧鞋帮关于鞋面呈左右对称分布,呈扁平的球面凸起,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的表面上均设有防磨纹路;/n所述抑菌防臭鞋垫包括基体、由至少3层竹纤维纳米布复合而成的上垫片、碳纤维垫片和乳胶缓冲垫片,所述基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垫片粘接固定在上凹槽内,所述上凹槽内设有吸附凹槽和透气孔,所述吸附凹槽的数量多个,吸附凹槽内填充有碳纤维颗粒,所述透气孔呈上下贯通基体,其数量为多个;所述碳纤维垫片粘接固定在基体的下表面上,所述乳胶缓冲垫片粘接固定在碳纤维垫片的下表面上,乳胶缓冲垫片的上表面上设有透气槽,下表面上设有防滑凸起,所述透气槽呈长条形,其数量为多条,其纵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防滑凸起呈正四棱锥状,其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凸起均匀分布在乳胶缓冲垫片的下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抑菌防臭速干军人训练鞋,包括训练鞋主体和抑菌防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鞋主体包括鞋底、鞋帮和鞋面,所述鞋底上设有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所述鞋帮包括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所述抑菌防臭鞋垫设置于训练鞋主体内;
所述前防滑部和后防滑部均由多个防滑凸起构成,均呈箭头状分布,前防滑部上的多个防滑凸起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前方,后防滑部上的多个防滑凸起所呈的箭头朝向训练鞋主体后方,防滑凸起呈四棱柱状,其截面呈菱形;
所述前侧鞋帮将鞋面前端包覆,所述后侧鞋帮将鞋面后端包覆,所述两侧鞋帮关于鞋面呈左右对称分布,呈扁平的球面凸起,前侧鞋帮、后侧鞋帮和两侧鞋帮的表面上均设有防磨纹路;
所述抑菌防臭鞋垫包括基体、由至少3层竹纤维纳米布复合而成的上垫片、碳纤维垫片和乳胶缓冲垫片,所述基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垫片粘接固定在上凹槽内,所述上凹槽内设有吸附凹槽和透气孔,所述吸附凹槽的数量多个,吸附凹槽内填充有碳纤维颗粒,所述透气孔呈上下贯通基体,其数量为多个;所述碳纤维垫片粘接固定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