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10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包括轮子(1),橡胶支脚(7);还包括一个与轮子相接触或分离的结构;当需要轮子(1)固定时,所述的结构与轮子(1)接触;当需要轮子(1)移动时,所述的结构在重力或弹簧力的作用下与轮子(1)分离;所述的结构包括一个杠杆阻力臂(2),一个杠杆动力臂(3),一个高度调节杆(4),一个滑套(6);在机电产品使用过程中,由于可以通过高度调节杆来调节轮子的制动,可避免因振动等原因导致的移位;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尤其涉及一种该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可移动式架子可以在上安装其它装置,如发电机、高压清洗机、工程机械等,可方便的将这些装置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它一般有二种一种是架子下方有四个轮子,还有一种是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主要由两个轮式支点外加一个或两个非轮式支点(或称为支脚)组成。当采用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安装这些机电产品时,这些机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因振动等原因会导致架子移位,一方面影响了机电产品的安全使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经常户外使用的可移动式发电机、高压清洗机、工程机械,使用时基本无人照看,且工作地面条件差,产品不易于固定,常常因架子移位导致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轮子,橡胶支脚;还包括一个与轮子相接触或分离的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一个杠杆阻力臂,一个杠杆动力臂,一个高度调节杆,一个滑套;所述的杠杆动力臂的一端与高度调节杆的一端是可调高度的、并可固定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橡胶支脚固定连接;所述的杠杆动力臂的另一端与杠杆阻力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杠杆阻力臂的另一端与轮子的圆周上的一段可以接触或不接触;所述的滑套套在高度调节杆上;当需要轮子固定时,调节高度调节杆的一端,通过杠杆动力臂带动杠杆阻力臂,使轮子制动;当需要轮子移动时,通过滑套、杠杆动力臂、高度调节杆、以及橡胶支脚的重力带动杠杆阻力臂与轮子分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机电产品使用过程中,由于可以通过高度调节杆来调节轮子的制动,可避免因振动等原因导致的移位;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固定时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图;图3是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移动时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2、图3可见本技术包括轮子1,橡胶支脚7;还包括一个与轮子相接触或分离的结构;当需要轮子1固定时,所述的结构与轮子1接触;当需要轮子1移动时,所述的结构在重力或弹簧力的作用下与轮子1分离;所述的结构包括一个杠杆阻力臂2,一个杠杆动力臂3,一个高度调节杆4,一个滑套6;所述的杠杆动力臂3的一端与高度调节杆4的一端是可调高度的、并可固定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杆4的另一端与橡胶支脚7固定连接;所述的杠杆动力臂3的另一端与杠杆阻力臂2的一端固定连接,杠杆阻力臂2的另一端与轮子1的圆周上的一段可以接触或不接触;所述的滑套6套在高度调节杆4上;当需要轮子1固定时,调节高度调节杆4的一端,通过杠杆动力臂3带动杠杆阻力臂2,使轮子1制动;当需要轮子1移动时,通过滑套6、杠杆动力臂3、高度调节杆4、以及橡胶支脚7的重力带动杠杆阻力臂2与轮子1分开;所述的杠杆阻力臂2的另一端与轮子1的接触处还可以包括一个粘结磨擦片21;所述的滑套6内还可以包括一个弹簧5,其一端顶住橡胶支脚7,另一端顶住滑套6的上部;或者是弹簧5一端顶住滑套6的上部,另一端顶住杠杆动力臂3;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杠杆动力臂3与高度调节杆4、橡胶支脚7组成一个整体,滑套6与高度调节杆4之间有连接,但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滑动,滑套6,杠杆动力臂3与高度调节杆4、橡胶支脚7一起靠自身的重力起到配重的作用。机电产品工作状态时成水平或与水平面成较小夹角放置(或者说是当需要轮子1固定时),调节高度调节杆4,使杠杆阻力臂2产生一定压力压在支地轮1上,限制支地轮的转动,必要时,为了增加磨擦力,杠杆阻力臂2上可以粘结磨擦片。支地轮受压后与地面的磨擦力增大,从而很好地限制了支地轮的转动、滑动,因此,机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等原因导致的移位也得到了有效的克服。当轮子移动时,与水平面成较大夹角,滑套6,杠杆动力臂3,与高度调节杆4、橡胶支脚7一起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自动向下滑动,带动杠杆动力臂3向下,将杠杆阻力臂2朝上抬起,此时,杠杆阻力臂2与支地轮1脱开,支地轮1在外界推力或拉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本实施例特点是在移动状态时能借助其滑套6,杠杆动力臂3,与高度调节杆4、橡胶支脚7自身的重力自动复位,不妨碍支地轮1的自由转动,而当机电产品处在工作状态时,自动锁住支地轮1,防止其转动或滑动。实施例1中,滑套6与可移动式架子之间有连接,但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滑动。本实施例中,滑套6与高度调节杆4之间刚性连接,依靠弹簧5向下的作用力,作用于高度调节杆4,并带动杠杆动力臂3向下运动,使杠杆阻力臂2与轮子1分开;本实施例中杠杆动力臂3与高度调节杆4、橡胶支脚7组成一个整体,滑套6与高度调节杆4之间刚性连接。机电产品工作状态时成水平或与水平面成较小夹角放置(或者说是当需要轮子1固定时),调节高度调节杆4,使杠杆阻力臂2产生一定压力压在支地轮1上,限制支地轮的转动,必要时,为了增加磨擦力,杠杆阻力臂2上可以粘结磨擦片。支地轮受压后与地面的磨擦力增大,从而很好地限制了支地轮的转动、滑动,因此,机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等原因导致的移位也得到了有效的克服。当轮子移动时,与水平面成较大夹角,橡胶支脚7离开地面,此时,高度调节杆4受弹簧向下的作用力,并带动杠杆动力臂3向下运动,使杠杆阻力臂2与轮子1脱开,支地轮1在外界推力或拉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本技术特点是在移动状态时能借助其弹簧力自动复位,不妨碍支地轮1的自由转动,而当机电产品处在工作状态时,自动锁住支地轮1,防止其转动或滑动。权利要求1.一种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包括轮子(1),橡胶支脚(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轮子相接触或分离的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一个杠杆阻力臂(2),一个杠杆动力臂(3),一个高度调节杆(4),一个滑套(6);所述的杠杆动力臂(3)的一端与高度调节杆(4)的一端是可调高度的、并可固定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杆(4)的另一端与橡胶支脚(7)固定连接;所述的杠杆动力臂(3)的另一端与杠杆阻力臂(2)的一端固定连接,杠杆阻力臂(2)的另一端与轮子(1)的圆周上的一段可以接触或不接触;所述的滑套(6)套在高度调节杆(4)上;当需要轮子(1)固定时,调节高度调节杆(4)的一端,通过杠杆动力臂(3)带动杠杆阻力臂(2),使轮子(1)制动;当需要轮子(1)移动时,通过滑套(6)、杠杆动力臂(3)、高度调节杆(4)、以及橡胶支脚(7)的重力带动杠杆阻力臂(2)与轮子(1)分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阻力臂(2)的另一端与轮子(1)的接触处还可以包括一个粘结磨擦片(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6)内还可以包括一个弹簧(5),其一端顶住橡胶支脚(7),另一端顶住滑套(6)的上部;或者是弹簧(5)一端顶住滑套(6)的上部,另一端顶住杠杆动力臂(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包括轮子(1),橡胶支脚(7);还包括一个与轮子相接触或分离的结构;当需要轮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支地轮的可移动式架子的自动制动装置,包括轮子(1),橡胶支脚(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轮子相接触或分离的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一个杠杆阻力臂(2),一个杠杆动力臂(3),一个高度调节杆(4),一个滑套(6);所述的杠杆动力臂(3)的一端与高度调节杆(4)的一端是可调高度的、并可固定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杆(4)的另一端与橡胶支脚(7)固定连接;所述的杠杆动力臂(3)的另一端与杠杆阻力臂(2)的一端固定连接,杠杆阻力臂(2)的另一端与轮子(1)的圆周上的一段可以接触或不接触;所述的滑套(6)套在高度调节杆(4)上;当需要轮子(1)固定时,调节高度调节杆(4)的一端,通过杠杆动力臂(3)带动杠杆阻力臂(2),使轮子(1)制动;当需要轮子(1)移动时,通过滑套(6)、杠杆动力臂(3)、高度调节杆(4)、以及橡胶支脚(7)的重力带动杠杆阻力臂(2)与轮子(1)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特毅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