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717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发泡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包括排气件、顶出件和气缸,排气件、顶出件和气缸相互独立,排气件包括嵌合部和固定部,固定部至少包括一个平整的压合面,压合面与嵌合部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固定部和嵌合部上开设有同轴心、同管径的通气孔,顶出件呈圆柱状,顶出件包括伸入端和连接端,顶出件的圆柱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呈扁平状的通气槽,通气槽靠近伸入端并与伸入端相接,伸入端伸入通气孔内,连接端连接气缸,气缸包括气管,气管连接有控制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清了理聚氨酯发泡模具的排气孔内废料的工作,从而有效节约人工和原材料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Automatic exhaust device of polyurethane foam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发泡模具
,具体涉及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泡模具排气通常是通过Y(漏斗、喇叭状)型的排气来进行的,其工作流程是先打开模具去除产品后,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把每个排气孔内的废料用吹尘枪垂钓,疏通,喷上脱模剂后再讲脱模剂吹干,方可继续使用。这种方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简化清理聚氨酯发泡模具的排气孔内废料的工作,从而有效节约人工和原材料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包括排气件、顶出件和气缸,排气件、顶出件和气缸相互独立;排气件包括嵌合部和固定部,嵌合部的形状大小与聚氨酯发泡模具的排气孔相匹配,固定部至少包括一个平整的压合面,压合面与嵌合部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固定部和嵌合部上开设有同轴心、同管径的通气孔;顶出件呈圆柱状,顶出件的管径与通气孔的管径相同,顶出件包括伸入端和连接端,顶出件的圆柱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呈扁平状的通气槽,通气槽靠近伸入端并与伸入端相接,伸入端伸入通气孔内,连接端连接气缸;气缸包括气管,气管连接有控制按钮。进一步地,固定部和嵌合部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固定部也呈圆柱状,嵌合部与固定部同轴心。进一步地,通气孔的管径为4~9mm,长度为15~30mm,嵌合部的外径为6~10mm,固定部的外径为8~15mm。进一步地,顶出件的管径为4~9mm,通气槽的长度为15~30mm,深度为0.15~0.3mm。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按钮控制顶出件来回移动,使排气件内的废料被顶出,从而达到自动清理废料的目的,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气件、11-嵌合部、12-固定部、121-压合面、13-通气孔、2-顶出件、21-伸入端、22-连接端、23-通气槽、3-气缸、32-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3、4所示,这种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排气件1固定到模具内,通过控制按钮32控制顶出件2来回伸缩,即可将排气件1内的废料顶出排气件,从而达到自动清理废料的目的,具体为,这种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包括排气件1、顶出件2和气缸3,其三者之间相互独立。排气件1包括外径为8mm的嵌合部11以及外径为11mm的固定部12,嵌合部11的形状大小与聚氨酯发泡模具的排气孔相匹配,这样能够使得嵌合部11能够嵌合到排气孔内。固定部12至少包括一个平整的压合面121,该压合面121与嵌合部1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由于排气孔为圆柱形,所述嵌合部11也呈圆柱状,因此压合面121与嵌合部1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后,在嵌合部11的另一端面伸入排气孔内后,压合面121能够对嵌合部11起到压合固定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固定部12和嵌合部11上开设有同轴心、管径为6mm、长度为22mm的通气孔13。顶出件2呈圆柱状,其管径与通气孔13的管径相同也为6mm,这样能够使得顶出件2可以嵌合到通气孔13内。顶出件2包括伸入端21和连接端22,顶出件2的圆柱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呈扁平状的通气槽23,其长度为22mm,深度为0.22mm,通气槽23靠近伸入端21并与伸入端21相接,伸入端21伸入到通气孔13内,连接端22连接气缸3,这样可以使得通过气缸驱动顶出件2来回移动带动通气槽23移动,同时在通气槽23上产生气流,进而将排气件1内的废料顶出,达到自动清理废料的目的。气缸3还包括气管,气管连接有控制按钮32,控制按钮32可以控制气缸3的运行工作,从而使得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固定12和嵌合部11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结构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进而提高清理废料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呈圆柱状,嵌合部11与固定部12同轴心,其结构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进而提高清理废料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嵌合部11嵌合到需要清除废料的排气孔中,固定部12对其进行压合,通过控制按钮32控制气缸3工作,气缸3驱动顶出件2来回移动带动通气槽23移动,从而在通气槽23上产生气流,进而将排气件1内的废料顶出,达到自动清理废料的目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排气件(1)、顶出件(2)和气缸(3),所述排气件(1)、顶出件(2)和气缸(3)相互独立;/n所述排气件(1)包括嵌合部(11)和固定部(12),所述嵌合部(11)的形状大小与聚氨酯发泡模具的排气孔相匹配,所述固定部(12)至少包括一个平整的压合面(121),所述压合面(121)与所述嵌合部(1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12)和所述嵌合部(11)上开设有同轴心、同管径的通气孔(13);/n所述顶出件(2)呈圆柱状,所述顶出件(2)的管径与所述通气孔(13)的管径相同,所述顶出件(2)包括伸入端(21)和连接端(22),所述顶出件(2)的圆柱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呈扁平状的通气槽(23),所述通气槽(23)靠近所述伸入端(21)并与所述伸入端(21)相接,所述伸入端(21)伸入所述通气孔(13)内,所述连接端(22)连接所述气缸(3);/n所述气缸(3)包括气管,气管连接有控制按钮(32)。/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氨酯发泡模具自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排气件(1)、顶出件(2)和气缸(3),所述排气件(1)、顶出件(2)和气缸(3)相互独立;
所述排气件(1)包括嵌合部(11)和固定部(12),所述嵌合部(11)的形状大小与聚氨酯发泡模具的排气孔相匹配,所述固定部(12)至少包括一个平整的压合面(121),所述压合面(121)与所述嵌合部(1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12)和所述嵌合部(11)上开设有同轴心、同管径的通气孔(13);
所述顶出件(2)呈圆柱状,所述顶出件(2)的管径与所述通气孔(13)的管径相同,所述顶出件(2)包括伸入端(21)和连接端(22),所述顶出件(2)的圆柱表面上均匀开设有呈扁平状的通气槽(23),所述通气槽(23)靠近所述伸入端(21)并与所述伸入端(21)相接,所述伸入端(21)伸入所述通气孔(13)内,所述连接端(22)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人
申请(专利权)人:鲍尔汽车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