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94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组和后模组,前模组包括前模板和面板;后模组包括后模板、浇注机构、底板和顶出机构,前模板上安装有用于推顶后模板远离该前模板的开模弹簧,后模板上安装有用于限定该后模板远离前模板距离的限位拉钩,前模板上开设有供限位拉钩一端置入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前模板上设置开模弹簧,从而在一次开模时,通过开模弹簧推动后模板移动,以保证一次开模移动的动力相对较小,便于小距离移动;在后模板上设置限位拉钩,并在前模板上设置卡槽,则在后模板移动时,限位拉钩挂于卡槽中,以对后模板移动距离进行限定,从而通过限位拉钩与开模弹簧的配合作用来确定后模板的移动距离。

Injection mold of chemical foaming by back pressur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气体反压化学发泡注塑一般是向模具的模腔中充入高压气体,再向模腔中注入化学发泡剂,再延时一段时间,将动模和定模稍微分开,即进行一次开模,以瞬间减小模腔压力,使模腔扩大,以使模腔中塑料发泡膨胀,再保持并冷却成型。当前控制动模和定模分开的距离一般是通过模机来控制动模的移动距离。然而,对于汽车制作零件的注塑成型模具,由于汽车零件的尺寸一般较大,相应地,模机也较大,难以精确控制动模移动距离,导致制作零件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泡注塑成型模具一次开模时,动模移动距离难以精度控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组和后模组,所述前模组包括前模板和支撑所述前模板的面板;所述后模组包括后模板、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的浇注机构、支撑所述后模板的底板和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的顶出机构,所述前模板上设有用于成型产品之前表面的前模面,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用于产品格栅之后表面的后模面,所述前模面与所述后模面合围成型腔,所述后模板上环绕所述前模面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前模板上具有对应抵压所述密封垫圈的密封面,所述前模板上安装有用于推顶所述后模板远离该前模板的开模弹簧,所述后模板上安装有用于限定该后模板远离所述前模板距离的限位拉钩,所述前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拉钩一端置入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拉钩包括呈长方体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V型槽,所述后模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本体上于所述V型槽一侧对应的部分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本体上于所述V型槽另一侧对应的部分置于所述卡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与所述V型槽远离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与所述V型槽远离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板中开设有连通所述型腔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上安装有用于连接外部泄压阀的泄压嘴。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斜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包括镶件、支撑所述镶件的斜顶杆、套于所述斜顶杆上的滑套和用于引导所述斜顶杆移动的滑座,所述后模板中开设有容置槽和连通所述容置槽的第一导孔,所述滑套置于所述第一导孔中,所述镶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滑套上套装有第一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泄压通道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板中开设有第二导孔,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顶杆组件,所述顶杆组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二导孔中的顶出杆和支撑所述顶出杆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顶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在第二密封圈,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后模板上,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顶出杆。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套于所述顶针上的司筒、支撑所述司筒的支撑杆和套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导套,所述导套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外环槽,所述外环槽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所述导套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内环槽,所述内环槽中安装有第四密封圈,所述后模板中开设有第三导孔和与所述第三导孔相连的定位孔,所述导套安装于所述定位孔中,所述顶针插装于所述第三导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前模组还包括用于成型产品之侧面槽位的侧块组件,所述侧块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前模板一侧的滑块和驱动所述滑块脱模的推动机构,所述滑块上安装有第五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浇注机构包括若干自锁式射嘴和连通各所述自锁式射嘴的连通管道,所述后模板上开设有供各所述自锁式射嘴插入的安装通道。本技术提供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前模板上设置开模弹簧,从而在一次开模时,通过开模弹簧推动后模板移动,以保证一次开模移动的动力相对较小,便于小距离移动;在后模板上设置限位拉钩,并在前模板上设置卡槽,则在后模板移动时,限位拉钩挂于卡槽中,以对后模板移动距离进行限定,从而通过限位拉钩与开模弹簧的配合作用来确定后模板的移动距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中后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限位拉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限位拉钩与前模板及后模板连接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的后模组中去除后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斜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顶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顶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顶针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2中后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中侧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100-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101-型腔;10-前模组;11-面板;13-前模板;131-前模面;132-卡槽;14-侧块组件;141-推动机构;142-滑块;143-第五密封圈;30-后模组;31-底板;32-泄压嘴;33-自锁式射嘴;41-后模板;410-泄压通道;411-后模面;412-定位槽;413-容置槽;414-第一导孔;415-第二导孔;416-第三导孔;418-安装通道;42-密封垫圈;43-限位拉钩;431-本体;432-V型槽;433-通过孔;44-锁紧件;50-顶出机构;51-斜顶组件;511-镶件;512-斜顶杆;513-滑套;514-滑座;52-顶杆组件;521-顶出杆;522-安装板;53-顶针组件;531-顶针;532-司筒;533-支撑杆;534-导套;5341-外环槽;5342-内环槽;551-第一密封圈;552-第二密封圈;553-第三密封圈;554-第四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组和后模组,所述前模组包括前模板和支撑所述前模板的面板;所述后模组包括后模板、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的浇注机构、支撑所述后模板的底板和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的顶出机构,所述前模板上设有用于成型产品之前表面的前模面,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用于产品格栅之后表面的后模面,所述前模面与所述后模面合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上环绕所述前模面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前模板上具有对应抵压所述密封垫圈的密封面,所述前模板上安装有用于推顶所述后模板远离该前模板的开模弹簧,所述后模板上安装有用于限定该后模板远离所述前模板距离的限位拉钩,所述前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拉钩一端置入的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前模组和后模组,所述前模组包括前模板和支撑所述前模板的面板;所述后模组包括后模板、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的浇注机构、支撑所述后模板的底板和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的顶出机构,所述前模板上设有用于成型产品之前表面的前模面,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用于产品格栅之后表面的后模面,所述前模面与所述后模面合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上环绕所述前模面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前模板上具有对应抵压所述密封垫圈的密封面,所述前模板上安装有用于推顶所述后模板远离该前模板的开模弹簧,所述后模板上安装有用于限定该后模板远离所述前模板距离的限位拉钩,所述前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拉钩一端置入的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拉钩包括呈长方体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V型槽,所述后模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本体上于所述V型槽一侧对应的部分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本体上于所述V型槽另一侧对应的部分置于所述卡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与所述V型槽远离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与所述V型槽远离所述后模板的一侧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中开设有连通所述型腔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上安装有用于连接外部泄压阀的泄压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压法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斜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包括镶件、支撑所述镶件的斜顶杆、套于所述斜顶杆上的滑套和用于引导所述斜顶杆移动的滑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作寰张吉东卢旭邓日常江余粮吕伟温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