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孔式泥水平衡微型顶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87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扩孔式泥水平衡微型顶管机,属于隧道机械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刀盘、中心轴、前段壳体、驱动装置、后段壳体,刀盘、前段壳体、后段壳体三段按前后次序排列,刀盘为环形结构,驱动装置与刀盘通过螺栓连接,驱动装置位于前段壳体内,通过螺栓和前段壳体相连,中心轴设置在刀盘内空心处,中心轴后端与前段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前段壳体与后段壳体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应用于道路、住宅区等配套管线工程,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本低,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隧道的微型顶管机,特别是一种扩孔式泥水平衡微型顶管机,属于隧道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的市政设施有许多需要进行改造、扩建,特别是地下陈旧的各类管线需要更新,以及地面上的各类架空线需埋设于地面下。然而在地面交通十分繁忙、建筑物鳞次栉比的情况下,仍然用原始的大开挖方式来改造和建造地下设施铺设管线的话,不仅破坏了地面建筑,而且对地面的交通环境影响也十分大,机械化程度十分低,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也极为有限,不利于保护原有的各类地下管线。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为03115682.7,名称为中心螺旋式土压平衡微型顶管机,该专利技术专利介绍了该设备可铺设各种小口径地下管道。它由顶管机主机、刀盘驱动系统、轴线监测系统、主顶进装置组成。它工作的形式为将管节、螺旋壳体、螺杆一起吊入井内就位,用主顶进油缸向前推,将螺杆头子插入前一节螺杆内,用销联接好,油缸复位,装入辅助工具,用主顶进油缸将螺旋机壳体推进至前一节螺旋机壳体位置处,用螺栓联接好,再将管节向前推,使螺旋机壳体后部插入顶座中心,将螺杆与驱动装置(油马达)轴头联接好,用销子固定好。然后进行下一顶进,同时,启动油马达,使螺杆转动并带动刀盘旋转。中心螺旋式土压平衡微型顶管机为一次顶进方式,在推进时需边顶进出土边测量纠偏,对于越大的管径其纠偏灵敏度越差,而且因其在每推进一节管节时,均要安装一节螺旋壳体、螺杆,因此施工工艺复杂,大大增加了施工时间。而且每一机型只能适应一种管径的顶管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扩孔式泥水平衡微型顶管机。使其通过扩孔式泥水平衡顶管与先导管相联,利用扩孔式泥水平衡顶管机再扩孔顶进成所需管径的管道,此时无需测量导向系统,在推进时不需再纠偏,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定位精度,同时利用其泥水平衡的特点,通过泥水管道输送泥土,在顶进过程中不需排土,减少了安装螺旋壳体、螺杆等排土装置,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刀盘、中心轴、前段壳体、驱动装置、后段壳体,刀盘、前段壳体、后段壳体三段按前后次序排列,刀盘为环形结构,驱动装置与刀盘通过螺栓连接,驱动装置位于前段壳体内,通过螺栓和前段壳体相连,中心轴设置在刀盘内空心处,中心轴后端与前段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前段壳体与后段壳体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所述的前段壳体的外径大于后段壳体外径16mm,以利于形成减摩润滑泥浆套,降低推进阻力。前段壳体和后段壳体形成的外壳,起到支护作用,并能保护壳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所述的刀盘包括刀盘环体、切削刀、受力环,刀盘环体上焊接数十把切削刀,刀盘环体为环状,位于顶管机的最前端,环状部分与后面的受力环通过螺栓连接。中心空心部分以便于安装固定的中心轴。本专利技术的刀盘环体部分用于旋转切削土体,并可有效防止正面土体倒塌。刀盘环体内的中心轴则与先导管连接不转动,本专利技术推进时,同时推动先导管向前,以便于先导管从前方的工作井中逐节回收。所述的中心轴包括前中心轴、后中心轴、销轴、内层密封圈、球轴承,前中心轴和后中心轴均位于刀盘环体中间空心处,设有进排泥管,前中心轴在前,后中心轴在后。前中心轴与后中心轴前端通过销轴连接,后中心轴尾端再通过螺栓与前段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后中心轴的前端设置内层密封圈,用螺栓固定,在推进和刀盘旋转时可阻挡土砂倾入。后中心轴的后端设置一个球轴承,用于支承,改善结构受力。前中心轴结构为内部空心,中间用隔板隔成二个窗,即一个送泥窗,一个排泥窗,送泥窗在上,排泥窗在下。进泥管由二根送泥管组成,排泥管由一根排泥管组成,进排泥管成180°布置,分别焊接在送泥窗和排泥窗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使送泥管的出口与排泥管的进口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从而避免进排泥水形成短路。扩孔式泥水平衡顶管机在顶进过程中,通过送水管道将低浓度泥水送到刀盘前,与被掘削下来的土渣混和后用辅助的泥浆泵排出。在整个顶进过程中,通过调节送水压力来防止地下水的喷发和流失,使开挖面压力保持平衡。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机、液压马达、滚子轴承、轴承座、大齿轮、外层密封圈,减速机、液压马达位于前段壳体内,减速机在前、液压马达在后,液压马达通过螺栓设置在前段壳体的圈板上,通过减速机与大齿轮内啮合,带动大齿轮回转,大齿轮和位于大齿轮前方的轴承座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也带动了轴承座作回转运动,由于轴承座与刀盘部分的受力环后端通过螺栓连接,因此最终便可带动刀盘旋转。轴承座前端外侧装有外层密封圈,用螺栓固定,这样便在轴承座和前段壳体圈板之间形成一道密封,用于阻止土砂侵入。轴承座后端外侧装有滚子轴承,用于支承和传力。本专利技术利用扩孔式泥水平衡微型顶管机,对已有的φ200无排土掘进机推出的一条先导管进行扩孔,利用泥水出土、无需测量纠偏,施工工艺简便并可节省大量施工时间,机械化程度高,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可降到最低。能将φ200先导管置换成φ200-φ800的管道,可用于管道更新工程。本专利技术能应用于道路、住宅区等配套管线工程,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本低,利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刀盘1、中心轴2、前段壳体3、驱动装置4、后段壳体5,刀盘1为环形结构,驱动装置4与刀盘的环体通过螺栓连接,驱动装置4位于前段壳体3内,通过螺栓和前段壳体3相连,中心轴2设置在刀盘内空心处,中心轴2后端与前段壳体3通过螺栓连接,前段壳体3与后段壳体5用螺栓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刀盘1包括刀盘环体6、切削刀7、受力环8,刀盘环体6上焊接数十把切削刀7,刀盘环体6为环状,位于顶管机的最前端,环状部分与后面的受力环8通过螺栓连接。中心空心部分以便于安装固定的中心轴2。如图1所示所述的前段壳体3的外径大于后段壳体外径5。如图2所示,所述的中心轴2包括前中心轴9、后中心轴10、销轴11、内层密封圈12、球轴承13,前中心轴9和后中心轴10均位于刀盘环体6中间空心处,设有进排泥管,前中心轴9在前,后中心轴10在后。前中心轴9与后中心轴10前端通过销轴11连接,后中心轴10尾端再通过螺栓与前段壳体3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后中心轴10的前端设置内层密封圈12,用螺栓固定,在推进和刀盘旋转时可阻挡土砂倾入。后中心轴10的后端设置一个球轴承13,用于支承,改善结构受力。前中心轴9结构为内部空心,中间用隔板隔成二个窗,即一个送泥窗22,一个排泥窗23,送泥窗22在上,排泥窗23在下。进泥管由二根送泥管20组成,排泥管由一根排泥管21组成,进排泥管成180°布置。如图2所示,所述的驱动装置4包括减速机14、液压马达15、滚子轴承16、轴承座17、大齿轮18、外层密封圈19,减速机14、液压马达15位于前段壳体3内,减速机14在前、液压马达15在后,液压马达15通过螺栓设置在前段壳体3的圈板上,通过减速机14与大齿轮18内啮合,带动大齿轮18回转,大齿轮18和位于大齿轮18前方的轴承座17通过螺栓连接。轴承座17前端外侧装有外层密封圈19,用螺栓固定。轴承座17后端外侧装有滚子轴承16。权利要求1.一种扩孔式泥水平衡顶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盘(1)、中心轴(2)、前段壳体(3)、驱动装置(4)、后段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孔式泥水平衡顶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盘(1)、中心轴(2)、前段壳体(3)、驱动装置(4)、后段壳体(5),刀盘(1)、前段壳体(3)、后段壳体(5)三段按前后次序排列,刀盘(1)为环形结构,驱动装置(4)与刀盘(1)通过螺栓连接,驱动装置(4)位于前段壳体内,通过螺栓和前段壳体(3)相连,中心轴(2)设置在刀盘(1)内空心处,中心轴(2)后端与前段壳体(3)通过螺栓连接,前段壳体(3)与后段壳体(5)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中高国跃石元奇杨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