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29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服装流水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包括吊架转移机构一,第一转移轨道,吊架转移机构二,第二转移轨道和吊架转移机构三;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包括,推拉轨道,一侧的环形主轨道设有容置所述推拉轨道的豁口;推拉轨道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推拉轨道;推拉轨道驱动气缸,通过推拉轨道气缸活塞杆带动所述推拉轨道支架前后移动;所述第一转移轨道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所述第二转移轨道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三。本申请的吊架转移结构能够直接将吊架转移到对向轨道,大大节约了吊架输送时间,提高了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Hanger transfer structure of automatic garment assembly 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automatic clothing assembly line, in particular to a hanger transfer structure of the automatic clothing assembly line, which comprises a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I, a first transfer track, a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II, a second transfer track and a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III; the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I comprises a push-pull track, and the ring main track at on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for the push-pull track The first transfer track connects the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1 and the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2; the second transfer track connects the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2 and the hanger transfer mechanism 3. The hanger transfer structure of the application can directly transfer the hanger to the opposite track, greatly saving the transportation time of the hanger,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automatic clothing assembly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服装流水线
,具体为一种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
技术介绍
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移送夹持着服装裁片的吊架按预设的加工工序线路,依次进入设置在流水线上的相应工作站,由工作站内的操作员工利用缝制设备逐一完成成衣的加工过程。传统的流水线主轨道为封闭式的环形设置,传统的流水线无法直接将某个节点上的吊架直接移送到对向的某个点,吊架只能沿着环形主轨道按顺序向前移送,最终到达需要的对向某点并进入其后的工作站。当环形主轨道长度较长时,吊架移送的距离就会很长,等待的时间就会很久,导致生产效率很低,因此,传统的吊架输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能够直接将吊架转移到对向轨道,大大节约了吊架输送时间,提高了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生产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包括吊架转移机构一,第一转移轨道,吊架转移机构二,第二转移轨道和吊架转移机构三;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包括,推拉轨道,一侧的环形主轨道设有容置所述推拉轨道的豁口;推拉轨道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推拉轨道;推拉轨道驱动气缸,通过推拉轨道气缸活塞杆带动所述推拉轨道支架前后移动;所述第一转移轨道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所述第二转移轨道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三。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移轨道与所述环形主轨道之间设有斜坡导头。作为优选,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包括中间升降轨道,降低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转移轨道的出口端对接、升高状态下与所述第二转移轨道的进口端对接;中间升降轨道支架,用于安装所述中间升降轨道;中间升降轨道驱动气缸,通过中间升降轨道气缸活塞杆带动中间升降轨道支架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移轨道的进口端底部设有供吊架提升的垂直导向轨。作为优选,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三包括升降轨道,另一侧的环形主轨道设有容置所述升降轨道的开口;升降轨道支架,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轨道;升降轨道驱动气缸,通过升降轨道气缸活塞杆带动所述升降轨道支架上下移动;升降轨道限位机构,所述升降轨道限位机构与吊架拉杆配合使用。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轨道限位机构包括支撑架;摆动舌,所述摆动舌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并以所述旋转轴分为摆动舌入口部和摆动舌出口部,所述摆动舌入口部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限位销配合限位;固定挡块,所述固定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沿吊架前进方向的出口侧;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一端通过复位拉簧固定销与所述支撑架连接、另一端通过复位拉簧活动销与所述摆动舌出口部连接;所述摆动舌入口部设有吊架拉杆斜导面和吊架拉杆止退面,所述吊架拉杆止退面与所述固定挡块之间形成吊架限位空间;限位机构驱动气缸,通过限位机构气缸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升降轨道支架设有允许所述限位机构气缸活塞杆穿过的孔槽;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限位机构驱动气缸和所述升降轨道支架。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呈角板形。作为优选,所述摆动舌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有挡圈。作为优选,所述吊架拉杆止退面呈钩状。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呈与所述摆动舌摆动角度配合的弧形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吊架转移结构能够直接将吊架转移到对向轨道,大大节约了吊架输送时间,提高了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吊架运行到推拉轨道前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吊架进入豁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吊架经第一转移轨道滚动到中间升降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中间升降轨道抬升后吊进入第二转移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吊架进入升降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升降轨道抬升复位吊架进入环形主轨道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升降轨道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吊架进入吊架限位空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吊架转移机构三的侧视图;图10为升降轨道限位机构吊架拉杆与吊架拉杆斜导面接触的仰视图;图11为升降轨道限位机构吊架拉杆进入吊架限位空间的仰视图;其中,11、推拉轨道,12、推拉轨道支架,13、推拉轨道气缸活塞杆,14、推拉轨道驱动气缸,2、第一转移轨道,21、斜坡导头,31、中间升降轨道,32、中间升降轨道气缸活塞杆,33、中间升降轨道驱动气缸,34、中间升降轨道支架,4、第二转移轨道,41、垂直导向轨,51、升降轨道,52、升降轨道支架,53、升降轨道气缸活塞杆,54、升降轨道驱动气缸,61、支撑架,62、摆动舌,62-1、旋转轴,62-2、限位槽,62-3、吊架拉杆斜导面,62-4、吊架拉杆止退面,62-5、挡圈,63、固定挡块,64、复位拉簧,64-1、复位拉簧固定销,64-2、复位拉簧活动销,65、限位机构气缸活塞杆,66、限位机构驱动气缸,67、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包括吊架转移机构一,第一转移轨道2,吊架转移机构二,第二转移轨道4和吊架转移机构三。第一转移轨道2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第二转移轨道4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三。如图1、图2所示,吊架转移机构一包括推拉轨道11,推拉轨道支架12和推拉轨道驱动气缸14。环形主轨道一侧设有容置所述推拉轨道11的豁口,通过设置在主轨道一侧的推拉轨道驱动气缸14将一截推拉轨道11前后推拉,推回时形成连续轨道,拉开时形成豁口,控制器可控制经过的吊架沿环形主轨道前行或通过豁口离开环形主轨道进入第一转移轨道2。第一转移轨道2与所述环形主轨道之间设有斜坡导头21,有利于吊架从环形主轨道进入第一转移轨道2,避免吊架直接从豁口掉至第一转移轨道2而发生振动。第一转移轨道2进口端位于推拉轨道11正下方,承接由该豁口下来的吊架,出口端靠近环形主轨道另一侧,且出口端低于进口端,保证吊架滚轮向下向前滚动前行。如图3、图4所示,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包括降低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转移轨道2的出口端对接、升高状态下与所述第二转移轨道4的进口端对接的中间升降轨道31,用于安装所述中间升降轨道31的中间升降轨道支架34,通过中间升降轨道气缸活塞杆32带动中间升降轨道支架34上下移动的中间升降轨道驱动气缸33。设置于第一转移轨道2出口端的中间升降轨道31,由中间升降轨道驱动气缸33控制中间升降轨道31升降,当其下降到低点时,高低与第一转移轨道2出口端相适应,以承接由出口端滚动过来的吊架,吊架进入是间升降轨道31后,中间升降轨道驱动气缸33带动中间升降轨道31载着吊架提升至第二转移轨道4的进口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架转移机构一, 第一转移轨道(2), 吊架转移机构二, 第二转移轨道(4)和吊架转移机构三;/n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包括,/n推拉轨道(11),一侧的环形主轨道设有容置所述推拉轨道(11)的豁口;/n推拉轨道支架(12),用于安装所述推拉轨道(11);/n推拉轨道驱动气缸(14),通过推拉轨道气缸活塞杆(13)带动所述推拉轨道支架(12)前后移动;/n所述第一转移轨道(2)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n所述第二转移轨道(4)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三。/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架转移机构一,第一转移轨道(2),吊架转移机构二,第二转移轨道(4)和吊架转移机构三;
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包括,
推拉轨道(11),一侧的环形主轨道设有容置所述推拉轨道(11)的豁口;
推拉轨道支架(12),用于安装所述推拉轨道(11);
推拉轨道驱动气缸(14),通过推拉轨道气缸活塞杆(13)带动所述推拉轨道支架(12)前后移动;
所述第一转移轨道(2)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一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
所述第二转移轨道(4)连接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和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轨道(2)与所述环形主轨道之间设有斜坡导头(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二包括
中间升降轨道(31),降低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转移轨道(2)的出口端对接、升高状态下与所述第二转移轨道(4)的进口端对接;
中间升降轨道支架(34),用于安装所述中间升降轨道(31);
中间升降轨道驱动气缸(33),通过中间升降轨道气缸活塞杆(32)带动中间升降轨道支架(34)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移轨道(4)的进口端底部设有供吊架提升的垂直导向轨(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服装流水线的吊架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转移机构三包括
升降轨道(51),另一侧的环形主轨道设有容置所述升降轨道(51)的开口;
升降轨道支架(52),用于安装所述升降轨道(51);
升降轨道驱动气缸(54),通过升降轨道气缸活塞杆(53)带动所述升降轨道支架(52)上下移动;
升降轨道限位机构,所述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