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制衣流水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包括环轨机构;滑轨,对称设于所述环轨机构两长边运行边侧,包括顶部固定槽和滑轮容置腔;移动式工作站,包括支撑架体,设于所述支撑架体顶部、与所述滑轮容置腔配合使用的滑轮组件。本申请的移动式工作站可以通过滑轨、支撑架体、滑轮组件进行简单便利地移动调节,使移动式工作站能够移动至任意合适位置,从而达到可调节相邻两移动式工作站之间距离的目的,提高了自动化制衣流水线的适用性。
An automatic garment production line with adjustable working station spac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制衣流水线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
技术介绍
服装吊挂流水线引入国内市场已近20年时间,服装吊挂流水线的使用优势,在于打破传统服装加工过程中的捆扎流,实现服装生产的单件流。采用自动化的流水传递,使缝制工人专注于缝制,减少其找片、弯腰拾取衣片、缝完摆放等等辅助非生产时间,使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一个服装生产企业往往生产品类繁多的不同款式服装,目前的流水线,在承重范围内,按服装大小进行简单分类,从而来定制流水线的工位宽度。例如简单的衬衫,用标准缝纫机台,按适用的最小距离来排布工作站,提升厂房利用率,相邻两工作站间距通常设为1.7米。当加工大服装比如羽绒服时,两个工作站距离则需要设更大。或是在流水线上按生产工序排布不同缝制设备时,其中中间需排布特种大机台,原设定的1.7米空间间距不足以摆放时,就会给工序排布带来极大不便。现有流水线均采用一体框架式,流水线设备生产厂家在定制并在客户端组装后,设备结构尺寸均已固定,无法由客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随意调整,极大程度影响了设备的使用,也不利于流水线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包括环轨机构;滑轨,设于所述环轨机构两长边运行边侧,包括顶部固定槽和滑轮容置腔;移动式工作站,包括支撑架体,设于所述支撑架体顶部、与所述滑轮容置腔配合使用的滑轮组件。作为优选,所述顶部固定槽通过吊杆与建筑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环轨机构每一长边运行边侧设有两根所述滑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体包括主架体,包括第一横架,第二横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二横架的第一竖架及第二竖架;次架体,包括第三横架和第三竖架;第一纵架,连接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三横架;第二纵架,连接所述第二横架和所述第三竖架。作为优选,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杆轴向端部的两对滑动轮,以及与所述支撑杆中间底部通过连接杆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横架顶部或所述第三横架顶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底部与所述滑轮容置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在所述滑轮容置腔中设有滑轮限位导向槽。作为优选,所述滑轮组件还包括滑轮锁紧部件。作为优选,所述环轨机构包括与两侧所述滑轨顶部连接的环轨横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移动式工作站可以通过滑轨、支撑架体、滑轮组件进行简单便利地移动调节,使移动式工作站能够移动至任意合适位置,从而达到可调节相邻两移动式工作站之间距离的目的,提高了自动化制衣流水线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自动化制衣流水线的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自动化制衣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移动式工作站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滑轮组件与滑轨的装配图;图7为本申请自动化制衣流水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包括环轨机构,滑轨1和移动式工作站A。环轨机构在每一长边运行边侧设置两根滑轨1,两边的滑轨1对称设置并通过吊杆8与建筑顶9连接,其顶部设有与吊杆8连接的顶部固定槽11,内部设有滑轮容置腔12,底部与所述滑轮容置腔12连通以使连接杆33能够随滑动轮32左右移动。滑轨1在所述滑轮容置腔12中还设有滑轮限位导向槽,使得滑动轮32移动顺畅。移动式工作站A包括支撑架体,设于所述支撑架体顶部、与所述滑轮容置腔12配合使用的滑轮组件。支撑架体包括主架体,次架体,第一纵架27和第二纵架28。主架体包括第一横架21,第二横架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架21和所述第二横架22的第一竖架23及第二竖架24。次架体包括第三横架25和第三竖架26,第一纵架27连接所述第一横架21和所述第三横架25,第二纵架28连接所述第二横架22和所述第三竖架26,本申请工字型的支撑架体结构牢固稳定且轻巧。移动式工作站A还包括工作站轨道安装架,吊架变轨机构,吊架提升机构等现有技术的组成部件,这些组成部件均以合理的方式与支撑架体连接。滑轮组件包括支撑杆31,设于所述支撑杆轴向端部的两对滑动轮32,以及与所述支撑杆31中间底部通过连接杆33连接的底座34,所述底座34与所述第一横架21顶部或所述第三横架25顶部连接。滑轮组件左右移动时,带动整个支撑架体同时移动。环轨机构一长边运行边侧可根据需求设置多个移动式工作站A,当相邻两移动式工作站A之间的距离需要调整时,可通过支撑架体和滑轮组件将整个移动式工作站A移动至所需位置,然后通过滑轮锁紧部件将滑动轮32锁紧以使整个移动式工作站A位置固定,滑轮锁紧部件采用现有技术的滑轮锁紧部件。环轨机构包括与两侧所述滑轨1顶部连接的环轨横担4,环轨横担4也可以与顶部固定槽11固定连接,由于环轨横担4设置在滑轨1顶部,因此,不会影响移动式工作站A的左右移动调节。环轨横担4底部连接环轨机构的其他部件,如环轨、环轨驱动部件等,均为现有技术的环轨机构组成部件。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环轨机构;/n滑轨(1),设于所述环轨机构两长边运行边侧,包括顶部固定槽(11)和滑轮容置腔(12);/n移动式工作站(A),包括支撑架体,设于所述支撑架体顶部、与所述滑轮容置腔(12)配合使用的滑轮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轨机构;
滑轨(1),设于所述环轨机构两长边运行边侧,包括顶部固定槽(11)和滑轮容置腔(12);
移动式工作站(A),包括支撑架体,设于所述支撑架体顶部、与所述滑轮容置腔(12)配合使用的滑轮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固定槽(11)通过吊杆(8)与建筑顶(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轨机构每一长边运行边侧设有两根所述滑轨(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工作站间距的自动化制衣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包括
主架体,包括第一横架(21),第二横架(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横架(21)和所述第二横架(22)的第一竖架(23)及第二竖架(24);
次架体,包括第三横架(25)和第三竖架(26);
第一纵架(27),连接所述第一横架(21)和所述第三横架(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