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39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缸装置,其限制盖密封件在汽缸轴向的移动并且防止无效冲程变长或偏差,提高内周凸缘与活塞的密封性的。盖密封件(21)具有:安装在密封槽的汽缸膛开口侧面上的基部(21a)、从基部(21a)的内周侧向汽缸膛的底部侧延伸设置并与柱塞滑动接触的内周凸缘(21b)、从基部的外周侧向汽缸膛底部侧延伸设置且与密封槽的底面(26a)抵接的外周凸缘(21c)和从内周凸缘的外周侧前端向汽缸膛底部侧突出的弹性突片(21d)。从盖密封件的基端面至弹性突片的前端部(21f)的长度尺寸形成为比密封槽的在轴向的长度尺寸要长,在将盖密封件嵌装于密封槽时,在内周凸缘上产生朝向汽缸膛内周向的力,将内周凸缘总是向活塞侧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缸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将活塞经由盖密封件 能够移动地内插于汽缸内的汽缸装置,例如柱塞型的车辆用液压主缸。
技术介绍
以往的汽缸装置是在内插汽缸活塞的内周面上形成环状的密封槽,而 在该密封槽中嵌装有盖密封件的汽缸装置,该盖密封件具有与嵌装在该密 封槽的汽缸膛开口侧面上的基部、从该基部的内周侧向汽缸膛的底部侧延 伸设置的内周凸缘和从基部的外周侧向汽缸膛的底部侧延伸设置的外周凸 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柱塞型的液压主缸中,在盖密封件的内周凸缘上设有从该内 周凸缘的前端突出的突起,在活塞快速返回时,使突起与密封槽的汽缸膛 底部侧壁碰撞而产生弹性变形,使外周凸缘挠曲,形成在密封槽与盖密封件之间的动作液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31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86925号7>才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是,在上迷专利文献1中,由于盖密封件在汽缸轴向上带有间隙并 且嵌装于密封槽中,因此在活塞动作时,盖密封件会沿着汽缸轴向移动, 会出现无效沖程变长或偏差的可能。而在专利文献2中,尽管在盖密封件上设有突起并且盖密封件不在汽 缸轴向上移动,但由于盖密封件在活塞快速返回时会被压坏,因此,随着 动作液的流动,内周凸缘被向径向外侧推压,如果在保持盖密封件朝径向 外侧挠曲的状态下并且活塞回复到初期位置,则内周凸缘与活塞之间的密 封力会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缸装置,其用简单的构造,就限制 了盖密封件在汽缸轴向的移动,防止了无效冲程变长或偏差现象,并且, 可确保内周凸缘与活塞的密封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汽缸装置为,在将活塞能够移动地内插 于汽缸的内周上,形成由周向的底面、汽缸膛底部侧面和汽缸膛开口部侧 面构成的环状密封槽,在该密封槽中嵌装有将汽缸与活塞之间密封的盖密 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密封件具有基端面与所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开口 侧面抵接的基部、从该基部的内周侧向所述汽缸膛的底部侧延伸设置且内 周面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的内周凸缘和从所述基部的外周侧向所述汽缸膛 的底部侧延伸设置且外周面与所述密封槽的底面抵接的外周凸缘,并且从 所述内周凸缘的前端外周侧向汽缸膛底部侧突出的弹性突片在所述盖密封 件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从该弹性突片的前端部至所述基部的基端面的长 度尺寸形成为比所述密封槽的在轴向的长度尺寸要长,在将所述盖密封件 嵌装于所述密封槽时,因所述弹性突片与所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的 抵接,在所述内周凸缘上产生朝向汽缸膛内周向的力,使该内周凸缘总是 成为朝向活塞侧施力的状态,最好在所述盖密封件嵌装于所述密封槽时, 所述弹性突片的前端部与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抵接并成为朝向内周侧 挠曲的状态,而所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可以形成为从汽缸膛开口部以在所述内周凸缘的外周面上,突出设置在汽缸轴向的多个增强部,使所 述弹性突片从该增强部的前端突出。再有,所述汽缸装置为车辆用液压主缸。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缸装置,由于从弹性突片的前端部至前述基部的基端 面的长度尺寸形成为比前述密封槽的在轴向的长度尺寸要长,所以限制了 盖密封件在汽缸轴向的移动,能够防止无效沖程变长或偏差。另外,因弹 性突片与前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的抵接,在前述内周凸缘上产生朝 向汽缸膛内周向的力,成为该内周凸缘总是朝向活塞侧施力的状态,可确 保内周凸缘与活塞的密封性。此外,如果将形成在盖密封件上的弹性突片前端以向活塞侧挠曲的状态而与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抵接,就能够在相对此挠曲的反力作用下, 将盖密封件的内周凸缘向活塞侧更可靠地施力。另外,如果将前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形成为从汽缸膛开口部侧 面开始的在轴向的长度尺寸朝向内周侧逐渐变长的圓锥面状,就能够在弹 性突片与前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抵接产生的反力中,使作用于汽缸 膛内周向上的分力变大,能够将盖密封件的内周凸缘更可靠地施力于活塞 侧。此外,能够提高盖密封件在密封槽的组装性,能够使得弹性突片的前 端侧容易朝向活塞方向挠曲。再有,如果在前述内周凸缘的外周面上形成多个增强部,弹性突片形 成在该增强部的前端,则能够提高内周凸缘的刚性,确保稳定的密封性, 并且,与弹性突片从内周凸缘的前端外周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大地获 取弹性突片朝向活塞方向挠曲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液压主缸主要部位放大的剖面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盖密封件在汽缸轴向的长度的说明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液压主缸的剖面图。图4为图1实施例的盖密封件的局剖立体图。图5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液压主缸主要部位放大的剖面图。图6为图5实施例的盖密封件的局剖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液压主缸 ll汽缸本体 lla凸起部 12汽缸膛 12a底壁 12b, 12c汽缸小径部12d,12e汽缸大径部 13第1输出口 14第2输出口 15 第l通液孔 16第2通液孔17垫圈密封件 18贮油腔 19第1柱塞 19a 第1凹部 19b第2凹部 19c连通口 20第1盖密封件 21第2盖密封件 21a基部 21b内周凸缘 21c外周凸缘21d弹性突片21e基端面 21f 前端部 21g环状槽 21h连通槽 21i弹性突片外周面 22第2柱塞22a 第1凹部22b第2凹部 22c连通口 23第3盖密封件24第4盖密封件25 第1密封槽 26第2密封槽 26a底面 26b汽缸膛底部侧面 26c 汽缸膛开口部侧面 27第3密封槽 28第4密封槽 29推杆 30 第l液压室 31第2液压室 32第1护圈 33第1导销 33a头部 34第l连接固定板 35第1复位弹簧 36第1弹簧机构 37第2护圏 38 第2导销 38a头部39第2连接固定板40第2复位弹簧41第2弹簧机构 42第2盖密封件 42a基部 42b内周凸缘 42c外周凸缘42d增强部42e 弹性突片42f基端面42g前端部42h环状槽42i连通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柱塞型车辆用液压主缸的 各实施例。图1至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图1为液压主缸主要部 位放大的剖面图,图2为盖密封件在汽缸轴向的长度的说明图,图3为液 压主缸的剖面图,图4为盖密封件的局剖立体图,液压主缸10形成有在汽 缸主体11上的有底的汽缸膛12,并且,在前述汽缸主体11上形成有在汽 缸膛12的在汽缸轴向中间部开口的第l输出口 13和在汽缸膛12的底部侧 开口的第2输出口 14。另外,汽缸主体11在上部突出设置有一对凸起部lla、 lla,在两凸起 部11a、lla上分别设有与汽缸膛12连通的第1通液孔15和第2通液孔16, 在该凸起部lla、 lla上经由垫圈密封件17、 17装有贮油腔18。第1柱塞19 (活塞)经由第1盖密封件20、第2盖密封件21可滑动 地内插于汽缸膛12中,并且,第2柱塞22 (活塞)经由第3盖密封件23、 第4盖密封件24可滑动地内插于汽缸膛12中。第l盖密封件20嵌装于在 第1通液孔15的汽缸膛开口侧形成的第1密封槽25中,第2盖密封件21 嵌装于在第1通液孔15的汽缸膛底部侧形成的第2密封槽26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缸装置,在将活塞能够移动地内插于汽缸的内周上,形成由周向的底面、汽缸膛底部侧面和汽缸膛开口部侧面构成的环状密封槽,在该密封槽中嵌装有将汽缸与活塞之间密封的盖密封件,所述汽缸装置特征在于,所述盖密封件具有:基端面与所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开口侧面抵接的基部、从该基部的内周侧向所述汽缸膛的底部侧延伸设置且内周面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的内周凸缘和从所述基部的外周侧向所述汽缸膛的底部侧延伸设置且外周面与所述密封槽的底面抵接的外周凸缘,并且从所述内周凸缘的前端外周侧向汽缸膛底部侧突出的弹性突片在所述盖密封件周向上设置有多个,从该弹性突片的前端部至所述基部的基端面的长度尺寸形成为比所述密封槽的在轴向的长度尺寸要长,在将所述盖密封件嵌装于所述密封槽时,通过所述弹性突片与所述密封槽的汽缸膛底部侧面的抵接,在所述内周凸缘上产生朝向汽缸膛内周向的力,使该内周凸缘总是成为朝向活塞侧施力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冈光裕上野修见谷俊明篠原孝义
申请(专利权)人: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