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5129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实现轻量化。车辆用支承结构体(10)由铸造模具(22)成形且设于车体与车辆用部件之间,具有支承该车辆用部件的支承部(12)和与该支承部12连续形成的肋(14),在肋(14)的侧面部具有向与铸造模具(22)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16)。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ich can realize lightweight.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10) for the vehicle is formed by a casting mold (22) 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vehicle body and the vehicle parts, has a supporting part (12) for supporting the vehicle parts and a rib (14) continuously formed with the supporting part (12), and has a casting punching part (16) on the side part of the rib (14) which is concave in a dire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parting direction of the casting mold (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转向节(车辆用支承结构体)是将来自转向装置的传递力向车轮传递的部件,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4488号公报)等所示,转向节呈具有本体和支承部的复杂的异形形状,其中,本体具有嵌合、固定车轴(轴承)的圆筒状的嵌合孔,支承部经由肋连结在该本体的周围,连接、支承上悬架、下悬架、转向节臂等车体侧的车辆用部件。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4488号公报如上所述,转向节在将支承车辆用部件的多个支承部彼此相连时多形成肋。这样的转向节由于通过分型的铸造方法进行成形,因此为了在分型中拔出肋,需要为肋设定越向(分型方向上的)前端侧则壁厚越薄的起模斜度。换言之,肋的基部侧不得不增加壁厚,这导致肋上形成强度上非必要的冗余壁,妨碍了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由铸造模具成形且设于车体与车辆用部件之间,具有支承该车辆用部件的支承部和与该支承部连续形成的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肋的侧面部具有向与所述铸造模具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所述铸冲部的周缘部可以形成为在从该铸冲部的底面到所述肋的外侧面的范围从该铸冲部的底面向所述肋的外侧面扩开的倾斜壁面。所述倾斜壁面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底面和所述肋的外侧面圆滑地连续的弧面。从所述铸冲部的底面到所述肋的内侧面的厚度与从所述肋的前端部的内侧面到所述肋的前端部的外侧面的厚度可以相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是利用铸造模具对设于车体与车辆用部件之间的、具有支承该车辆用部件的支承部和与该支承部连续形成的肋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进行铸造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利用向与所述铸造模具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滑动的冲模进行铸冲,在所述肋的侧面部形成向与所述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根据技术方案1的结构,由于消除了因起模斜度的制约而形成的肋的侧面的冗余壁部,因此能够实现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的轻量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对形成铸冲部的冲模进行拔模。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由于铸冲部可以形成为圆滑的形状,因此能够在外观上不显眼。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不用使整个肋形成冗余壁,就能够具有必要的强度。根据技术方案5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对因起模斜度的制约而形成的肋的侧面的冗余壁部进行铸冲,能够实现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转向节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图3是表示使用铸造模具铸造转向节并进行分型的状态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转向节12支承部14肋14a前端侧14b内侧面14c外侧面16铸冲部16a倾斜壁面16b底面18嵌合孔20本体22铸造模具24固定模26可动模28冲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的一个例子的转向节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转向节10,如前所述,由铸造模具成形且设于车体与车辆用部件之间,具有支承该车辆用部件的支承部12和与支承部12连续形成的肋14,其特征在于,在肋14的侧面部具有向与铸造模具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16。转向节10是将来自转向装置的传递力向车轮传递的部件,更具体来说,转向节10呈具有本体20和所述支承部12的复杂的异形形状,其中,本体20具有嵌合、固定车轴(轴承)的圆筒状的嵌合孔18,支承部12经由所述肋14连结在该本体20的周围,连接、支承未图示的上悬架、下悬架、转向节臂等车体侧的车辆用部件。转向节10由于具有如此复杂的异形形状,因此使用具有分型结构的铸造模具进行铸造。转向节10适合由铝或其合金铸造。或者,也可以是铜、镁或其合金。或者,还可以是铁或其合金。肋14整体上形成为具有起模斜度的结构,由此能够进行分型。并且,在因具有起模斜度而增加壁厚的部位,形成向与铸造模具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16,从而减小壁厚。由此,确保了必要的强度,同时能够实现轻量化。即,消除了因起模斜度的制约而形成的肋的侧面的冗余壁部,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注意,从铸冲部16的底面16b到肋14的内侧面14b的厚度A与从肋14的前端部14a的内侧面14b到外侧面14c的厚度B适合形成为大致相等。由此,不用使整个肋14形成冗余壁就能够具有必要的强度。另外,铸冲部16的周缘,如图1、图2所示,优选在从其底面到肋14的外侧面14c的范围从其底面向肋14的外侧面14c扩开的倾斜壁面16a。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形成铸冲部16的冲模进行拔模。另外,倾斜壁面16a,由图2可知,优选形成为与铸冲部16的底面16b和肋14的外侧面14c圆滑地连续的弧面。由此,能够使铸冲部16在外观上不显眼。图3是表示使用铸造模具22铸造转向节10并进行分型的状态的说明图。铸造模具22具有固定模24、可动模26和冲模28。可动模26相对于固定模24沿图3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开闭模具。冲模28被设为能够向与可动模26的开闭方向不同的方向滑动,由此在肋14的外表面设置凹入的铸冲部16。可动模26的驱动机构和冲模28的滑动机构可采用公知的机构。即,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节10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铸造模具22利用向与铸造模具22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滑动的冲模28进行铸冲,在肋14的侧面部形成向与铸造模具22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16。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因起模斜度的制约而形成的肋14的侧面的冗余壁部进行铸冲,能够实现轻量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用支承结构体,以转向节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并不限于此,例如,本专利技术也能够应用将发动机支承于车体的发动机支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由铸造模具成形且设于车体与车辆用部件之间,具有支承该车辆用部件的支承部和与该支承部连续形成的肋,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肋的侧面部具有向与所述铸造模具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29 JP 2018-1021651.一种车辆用支承结构体,由铸造模具成形且设于车体与车辆用部件之间,具有支承该车辆用部件的支承部和与该支承部连续形成的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肋的侧面部具有向与所述铸造模具的分型方向不同的方向凹陷的铸冲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冲部具有在从该铸冲部的底面到所述肋的外侧面的范围从该铸冲部的底面向所述肋的外侧面扩开的倾斜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支承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田和弘丸山泰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