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69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在原有的防尘圈旁再加一个防尘圈,在两个防尘圈之间设有一个挡圈,挡圈与活塞杆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在压盖上方设有通气道,通气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在压盖下方设有排水道,排水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被第二道防尘圈刮挤下来的水经过下方的排水道迅速流出。上方的通气道补入空气,能使下方的水迅速排出。该装置能有效保证水不会侵入液压油缸,有效保护了液压油,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输送泵以及其它一些机械产品中,其油缸活塞杆浸在水中,当活塞杆回缩时,容易将水带入液压油中。目前采用的油缸活塞杆密封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唇口向内的密封件用来封油,一个防尘圈用来防止外界污染物的侵入。由于活塞杆表面从微观上看是凹凸不平的,对于固体颗粒一般都比表面凹坑大,在活塞杆回缩时就被防尘圈的唇边刮下而留在外面,但对于水来说,部分水因在凹坑内,防尘圈不能将水全部刮下,于是就有大部分水带入油缸内。油缸每动作一次带入少许,频繁动作积累使大量的水带入,引起液压油乳化变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水带入油缸且结构简单的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压盖上原有的与活塞杆对应的防尘圈旁再加一个防尘圈,在两个防尘圈之间设有一个挡圈,挡圈与活塞杆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在压盖上方设有通气道,通气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在压盖下方设有排水道,排水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第一个防尘圈刮挤后,活塞杆表面只残留有很少部分水,再经过第二道防尘圈的刮挤,活塞杆表面就基本不再有水。被第二道防尘圈刮挤下来的水经过下方的排水道迅速流出;上方的通气道补入空气,使下方的水能迅速排出。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水不会侵入液压油缸,有效保护了液压油,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在压盖1与活塞杆2对应的原有的防尘圈3旁再加一个防尘圈4,在两个防尘圈之间设有一个挡圈5,挡圈5与活塞杆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7;在压盖1上方设有通气道6,通气道6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7相通;在压盖1下方设有排水道8,排水道8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7相通。经过第一个防尘圈3刮挤后,活塞杆2表面只残留有很少部分水,再经过第二道防尘圈4的刮挤,活塞杆2表面就基本不再有水。被第二道防尘圈4刮挤下来的水经过下方的排水道8迅速流出。上方的通气道6补入空气,能使下方的水迅速排出。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水不会侵入液压油缸,有效保护了液压油。权利要求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包括压盖(1),活塞杆(2)和装在所述的压盖(1)上的防尘圈(3),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压盖(1)上设有一个防尘圈(4),所述的防尘圈(4)与所述的防尘圈(3)之间设有挡圈(5),所述的挡圈(5)与所述的活塞杆(2)之间形成有空腔(7);在所述的压盖(1)上方设有通气道(6),所述的通气道(6)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的空腔(7)相通;在所述的压盖(1)下方设有排水道(8),所述的排水道(8)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的空腔(7)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在原有的防尘圈旁再加一个防尘圈,在两个防尘圈之间设有一个挡圈,挡圈与活塞杆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在压盖上方设有通气道,通气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在压盖下方设有排水道,排水道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空腔相通。被第二道防尘圈刮挤下来的水经过下方的排水道迅速流出。上方的通气道补入空气,能使下方的水迅速排出。该装置能有效保证水不会侵入液压油缸,有效保护了液压油,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文档编号F16J15/16GK2495856SQ0124954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陈林, 刘永东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油缸活塞杆的防水装置,包括压盖(1),活塞杆(2)和装在所述的压盖(1)上的防尘圈(3),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压盖(1)上设有一个防尘圈(4),所述的防尘圈(4)与所述的防尘圈(3)之间设有挡圈(5),所述的挡圈(5)与所述的活塞杆(2)之间形成有空腔(7);在所述的压盖(1)上方设有通气道(6),所述的通气道(6)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的空腔(7)相通;在所述的压盖(1)下方设有排水道(8),所述的排水道(8)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的空腔(7)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刘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