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17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飞机防护救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包括一端与座舱金属顶盖为一体的座舱盖进行固定连接的后铰支臂,与座舱金属顶盖固定连接的后铰支座;所述的后铰支座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该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上设有对称的导向槽,所述的后铰支臂的另一端部延伸到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之间,并与穿在对称的导向槽中的转轴连接,且该后铰支臂运动到导向槽上端时进行旋转,后铰支臂自行剪断,座舱盖与后铰支座分离,方便座舱盖的抛放,能够为飞行员提供可靠的逃生通道,后铰转轴在导向槽中滑动过程中,通过导向槽的间隙配合段、过渡配合段和过盈配合段,有效对爆炸形成的冲击进行了缓冲。

A kind of shock buffer mechanism for cockpit cover shaped energy cutting explo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
本技术涉及航空防护救生
,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作战飞机的座舱盖与机身都是分离设置,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对座舱盖进行抛放,进而形成逃生通道,供飞行员进行逃生使用,但是随着隐形作战飞机的使用,采用座舱盖与机身分离式设置,隐身效果相对比较差,不能有效的保证作战飞机的隐身性能和结构的传力。为了实现此目的采用座舱盖与机体一体的设计,座舱盖通过切割索进行切割分离,而在实际过程中,该座舱盖进行抛放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不会与机身产生干涉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座舱盖在切割后能够顺利的进行抛放的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包括一端与座舱金属顶盖为一体的座舱盖进行固定连接的后铰支臂,与座舱金属顶盖固定连接的后铰支座;所述的后铰支座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该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上设有对称的导向槽,所述的后铰支臂的另一端部延伸到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之间,并与穿在对称的导向槽中的转轴连接,且该后铰支臂运动到导向槽上端时进行旋转,后铰支臂自行剪断,座舱盖与后铰支座分离。所述的后铰支臂包括与座舱盖进行固定连接的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支臂,连接在支臂上且位于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之间的挡块。所述的支臂上与挡块连接的端部设有与支臂为一体的第一扣合块,该第一扣合块上设有第一半圆凹槽。所述的挡块包括与第一扣合块进行配合扣合的第二扣合块,所述的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的第二扣合块上设有第二半圆凹槽,且该第二半圆凹槽与第一半圆凹槽相扣合形成用于转轴穿过的轴孔,所述后铰支臂在绕转轴进行旋转时,所述的第二扣合块与后铰支座相对的面的顶部与后铰支座相抵触。所述的第二扣合块的端部设有第一扣合块插入的插槽,所述的第一扣合块插入到该插槽中通过铆钉与第二扣合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槽从上到下分为孔径大小不同的三段,位于导向槽下部的下部导向槽与转轴进行间隙配合,位于导向槽中部的中部导向槽与转轴进行过渡配合,位于导向槽上部的上部导向槽与转轴进行过盈配合,且所述的下部导向槽、中部导向槽和上部导向槽之间进行平滑过渡。所述的中部导向槽的孔距、上部导向槽的孔距和下部导向槽的孔距之间的比值为1:1:8。所述的转轴包括带有螺帽的轴体,所述的轴体依次穿过导向槽和后铰支臂并与后铰支座端部的螺母固定连接,该轴体连接螺母的外端插设有限位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座舱盖的抛放,能够为飞行员提供可靠的逃生通道,后铰转轴在导向槽中滑动过程中,通过导向槽的间隙配合段、过渡配合段和过盈配合段,有效对爆炸形成的冲击进行了缓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切割索在座舱金属结构上的布置图;图2是本技术中逃生座舱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后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切割后座舱盖的滑动和转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后铰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导向槽孔径大小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舱金属顶盖;2.环形切割索;3.座舱盖;4.抛放火箭;5.后铰机构;6.后铰支臂;7.后铰支座;8.转轴;9.挡块;10.铆钉;11.支撑板;12.导向槽;601.底座;602.支臂;603.第一扣合块;604.第一半圆凹槽;801.轴体;802.螺母;803.限位销;901.第二扣合块;902.第二半圆凹槽;903.插槽;1201.下部导向槽;1202.中部导向槽;1203.上部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2和图4是本技术使用的实施例,具体的是包含该机构的座舱盖,具体的是包括与机体为一体的座舱金属顶盖1,布置在该座舱金属顶盖1且首尾相连的环形切割索2,所述的环形切割索2对座舱金属顶盖1进行环形切割后形成一与座舱金属盖1分离的座舱盖3;所述的座舱盖3一侧的内侧与座舱金属顶盖1内侧通过后铰机构5(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连接,座舱盖3另一侧的内侧面上设有抛放火箭4,该抛放火箭4在环形切割索2对座舱金属顶盖1切割完成并使座舱盖3与座舱金属顶盖1分离后,推动座舱盖3和后铰机构5绕着后铰机构5的端部进行旋转至一定角度,并使后铰机构5发生剪断,座舱盖3被抛离。进行旋转的角度具体的为30°-45°之间,能够确保座舱盖和后铰机构在进行旋转时产生能够将后铰机构自身剪断的剪切力,使座舱盖3与座舱金属顶盖1分离;所述的座舱金属顶盖1与机体为一体,而座舱盖3是通过环形切割索2在座舱金属顶盖1上进行切割而成,进而可以看出所述的座舱盖3与机体在没有切割前为一体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作战飞机的隐身性能和结构的传力,所述的环形切割索2预埋在座舱金属顶盖1的内侧面上,该环形切割索2属于本
的公知技术,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中国专利201120277487.X公开的一种切割装置,具体的根据需求进行申请,在布置环形切割索2时通过该环形切割索切割而成的座舱盖3位于机身内驾驶员座位的正上方,保证在发生事故时,驾驶员能够顺利通过环形切割索切割形成的逃生通道逃离。具体的是在飞机出现紧急情况下,启动环形切割索2,该环形切割索2对座舱金属顶盖1进行聚能切割,切割后形成的座舱盖3与座舱金属顶盖1分离,同时跟随后铰机构5在环形切割索2的聚能切割的冲击作用下向上运动,当不能再向上运动时,所述的抛放火箭4启动,推动座舱盖3通过后铰机构5进行转动,该转动具体的是座舱盖3和后铰机构绕着后铰机构5的一端进行旋转到45°时,当不能进行转动时,所述的后铰机构5自身发生剪断,座舱盖3被抛离,为了能够方便抛放火箭4对座舱盖3进行推动,如图2所示的该抛放火箭4与座舱盖3固定连接,且该抛放火箭4的喷火口与座舱盖3垂直。实施例本实施例结合由该缓冲机构与整个座舱盖连接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3和如图5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包括与座舱盖3固定连接的后铰支臂6,与座舱金属顶盖1固定连接的后铰支座7,所述的后铰支座7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该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上设有对称的导向槽12,该导向槽能够保证在进行聚能切割后,座舱盖3能够进行上升后,然后进行翻转,进而保证该座舱盖3在翻转时不会与机身发生干涉,所述的后铰支臂6的端部延伸到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之间,并与穿在对称的导向槽1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座舱金属顶盖(1)为一体的座舱盖(3)进行固定连接的后铰支臂(6),与座舱金属顶盖(1)固定连接的后铰支座(7);所述的后铰支座(7)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该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上设有对称的导向槽(12),所述的后铰支臂(6)的另一端部延伸到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之间,并与穿在对称的导向槽(12)中的转轴(8)连接,且该后铰支臂(6)运动到导向槽(12)上端时进行旋转,后铰支臂(6)自行剪断,座舱盖(3)与后铰支座(7)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座舱金属顶盖(1)为一体的座舱盖(3)进行固定连接的后铰支臂(6),与座舱金属顶盖(1)固定连接的后铰支座(7);所述的后铰支座(7)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该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上设有对称的导向槽(12),所述的后铰支臂(6)的另一端部延伸到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之间,并与穿在对称的导向槽(12)中的转轴(8)连接,且该后铰支臂(6)运动到导向槽(12)上端时进行旋转,后铰支臂(6)自行剪断,座舱盖(3)与后铰支座(7)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舱盖聚能切割爆炸冲击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铰支臂(6)包括与座舱盖(3)进行固定连接的底座(601),且该底座(601)的延长面与后铰支座(7)的延长面垂直;固定连接在底座(601)上的支臂(602),连接在支臂(602)上且位于相互平行的支撑板(11)之间的挡块(9);所述的支臂(602)与挡块(9)连接的端部设有与支臂(602)为一体的第一扣合块(603),该第一扣合块(603)上设有第一半圆凹槽(604);所述的挡块(9)包括与第一扣合块(603)进行配合扣合的第二扣合块(901),所述的第一扣合块(603)与第二扣合块(901)通过铆钉(10)连接,所述的第二扣合块(901)上设有第二半圆凹槽(902),且该第二半圆凹槽(902)与第一半圆凹槽(604)相扣合形成用于转轴(8)穿过的轴孔,所述后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文利胡进海郭军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谷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