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946 阅读:5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它包括分动器壳体、带有齿轮的输入轴、带有齿轮的中间轴、差速器齿轮、差速器前盖、差速器壳体、带螺旋齿太阳轮的前输出轴、两个摩擦片、两个蝶形弹簧片、一个垫片、三个带螺旋齿的后行星轮、后输出轴、差速器后盖、输出凸缘、带螺旋齿的后太阳轮、三个带螺旋齿轮的前行星轮并包括一些起支撑作用的轴承和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本分动器适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特别是轻型越野车,它结构紧凑,特别是采用了平行轴行星轮螺旋式差速器的分动器,能达到防滑功能,即在一个轮子处于打滑时,另一个轮子驱动带动状态不好的轮子保证汽车有效运行。(*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四轮驱动车用分动器,特别是一种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
技术介绍
汽车分动器是一种汽车动力传递与转换的装置,其目的是实现汽车前、后桥的驱动。现有四轮驱动车分动器中的差速器是采用一种传统的轴间差速器,动力由分动器中的输入轴输入,由输入轴上的齿轮带动中间轴上的齿轮,将转速传给轴间差速器,再由轴间差速器中的行星轮、太阳轮、内齿圈将动力输出给前后输出轴,再传递给车辆的前桥和后桥。这种差速器可实现差速和差扭的功能,但存在不利的一面,即四轮车的某一桥陷入泥泞或恶劣地面时,由于附着力不够,就会产生打滑,而另一桥由于其影响,驱动力不增反减,直致与打滑车轮一样,致使整车的牵引力大为减少,乃至小于行驶阻力,于是打滑车轮高速运转,而另一车轮则不转动,整车停止不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自动避免驱动轮打滑的分动器——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它包括分动器壳体、带齿轮的输入轴、带齿轮的中间轴、差速器、输出凸缘、轴承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分动器中的差速器为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它包括差速器齿轮、差速器前盖、差速器壳体、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三个带螺旋齿轮的前行星轮、两个磨擦片、垫片、三个带螺旋齿的后行星轮、带螺旋齿的后太阳轮、后输出轴和差速器后盖,其前行星轮与后行星轮相互啮合,同时,前行星轮与输出轴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啮合,后行星轮与后太阳轮啮合,前输出轴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之间有两个磨擦片、垫片,两个磨擦片之间有两个蝶形弹簧片;分动器中的带齿轮的输出轴上的齿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所述的带齿轮的中间轴上的齿轮与中间轴为整体结构,其带齿轮的输入轴与带齿轮的中间轴通过齿轮相互啮合;分动器中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综上所述,本分动器结构紧凑,提高整车的通过能力。该种分动器适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特别是轻型越野车,采用了平行轴行星轮螺旋式差速器后的分动器,能达到有限差滑功能,在一个轮子处于打滑时,另一个轮子驱动带动状态不好的轮子保证汽车有效运行。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看上述附图,一种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它包括分动器壳体1、带齿轮的输入轴2、带齿轮的中间轴3、差速器、输出凸缘13、轴承和密封圈,分动器中的差速器为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它包括差速器齿轮4、差速器前盖5、差速器壳体6、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7、三个带螺旋齿轮的前行星轮15、两个磨擦片8、8′、垫片16、三个带螺旋齿的后行星轮10、带螺旋齿的后太阳轮14、后输出轴11和差速器后盖12,其前行星轮15与后行星轮10相互啮合,前行星轮15与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啮合,后行星轮10与后太阳轮14啮合,前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14之间有两个磨擦片8、8′、垫片16,两个磨擦片之间有两个蝶形弹簧片9、9′;分动器中的带齿轮的输出轴2上的齿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带齿轮的中间轴3上的齿轮与中间轴为整体结构,其带齿轮的输入轴2与带齿轮的中间轴3通过齿轮相互啮合;分动器中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该分动器动力由安装在分动器壳体1上的输入轴2输入,通过输入轴2上的齿轮、中间轴3上的齿轮传到差速器齿轮4上,差速器齿轮4与差速器壳体6、差速器前盖5连接为一体,带动三个带螺旋齿轮的前行星轮15、三个后行星轮10运动,行星轮将转速传给太阳轮,就可将转速传给前后输出轴。由于所述的三个前行星轮15和三个后行星轮10是两两相互啮合,同时与带螺旋齿的前太阳轮7和带螺旋齿的后太阳轮14也相互啮合,前后太阳轮7、14之间还设有一对磨擦片8和8′,在它们的内侧有一对蝶形弹簧9和9′,后太阳轮14与后输出轴11之间有一垫片16,当前后输出轴的转速不同时,差速器齿轮的转速导致三个前行星轮15和后行星轮10产生一个轴向力,致使前太阳轮7和后太阳轮14也产生一个轴向力,通过两个磨擦片8和8′一个垫片16传给两个蝶形弹簧片9和9′的作用下分别紧贴前后太阳轮,将转速传致前输出轴7和后输出轴11上,来完成有限打滑的全时驱动功能,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包括分动器壳体(1)、带齿轮的输入轴(2)、带齿轮的中间轴(3)、差速器、输出凸缘(13)、轴承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分动器中的差速器为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它包括差速器齿轮(4)、差速器前盖(5)、差速器壳体(6)、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7)、三个带螺旋齿轮的前行星轮(15)、两个磨擦片(8)、(8′)、垫片(16)、三个带螺旋齿的后行星轮(10)、带螺旋齿的后太阳轮(14)、后输出轴(11)和差速器后盖(12),其前行星轮(15)与后行星轮(10)相互啮合,同时前行星轮(15)与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啮合,后行星轮(10)与后太阳轮(14)啮合,前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14)之间有两个磨擦片(8)、(8′)、垫片(16),两个磨擦片之间有两个蝶形弹簧片(9)、(9′);B、所述的分动器中的带齿轮的输出轴(2)上的齿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所述的带齿轮的中间轴(3)上的齿轮与中间轴为整体结构,其带齿轮的输入轴(2)与带齿轮的中间轴(3)通过齿轮相互啮合;C、所述的分动器中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它包括分动器壳体、带有齿轮的输入轴、带有齿轮的中间轴、差速器齿轮、差速器前盖、差速器壳体、带螺旋齿太阳轮的前输出轴、两个摩擦片、两个蝶形弹簧片、一个垫片、三个带螺旋齿的后行星轮、后输出轴、差速器后盖、输出凸缘、带螺旋齿的后太阳轮、三个带螺旋齿轮的前行星轮并包括一些起支撑作用的轴承和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本分动器适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特别是轻型越野车,它结构紧凑,特别是采用了平行轴行星轮螺旋式差速器的分动器,能达到防滑功能,即在一个轮子处于打滑时,另一个轮子驱动带动状态不好的轮子保证汽车有效运行。文档编号F16H1/34GK2839737SQ200520052210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4日专利技术者雷克干, 陈世旺, 郭学军, 朱永胜, 申文权, 史建鹏 申请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分动器,包括分动器壳体(1)、带齿轮的输入轴(2)、带齿轮的中间轴(3)、差速器、输出凸缘(13)、轴承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分动器中的差速器为带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它包括差速器齿轮(4)、差速器前盖(5)、差速器壳体(6)、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7)、三个带螺旋齿轮的前行星轮(15)、两个磨擦片(8)、(8′)、垫片(16)、三个带螺旋齿的后行星轮(10)、带螺旋齿的后太阳轮(14)、后输出轴(11)和差速器后盖(12),其前行星轮(15)与后行星轮(10)相互啮合,同时前行星轮(15)与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啮合,后行星轮(10)与后太阳轮(14)啮合,前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14)之间有两个磨擦片(8)、(8′)、垫片(16),两个磨擦片之间有两个蝶形弹簧片(9)、(9′);    B、所述的分动器中的带齿轮的输出轴(2)上的齿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所述的带齿轮的中间轴(3)上的齿轮与中间轴为整体结构,其带齿轮的输入轴(2)与带齿轮的中间轴(3)通过齿轮相互啮合;    C、所述的分动器中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的前输出轴(7)上的带螺旋齿前太阳轮与输出轴为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克干陈世旺郭学军朱永胜申文权史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