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81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齿轮,包括设有安装轴孔的齿轮体,所述齿轮体包括两对称配合的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两端分别设有沿安装轴孔壁延伸的凸翼,所述凸翼外表面分别设有紧固装置,所述两半齿轮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半齿轮和所述凸翼结合处的安装轴孔内壁分别设有凸翼变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特殊传动场合因安装空间和传动要求情况下的安装使用,增大与传动轴之间的安装接触面积,并且整体刚性高,避免了齿轮的损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上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 分体式齿轮
技术介绍
圆柱齿轮作为一种成熟的传动部件被广泛的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 当中,目前人们采用的圆柱齿轮其结构形式一般为整体式,其具有容易加工, 精度高的特点。但是在一些特殊传动场合因安装空间的限制和传动要求的原因, 无法釆用整体式齿轮时,就需要采用分体式齿轮。当前人们采用分体式齿轮时, 由于空间限制, 一般无法利用齿轮轮毂的端面进行扭矩传递,而采用通过平键 与轴的连接来传递扭矩,但是由于齿轮的安装孔与传动轴的外表面配合采用间 隙配合,齿轮安装孔存在与传动轴外表面不接触或接触面积小现象,并且接触 面积不能控制,所以导致齿轮基本处于"悬浮"状态,造成齿轮的整体刚性较 差,容易出现"打齿"、磨损过快和平键"滚键"现象,这导致了即使存在结构 或安装空间的限制,也很少采用分体式齿轮结构的情况,而采用其他结构复杂 的设计方案来代替,使得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齿轮,它能够实现在特殊 传动场合因安装空间和传动要求情况下的安装使用,并且增大与传动轴的安装 接触面,提高了分体齿轮的整体刚性,避免了齿轮的损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分体式齿轮,包括设有安装 轴孔的齿轮体,所述齿轮体包括两对称配合的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两端分别设 有沿安装轴孔壁延伸的凸翼,所述凸翼外表面分别设有紧固装置,所述两半齿轮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半齿轮和所述凸翼结合处的安装轴孔内壁分别设有 凸翼变形装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凸翼变形装置包括两条分别设于所述半齿轮和所述凸 翼结合处的安装轴孔内壁上的半环形凹槽状变形槽,所述两半齿轮的变形槽分 别相互配合构成环状凹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位装置为两半齿轮接合处设有由两半齿轮上分 别设有的半销孔构成的销孔,所述销孔内设有定位销。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凸翼外表面分别设有的紧圈,所述 两半齿轮上紧圈通过紧固螺钉和紧固螺母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分体式齿轮,由于采用的齿轮体包括设有安装轴孔的 齿轮体,齿轮体包括两对称配合的半齿轮,半齿轮两端分别设有沿安装轴孔壁 延伸的凸翼,在凸翼外表面分别设有紧固装置,在半齿轮和所述凸翼结合处的 安装轴孔内壁分别设有凸翼变形装置,在两半齿轮之间设有定位装置,通过紧 固装置的紧固和凸翼变形装置的变形作用,使安装时的两半齿轮的凸翼发生变 形,从而使凸翼的内表面与传动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接触,加大与传动轴的接 触面积,使分体齿轮的整体刚性得到提高,避免了齿轮的"打齿"、磨损过快和 平键"滚键"现象,延长了分体齿轮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定位装置可以方便的 控制两半齿轮固定后相互之间的轴向位置,实现两者之间的轴向定位。采用在 两半齿轮安装轴孔内壁分别设有的凹槽状变形槽式的凸翼变形装置,不仅增大 两半齿轮上凸翼的变形量,进一步提高了分体齿轮整体刚性,而且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通过在两半齿轮接合处设有由两半齿轮上分别设有的半销孔构成的 销孔,而在销孔内设有定位销式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定位方便。紧固装置 采用在凸翼外表面分别设有的紧圈,而两半齿轮上紧圈通过紧固螺钉和紧固螺 母紧固连接,方便了对分体齿轮的安装和使用。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体式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分体式齿轮,包括设有安装轴孔的齿轮体,分体式齿 轮可以通过安装轴孔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并且可以采用通过安装轴孔内设有的 键槽与传动轴以键连接的方式来传递扭矩。齿轮体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半齿轮 1,两半齿轮1可以设计成为相互对称的两个半齿轮,在半齿轮1两端分别设有 沿安装轴孔壁延伸的凸翼11,而在凸翼11外表面分别设有可紧固两半齿轮1 的紧固装置,这样,在两半齿轮l配合安装在传动轴上时,两半齿轮上凸翼ll 的内表面就会分别贴近传动轴的外表面,并且在设计时要使两半齿轮被紧固装 置前,两闭合的半齿轮l上的凸翼ll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凸翼ll可以采用 沿安装轴孔壁的周向和轴向分别延伸的方式,以增大其与传动轴的接触面积, 而通过紧固装置的紧固作用,凸翼11就会发生变形,使凸翼11的内表面与传 动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接触,以提高分体齿轮整体刚性。而为了加大凸翼ll的 内表面与传动轴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分体齿轮整体刚性,在两个半齿轮 1和凸翼结合处的安装轴孔内壁分别设有凸翼变形装置,通过凸翼变形装置的 变形作用,加大安装时两半齿轮1的凸翼11变形量,从而加大凸翼11内表面 与传动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接触的面积,以使分体齿轮的整体刚性得到进一步 的提高,以避免齿轮的"打齿"、磨损过快和平键"滚键"现象,延长分体齿轮 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两半齿轮1之间设有定位装置,通过定位装置以控制两半 齿轮1固定后相互之间的轴向位置,实现两者之间的轴向定位,以保证其正常 工作。如图2所示,凸翼变形装置可以采用在两个半齿轮1安装轴孔的内壁上分 别设有两条半环形凹槽状变形槽4,并且,变形槽4分别设于半齿轮1安装轴 孔内壁上两端与凸翼11接合处,两半齿轮1安装固定时,两个半齿轮1上的变 形槽4分别相互配合构成环状凹槽,这样通过变形槽4构成的两条环状凹槽来 削弱半齿轮1两端凸翼11与齿轮本体的联结强度,来增大半齿轮1两端凸翼 11在紧固装置紧固时的变形量,从而增大凸翼11的内表面与传动轴的外表面 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分体齿轮整体刚性,能够使分体式齿轮的刚性增强以 达到整体式齿轮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传动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可以根据对 分体式齿轮与传动轴之间接触面积的要求来调整变形槽4的加工位置,并且可 通过对两半齿轮1上凸翼11被夹紧后变形量的要求来确定变形槽4的槽深以及宽度。如图2所示,定位装置可以采用在两半齿轮1接合处分别设有半销孔,两 半齿轮1接合面处的半销孔在两半齿轮1安装固定时构成销孔,而在销孔内设 有定位销3,通过定位销3来控制两半齿轮1固定后相互之间的轴向位置,实 现两者之间的轴向定位。并且,为了使两半齿轮1定位精确,可采取两半齿轮 1接合面处形成的销孔的轴心线垂直于齿轮轴心线的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安装使用时的方便,紧固装置包括在凸翼11外表 面分别设有的紧圈2,而两半齿轮1上紧圈2通过紧固螺钉和紧固螺母固定连 接,通过紧固螺钉和紧固螺母拉紧两半齿轮1上的紧圈2,使紧圈2夹紧两半 齿轮1的凸翼11,从而使凸翼11的内表面与传动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接触在 一起,同时也通过夹紧在两半齿轮1上两端凸翼11上的紧圈2的夹紧作用将两 半齿轮固定与传动轴上来实现而两半齿轮的径向定位。权利要求1、分体式齿轮,包括设有安装轴孔的齿轮体,所述齿轮体包括两对称配合的半齿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齿轮(1)两端分别设有沿安装轴孔壁延伸的凸翼(11),所述凸翼(11)外表面分别设有紧固装置,所述两半齿轮(1)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半齿轮(1)和所述凸翼(11)结合处的安装轴孔内壁分别设有凸翼变形装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翼变形装置包 括两条分别设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体式齿轮,包括设有安装轴孔的齿轮体,所述齿轮体包括两对称配合的半齿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齿轮(1)两端分别设有沿安装轴孔壁延伸的凸翼(11),所述凸翼(11)外表面分别设有紧固装置,所述两半齿轮(1)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半齿轮(1)和所述凸翼(11)结合处的安装轴孔内壁分别设有凸翼变形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