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单轴平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79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单轴平衡机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的小头端连接,连杆的大头端通过曲柄销安装在左、右曲柄之间,在左曲柄上装配左曲轴轴承,右曲柄上依次装配右曲轴轴承和平衡主动齿轮,平衡主动齿轮与安装在平衡轴右端的平衡从动齿轮组合相啮合,在第一平衡块上的中部偏右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平衡块,所述左、右曲柄柄部的相对面对称开设有缺口,在平衡轴转动时,第二平衡块能够从左、右曲柄柄部上的两缺口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平衡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运作时产生的往复惯性力,使发动机振动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提高了摩托车的使用舒适性、寿命和可靠性;它无须更改曲轴箱的结构即可安装,有效降低了摩托车整车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发动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 机单轴平衡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解决摩托车发动机振动大的难题, 一般在摩托车发动机上采用 双轴平衡机构或单轴平衡机构来平衡曲柄连杆机构运作时产生的往复惯性力, 以减小发动机振动对摩托车整车的影响,保障驾乘的舒适性。单轴平衡机构常 采用以下结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的小头端连接,连杆的大头端通过曲柄 销安装在左、右曲柄之间,在左曲柄上装配左曲轴轴承,右曲柄上依次装配右 曲轴轴承和平衡主动齿轮,平衡主动齿轮与安装在平衡轴右端的平衡从动齿轮 组合相啮合,在平衡轴上呈扇形的第一平衡块的两侧分别装配左、右平衡轴轴 承,并且第一平衡块上设置有第二平衡块。单轴平衡机构能有效平衡一阶往复 惯性力(旋转惯性力由左、右曲柄柄部的配重平衡),且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无须改变原有曲轴箱的箱体,故在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上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对于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来说,由于排量增大,发动机运动件(曲柄连杆 机构)因运动而产生的旋转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也相应增大,如果照搬小排量 发动机上的单轴平衡机构,则不能完全平衡一阶往复惯性力,达不到减小振动 的目的。有的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采用双轴平衡机构来平衡曲柄连杆机构运作时产 生的往复惯性力(旋转惯性力的平衡方式与单轴平衡机构相同),双轴平衡机构 结构复杂,体积大,原有的曲轴箱也无法安装,仍然必须重新开模制造曲轴箱, 因而导致成本增加,摩托车整车的价格昂贵,用户接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平衡发动机运作时产 生的往复惯性力,并无须改变曲轴箱结构的摩托车发动机单轴平衡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单轴平衡机构,活塞通过 活塞销与连杆的小头端连接,连杆的大头端通过曲柄销安装在左、右曲柄之间, 在左曲柄上装配左曲轴轴承,右曲柄上依次装配右曲轴轴承和平衡主动齿轮, 平衡主动齿轮与安装在平衡轴右端的平衡从动齿轮组合相啮合,在平衡轴上呈 扇形的第一平衡块的两侧分别装配左、右平衡轴轴承,并且第一平衡块上设置 有第二平衡块,其关键在于所述左、右曲柄柄部的相对面对称开设有缺口, 所述第二平衡块在平衡轴转动时,能够从左、右曲柄柄部上的两缺口之间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原有的平衡轴上增加第二平衡块,第二平衡块与已 有的第一平衡块一道,在曲柄连杆机构运转时有效地平衡了一半的一阶往复惯 性力;在左、右曲柄柄部的相对面对称开设缺口,使左、右曲柄的重量减轻, 这样既有效平衡了另一半的一阶往复惯性力和全部的旋转惯性力,又给平衡轴 上的第二平衡块留出了运转空间。本技术中左、右曲柄的体积与现有的结 构相比,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因而无须改动曲轴箱即可安装,在达到较好的减 震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大排量摩托车的成本,使得用户更容易接受。上述第二平衡块也呈扇形,该第二平衡块骑在第一平衡块的弧面上并与第一平衡块为一体结构,且第一平衡块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平衡块的中心均位于平衡 轴的轴心线上。第二平衡块的重量大小由大排量发动机的一阶往复惯性力的大 小决定,通过增加平衡块的总重量,同时减小左、右曲柄的重量,可以使整个 机构在运转时处于良好的动平衡状态,以进一步改善大排量摩托车在行驶时所 产生的强烈振动。为了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上述左曲柄上的缺口为圆弧形,沿左曲柄柄部下半部分的边缘分布;右曲柄上的缺口也为圆弧形,沿右曲柄柄部下半部分的 边缘分布。上述活塞沿其轴线的截面呈"T"形,活塞采用重量较轻的"T"形结构, 同时配备薄型活塞环,可以起到减小往复惯性力的作用。有益效果本技术能有效平衡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运作时产生的往复 惯性力,使发动机振动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在摩托车上的输出 功率和扭矩,同时提高了摩托车的使用舒适性、寿命和可靠性;本技术无 须更改曲轴箱的结构即可安装,大大节省了开模费用,有效降低了摩托车整车 的生产成本,在性能及价格上均更利于用户接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平衡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左曲柄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右曲柄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4和图5所示,为减轻活塞l的重量,以减小曲柄连杆机构运转时的往复惯性力,活塞1沿其轴线的截面呈"T"形。活塞1通过活塞销2与连 杆3的小头端连接,连杆3的大头端通过曲柄销4安装在对称布置的左、右曲 柄5、 6之间。所述左、右曲柄5、 6柄部的相对面对称开设有缺口 5a、 6a,其 中左曲柄5上的缺口 5a为圆弧形,沿左曲柄5柄部下半部分的边缘分布(见图 l和图4);右曲柄6上的缺口 6a也为圆弧形,沿右曲柄6柄部下半部分的边缘 分布(见图1和图5)。在左曲柄5贴近其柄部的轴身上装配左曲轴轴承7,右 曲柄6贴近其柄部的轴身上装配右曲轴轴承8,在右曲轴轴承8右侧的轴身上通 过半圆键14安装平衡主动齿轮9。如图l、图2和图3所示,在左、右曲柄5、 6的下方布置有带第一平衡块 10a的平衡轴10,该平衡轴10的轴心线与左、右曲柄5、 6的轴心线平行。在 平衡轴10的右端安装平衡从动齿轮组合11,由螺母15锁紧,该平衡从动齿轮 组合11与所述平衡主动齿轮9相啮合,当曲柄连杆机构运转时,平衡主动齿轮 9通过平衡从动齿轮组合11能带动平衡轴10旋转。平衡从动齿轮组合11的结 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从图1、图2和图3中进一步可知,第一平衡块10a呈扇形,在第一平衡块 10a左侧的轴颈装配左平衡轴轴承12,第一平衡块10a右端面与平衡从动齿轮 组合11之间的轴颈装配右平衡轴轴承13。在所述第一平衡块10a上的中部偏右 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平衡块10b,第二平衡块10b也呈扇形,该第二平衡块10b骑 在第一平衡块10a的弧面上并与第一平衡块10a为一体结构,且第一平衡块10a 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平衡块10b的中心均位于平衡轴10的轴心线上,在平衡轴10转动时,第二平衡块10b能够从左、右曲柄5、 6柄部上的两缺口 5a、 6a之间 通过。本技术中第二平衡块10b与第一平衡块10a —道,在曲柄连杆机构运 转时有效地平衡了一半的一阶往复惯性力;在左、右曲柄5、 6柄部的相对面对 称开设缺口5a、 6a,使左、右曲柄5、 6的重量减轻,这样既有效平衡了另一半 的一阶往复惯性力和全部的旋转惯性力,又给平衡轴10上的第二平衡块10b留 出了运转空间。本技术能使大排量发动机的振动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提 高了发动机在摩托车上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同时提高了摩托车的使用舒适性、 寿命和可靠性;它无须更改曲轴箱的结构即可安装,大大节省了开模费用,有 效降低了摩托车整车的生产成本,在性能及价格上均更利于用户接受。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单轴平衡机构,活塞(1)通过活塞销(2)与连杆(3)的小头端连接,连杆(3)的大头端通过曲柄销(4)安装在左、右曲柄(5、6)之间,在左曲柄(5)上装配左曲轴轴承(7),右曲柄(6)上依次装配右曲轴轴承(8)和平衡主动齿轮(9),平衡主动齿轮(9)与安装在平衡轴(10)右端的平衡从动齿轮组合(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单轴平衡机构,活塞(1)通过活塞销(2)与连杆(3)的小头端连接,连杆(3)的大头端通过曲柄销(4)安装在左、右曲柄(5、6)之间,在左曲柄(5)上装配左曲轴轴承(7),右曲柄(6)上依次装配右曲轴轴承(8)和平衡主动齿轮(9),平衡主动齿轮(9)与安装在平衡轴(10)右端的平衡从动齿轮组合(11)相啮合,在平衡轴(10)上呈扇形的第一平衡块(10a)的两侧分别装配左、右平衡轴轴承(12、13),并且第一平衡块(10a)上设置有第二平衡块(10b),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曲柄(5、6)柄部的相对面对称开设有缺口(5a、6a),所述第二平衡块(10b)在平衡轴(10)转动时,能够从左、右曲柄(5、6)柄部上的两缺口(5a、6a)之间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豫玲尤越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