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天锡专利>正文

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47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主要解决将弹性承载装置与减震器集于一体问题。本装置的弹性承载件是占据内缸筒活塞下方空间的第一气囊,减震器是占据内缸筒活塞上方空间的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设有可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阀和第一排气阀,第一气囊通过第二进气阀与气源相连通,第一气囊通过第二排气阀与外部大气连通,内缸筒的活塞杆与外套筒固连,该外套筒套在内缸筒外,内缸筒与车轴连接,外套筒与车身连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承载及减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的囊式空 气弹簧及减震装置。技术背景目前小型汽车(轿车、面包车和商务车等)的弹性承载件和减震器基本 上都是分离的两个装置,它们各自具有各自的功能,且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弹性承载件主要采用传统的钢质弹簧;而减震器均广泛采用液力减震器、双 向筒式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等,如中国专利CN2813999所公开的一种汽车减震 弹驚缓冲机构就是采用安装在车轴上的减震弹簧,尽管它在减震弹簧....[:嵌套 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块,但其效果并不会理想。为了提高舒适度,人们 提出了许多减震器的改进方案,但其结构都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集弹性承载装置与减震器于一 体的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包 括弹性承载件和减震器。本技术的特别之处是所说的弹性承载件是占 据内缸筒活塞下方空间的第一气囊,所说的减震器是占据内缸筒活塞上方空 间的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设有可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阀和第 一排气阀,第一气囊通过第二进气阀与气源相连通,第一气囊通过第二排气 阀与外部大气连通,内缸筒的活塞杆与外套筒固连,该外套筒套在内缸筒外,内缸筒与车轴连接,外套筒与车身连接。外部气源的压縮空气通过第二进气 阀进入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内的压縮空可通过第一进气阀充入第二气囊。第 一气囊主要用于承载车身重量,第二气囊主要用于减震、缓冲,外套筒可相 对内缸筒滑动,起着导向保护作用。上述的第二气囊最好是盘旋状的橡胶管,其减震效果最佳。为了使活塞不直接磨擦内缸筒,减小磨损和发热,可在活塞的外周设有 与内缸筒内壁接触的滚珠。上述的第一进气阀、第一排气阀、第二进气阔和第二排气阀可以是单向 阀或电磁阀,前者主要用于普通车型,后者主要用于中、高档车。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长度较短,所以发动机罩的位 置可降低;本装置的空气弹簧属非线性变化弹簧,有助于吸收冲击,所以行 驶感觉舒适;由于非簧载质量小,转向操作较省力;另外,本装置通过对第 一气囊的充排气可使活塞升高或降低,从而调整底盘高度,以适应不同路面、 路况的情况,使小汽车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本装置减震时活塞向上移动, 气囊上下体积收縮,而纵向比例加大,气囊外壁会紧迫缸筒和活塞杆,起到 类似刹车的制动作用;另外,根据汽车载荷的变化,可以调整减震器囊(第 二气囊)的气压,以保证产生足够的阻尼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用于汽车前轮。内缸筒1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其 内从上到下依次装有第二气囊2、活塞3和第一气囊4。活塞3的外周装有双排滚珠5,活塞移动时滚珠5沿内缸筒内壁滚动。第二气囊2采用三层结构的 胶管盘旋而成,其内层为强弹力塑胶,中层为强力尼龙网,外层为耐磨橡胶并有耐磨楞圈,第一气囊4的层状结构与第二气囊相同。活塞3上装有第一 进气阀6和第一排气阀7,气阀的两端口分别位于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2内, 即两个气囊之间可通过两个气阀相互连通。外套筒8作为导向件套在内缸筒1 外,内套筒活塞杆9通过一平面滚珠轴承11与车身连接。在本实例中连接架 10、滚珠轴承11和外套筒均套装在活塞杆9上,然后用螺母12锁紧,其中 连接架10与车身连接。由于设置了滚珠轴承ll,当前轮转向时,与车轴连接 的内缸筒1和外套筒8可以随之转动。内缸筒1的底座13上设有支架14,支 架14与车轮轴连接。内缸筒1的底座13上还装有第二进气阀15和第二排气 阀16,它们的一个端口均置于第一气囊4内,第二进气阀15的另一端口与汽 车的气源相连,第二排气阀16的另一端口与大气相通。在内套筒顶端还设有 一橡胶垫块17,用于气囊排空后支撑车身重量。本实例中的各个气阀可以采用通用的单向阀,其开通压力由弹簧控制。 压縮空气按第二进气阀15的设定压力给第一气囊4充气,多余的气体通过第 二排气阀16排空;与此同时,第一气囊4中的压縮空气又通过第一进气阀6 给第二气囊2 (减震气囊)充气。车身重量通过活塞杆、活塞主要由第一气囊 4承担;当汽车上下颠簸时,所产生的震动主要由第二气囊2承担,实现减震。对于中、高档车,上述的各个进、排气阀可采用电磁阀,由控制模块进 行控制,可实现底盘升降、充气压力等控制。实施例2如图2所示,用于汽车后轮。内套筒活塞杆9通过上隔震垫22、 下隔震垫23和锁紧螺母24与车身支架21连接,并与外套筒8连接在一起。。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包括弹性承载件和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弹性承载件是占据内缸筒活塞(3)下方空间的第一气囊(4),所说的减震器是占据内缸筒活塞(3)上方空间的第二气囊(2),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2)之间设有可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阀(6)和第一排气阀(7),第一气囊通过第二进气阀(15)与气源相连通,第一气囊通过第二排气阀(16)与外部大气连通,内缸筒(1)的活塞杆(9)与外套筒(8)固连,该外套筒套在内缸筒(1)外,内缸筒(1)与车轴连接,外套筒(8)与车身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说 的第二气囊(2)是盘旋状的橡胶管。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其特征是 活塞(3)的外周设有与内缸筒(1)内壁接触的滚珠(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说 的第一进气阀(6)、第一排气阀(7)、第二进气阀(15)和第二排气阀(16) 是单向阀。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其特征是所说 的第一进气阀(6)、第一排气阀(7)、第二进气阀(15)和第二排气阀(16) 是电磁阀。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主要解决将弹性承载装置与减震器集于一体问题。本装置的弹性承载件是占据内缸筒活塞下方空间的第一气囊,减震器是占据内缸筒活塞上方空间的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设有可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阀和第一排气阀,第一气囊通过第二进气阀与气源相连通,第一气囊通过第二排气阀与外部大气连通,内缸筒的活塞杆与外套筒固连,该外套筒套在内缸筒外,内缸筒与车轴连接,外套筒与车身连接。文档编号B60G11/27GK201095296SQ20072012627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邓天锡 申请人:邓天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囊式空气弹簧及减震装置,包括弹性承载件和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弹性承载件是占据内缸筒活塞(3)下方空间的第一气囊(4),所说的减震器是占据内缸筒活塞(3)上方空间的第二气囊(2),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2)之间设有可相互连通的第一进气阀(6)和第一排气阀(7),第一气囊通过第二进气阀(15)与气源相连通,第一气囊通过第二排气阀(16)与外部大气连通,内缸筒(1)的活塞杆(9)与外套筒(8)固连,该外套筒套在内缸筒(1)外,内缸筒(1)与车轴连接,外套筒(8)与车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天锡
申请(专利权)人:邓天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