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75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阻尼器,包括: 外壳,形成近似圆筒状,填充有粘性流体;以及 转动体,可旋转地轴支承在上述外壳内, 其特征在于,具有: 叶片,从上述转动体延伸出来;以及 变形部,设在上述叶片上,使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和上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随着来自粘性流体的阻力而变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手套箱(glove box)或烟灰缸等上使用的旋转阻尼器(damper)。
技术介绍
汽车的手套箱或烟灰缸等上使用的旋转阻尼器如图7所示,包括近似圆筒状的外壳100,内部填充有硅油等粘性流体;盖体(省略图示),封闭外壳100;转动体102,可转动地被轴支承在外壳100内。转动体102由以下部分构成近似圆筒状的轴104;多个叶片106,从轴104的外周面延伸出来。轴104的一端从外壳100露出,与需要制动力的制动部件(例如手套箱的盖体)连接。由于外壳100内填充了粘性流体,所以当轴104旋转时,粘性流体在叶片106上产生粘性扭矩,并通过叶片106和轴104对制动部件作用制动力,使制动部件缓慢地移动。在上述旋转阻尼器中,制动力仅在一个方向上发生作用,当打开盖体等制动部件时,制动力发生作用,使盖体缓慢地打开,当关闭盖体时,制动力不发生作用,从而易于关闭。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收容在外壳内的转动体的轴芯偏离外壳的轴芯而配置,同时在使叶片向一个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可摇动地进行安装,使其可以与外壳的内壁滑动摩擦。由此,当转动体向与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叶片开放,一边与外壳的内壁滑动摩擦一边旋转,使由叶片隔离的外壳内的空间容积逐渐增大,从而使粘性流体产生的粘性扭矩增大,制动力变大。此外,当转动体向与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时,叶片闭合,粘性流体产生的粘性扭矩几乎为零,转动体成为空转状态,从而制动力不发生作用。但是,在上述旋转阻尼器中,由于利用硅油等粘性流体来获得制动力,所以在夏季和冬季的制动力是不同的,在夏季粘性系数小,在叶片前端产生的粘性扭矩变小。专利文献1特开平6-2727号公报(第2~3页、图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了上述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依赖性小的阻尼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形成近似圆筒状,填充有粘性流体;以及转动体,可旋转地轴支承在上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具有叶片,从上述转动体延伸出来;以及变形部,设在上述叶片上,使上述叶片的前端部和上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随着来自粘性流体的阻力而变化。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通过设在叶片上的变形部,使叶片随着来自粘性流体的阻力而弹性变形,从而使叶片的前端部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在叶片前端部产生的粘性扭矩随着通过叶片前端部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的粘性流体的流量而不同,通过增大该间隙,可以减小粘性流体通过流量在叶片前端部产生的粘性扭矩(以下称为“第一粘性扭矩”)。此外,粘性流体在冬季的粘性系数比夏季的大,所以粘性流体的粘性在叶片的前端部上产生的粘性扭矩(以下称为“第二粘性扭矩”)在冬季变大,叶片的弹性变形量也变大。即,由于叶片的弹性变形量的增大,使叶片的圆弧面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变大,在叶片前端部上产生的第一粘性扭矩变小,从而可以抵消由于粘性系数变大而在叶片前端部上产生的第二粘性扭矩的增大量。此外,当粘性系数在夏季变小时,与冬季相比,在叶片前端部上产生的第二粘性扭矩变小,所以叶片的弹性变形量也变小。因此,叶片前端部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变小,第一粘性扭矩变大。即,当粘性系数较小时,叶片前端部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变小,在叶片前端部上产生的第一粘性扭矩变大,由此可以抵消由于粘性系数变小而变小的粘性扭矩的量。这样,叶片前端部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随着依赖于粘性系数的粘性流体的阻力而变化,从而可以抵消粘性扭矩的增减量,所以可获得温度依赖性小的阻尼器。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变形部是在转动体一侧形成的缩颈部。通过设置缩颈部,使叶片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变形部是连接转动体和叶片的板簧。通过使用板簧,使叶片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板簧被插接成形。由此,由于不必在转动体上安装板簧和叶片,所以能减少操作工时,降低成本。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叶片的前端部形成曲率半径比外壳的内壁的内径小的圆弧面,该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从叶片的前端部的中心向外侧而逐渐变小。由此,当叶片发生弹性变形时,叶片前端部与外壳内壁不接触,并且可使根据叶片的弹性变形量而设计的叶片前端部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变大。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在叶片的前端部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沿转动体的轴向的突出部。由此,可以使在叶片前端部产生的第二粘性扭矩变大,使叶片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在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形成近似圆筒状,填充有粘性流体;以及转动体,可旋转地轴支承在上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具有叶片,从上述转动体延伸出来;以及延伸部,从上述叶片的中心线向一侧延伸出来,使前端部和上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随着上述转动体的旋转方向而变化。在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中,使延伸部从叶片的中心线向一侧延伸出来,根据转动体的旋转方向,延伸部的前端部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所以可以例如在一个旋转方向上使该间隙变小,从而使制动力发生作用,而在另一个旋转方向上使该间隙变大,从而使制动力不发生作用(即所谓的单向阻尼器)。在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中,在上述延伸部的前端部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沿上述转动体的轴向的突出部。由此,可以使在延伸部的前端部产生的第二粘性扭矩变大,使叶片容易产生弹性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叶片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动作图。图5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叶片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动作图。图6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叶片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动作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阻尼器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阻尼器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述,一对固定片12从形成圆筒状、有底的外壳10的外壁延伸出来,固定片12的下表面和外壳10的下表面为同一平面。此外,在外壳10的轴芯部上突出设置与外壳10同轴的小径台阶部14和大径台阶部16,小径台阶部14位于大径台阶部16的上表面。圆筒状的固定轴18垂直设置在小径台阶部14的中央部,容纳在外壳10内的转动体20可轴支承在固定轴18上。该转动体20由轴22和叶片24构成,在轴22的一端凹陷设置有配合凹陷部22A,配合凹陷部22A的内径尺寸比固定轴18的外径尺寸稍大。该配合凹陷部22A与固定轴18配合,使转动体20可相对于外壳10旋转。此外,在轴22上设置有从轴22的一端的外周面延伸出来的环状基座26,多个叶片24从该基座26的外周面放射状地延伸出来。该叶片24比基座26的壁厚小,基座26的下表面和叶片24的下表面为同一表面。另一方面,外壳10内可填充粘性流体,并可由近似圆筒状的盖体28封闭。盖体28的内壁的内径尺寸与外壳10的外壁的外径尺寸近似相等,通过超声波熔敷等将盖体28熔敷在外壳10上,从而将盖体28固定在外壳10上。在该盖体28的轴芯部形成通孔30,使轴22的另一端可贯通其中。在轴22的外周面上可安装密封件32,对外壳10进行密封,同时防止外壳10内的粘性流体漏出。此外,环状的大径台阶部34和小径台阶部36突出设置在盖体28的内表面一侧,小径台阶部36位于大径台阶部34的下表面上。在大径台阶部34的外壁和外壳10的内壁10A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