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岳崙专利>正文

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94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整汽车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间隙的装置。本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其相配合的的蜗杆;与蜗杆同轴的蜗杆轴通过中段的90度花键齿压入蜗杆内孔中,使其固接成一体。在蜗杆轴的六方螺帽端钻有螺纹孔、圆柱阶梯孔和与阶梯孔相垂直的通孔;在阶梯孔和螺纹孔内依次装有压缩弹簧、大钢球、小钢球和调整螺钉;在压缩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大钢球顶住对称安装在通孔和梅花套的槽内的两个小钢球,使其分别卡入梅花套的凹槽内,从而锁定蜗杆轴;由于梅花套的外圆柱面被过盈压入壳体的圆柱孔内后固定不动,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机构可以使制动间隙调整臂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保持稳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采用鼓式制动器的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 属于汽车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制动蹄摩擦片的磨损或制动鼓失圃等原因,造成制动间隙增大。导致制动的时间延长;另一方面,由于车辆各个车轮 的制动鼓与制动蹄摩擦片的磨损程度不同,各个车轮之间的制动间隙不等, 致使车辆在制动时发生跑偏。给车辆行驶带来不安全隐患。为了保证车辆 具有最佳的制动效果,要求制动器必须保持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有一个正常、合理的最小间隙。目前,最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驾驶员在车辆保养或维修时,手动调整制动间隙调整臂。将制动间隙调整至最佳状态。目前,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的结构形式很多,除了比较成熟的几种结 构以外,有一些在结构和工艺制造上存在一些问题,为新技术的转化增加了 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的优化方案。使其结构更 为实用,维修更加方便,制造工艺更为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制动器中的制动间睐调整臂。通过对 目前现有结构的优化、改进,而提出一个在制造工艺、结构、使用等方面都 比较实用的方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在 本实施例中包括壳体(1),壳体(1)上部是一摆臂,摆臂上有一圆孔,圃 孔内部压入轴套(7),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安装在车辆上时以此孔与制 动气室连接; 壳体(1)内装有蜗轮(2)和与祸轮(2)相啮合的的蜗杆 (6); 蜗轮(2)的内花键套装在车辆制动器的凸轮轴上,与制动器连接; 蜗杆(6)与蜗杆轴(4)轴径中段的90度花键齿采用过盈配合,使其连接成 一体。在蜗杆轴(4)的六方螵帽端钻有螺紋孔和圆柱阶梯孔;在与圃柱 阶梯孔相垂直、与梅花套(ll)相对应的位置钻有径向通孔(16); 在螺 紋孔、阶梯孔和径向通孔(16)内依次装有压缩弹黄(8)、大钢球(9)、小钢球(10)和调整螺钉(13);在弹黄(8)的弹簧力作用下,大钢球(9) 顶住对称安装在径向通孔(16)内的两个小钢球(10),使其凸出蜗杆轴(4) 的圃柱面后,分别卡在梅花套(ll)的圃弧槽内,锁定蜗杆轴(4); 梅 花套(ll)采用粉末冶金材料烧结而成,在安装时,其外圆柱面与壳体(l) 的圃柱孔采用过盈配合;压入后相互固定不动。这样蜗杆轴(4)、蜗杆(6)、 蜗轮(2)在不需调整时不能转动;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机构可以使制动间隙 调整臂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保持稳定。梅花套(11)内圃弧槽的半径与小钢球(10)的球面半径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螺钉(13)的作用是在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调整螺钉(13)的前 端面与大钢球(9)之间保持(b)的距离;并将调整螺钉(13)固定于蜗杆 轴(4)的螺紋孔内,避免其松动。在安装或需要拆卸蜗杆轴(4)时将调整螺钉(13)向大钢球(9)的 方向旋入,使调整螺钉(13)的前端面顶住大钢球(9),使大钢球(9)压 缩弹簧(8)并向内轴向移动,移动至小钢球(10)能完全缩回蜗杆轴(4) 的径向通孔(16)内,并与梅花套(11)的圃弧槽脱离接触。以便于安装或 拆卸;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灰尘进入壳体内,在蜗杆轴(4)的六方螵母 法兰与梅花套(11)的端面之间装有防尘胶圈(12)。在本实施例中,在蜗杆轴(4)的六方螺母法兰端面与壳体(l)的圃柱 孔端面之间留有间隙(a),防止在转动蜗杆轴(4)时与壳体(l)发生干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有滑脂嘴(14)、堵片(5)、盖板(3)和铘钉(15);附困说明附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蜗杆与蜗杆轴花键连接的C-C局部剖视图; 附图3本技术的梅花套处的D-D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l)、蜗轮(2)、盖板(3)、蜗杆轴(4)、堵片(5)、蜗杆 (6)、套(7)、弹簧(8)、大钢珠(9)、小钢珠(10)、梅花套(11)、防尘 胶围(12)、调整螺钉(13)、滑脂嘴(14)、铆钉(1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详细叙述如下如附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是由壳体(1 )、 蜗轮(2)、蜗杆(6)、蜗杆轴(4)、弹簧(8)、大钢珠(9)、小钢珠(10)、 梅花套(11)、防尘胶圈(12)、调整螺钉(13)等组成;蜗轮(2)与蜗杆 (6)相啮合,并装于壳体(1)内。如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蜗杆轴U)的轴径上的90度花键齿与 蜗杆(6)的孔采用过盈配合,使其连接成为一体。如附图1、附图3所示蜗杆轴(4)的六方螺帽端钻有螺紋孔、阶梯 孔和与该孔相垂直的径向通孔(16);在孔内依次安装有弹簧(8)、大钢球 (9)、小钢球(10)和调整螺钉(13);大钢球(9)在弹簧(8)的作用下 可轴向移动。两个小钢球(10)对称安装在通孔(16)和梅花套(11)的 槽内。当制动间隙正常时,对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不需要进行调整此时 弹簧(8)顶住大钢球(9)和小钢球(10)。由于结构上原因,大钢球(9) 的径向力将小钢球(10)沿通孔(16)推出至凸出蜗杆轴(4)的圆柱面, 使其突出部分卡入梅花套(11)的圃弧槽内;由于梅花套(11)的外圃柱 面是过盈压入壳体(l)的阶梯孔内,不能相对于壳体(1)转动,这样就将 蜗杆轴(4)锁定在固定位置;当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超出设定值,需要调整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 时用扳手拧住蜗杆轴(4)的六方螺帽使其旋转,在扳手的旋转力矩的作 用下,梅花套(11)圓弧槽的反向力作用于小钢球(10)、大钢球(9)并压 缩弹簧(8);将小钢球(10)沿通孔(16)径向压縮回蜗杆轴(4)的圆柱 面内,与梅花套(11)的圃弧槽脱离接触; 当蜗杆轴(4)旋转到一个 新的位置时,在压缩弹簧(8)的弹簧力作用下,小钢球(10)又跳入梅花 套(11)的下一个齿槽中,使得蜗杆轴(4)、蜗杆(6)转过一个角度,同 时带动蜗轮(2)、凸轮轴旋转,达到调整制动间隙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壳体(1)内装有蜗轮(2)和与其相啮合的的蜗杆(6);与蜗杆(6)同轴的蜗杆轴(4)通过花键齿与蜗杆(6)过盈配合。在蜗杆轴(4)的六方螺帽端钻有螺纹孔、圆柱阶梯孔和与阶梯孔相垂直的径向通孔(16);其特征在于在螺纹孔、阶梯孔和径向通孔(16)内依次装有压缩弹簧(8)、大钢球(9)、小钢球(10)和调整螺钉(13);在弹簧(8)的弹簧力作用下,大钢球(9)顶住对称安装在通孔(16)内的两个小钢球(10),使其凸出蜗杆轴(4)圆柱面后,分别卡入梅花套(11)的圆弧槽内,锁定蜗杆轴(4);专利摘要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属于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调整汽车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间隙的装置。本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装有蜗轮和与其相配合的的蜗杆;与蜗杆同轴的蜗杆轴通过中段的90度花键齿压入蜗杆内孔中,使其固接成一体。在蜗杆轴的六方螺帽端钻有螺纹孔、圆柱阶梯孔和与阶梯孔相垂直的通孔;在阶梯孔和螺纹孔内依次装有压缩弹簧、大钢球、小钢球和调整螺钉;在压缩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大钢球顶住对称安装在通孔和梅花套的槽内的两个小钢球,使其分别卡入梅花套的凹槽内,从而锁定蜗杆轴;由于梅花套的外圆柱面被过盈压入壳体的圆柱孔内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壳体(1)内装有蜗轮(2)和与其相啮合的的蜗杆(6);与蜗杆(6)同轴的蜗杆轴(4)通过花键齿与蜗杆(6)过盈配合。在蜗杆轴(4)的六方螺帽端钻有螺纹孔、圆柱阶梯孔和与阶梯孔相垂直的径向通孔(16);其特征在于:在螺纹孔、阶梯孔和径向通孔(16)内依次装有压缩弹簧(8)、大钢球(9)、小钢球(10)和调整螺钉(13);在弹簧(8)的弹簧力作用下,大钢球(9)顶住对称安装在通孔(16)内的两个小钢球(10),使其凸出蜗杆轴(4)圆柱面后,分别卡入梅花套(11)的圆弧槽内,锁定蜗杆轴(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崙
申请(专利权)人:岳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