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玉清专利>正文

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及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85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及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所述摩擦片之上、下摩擦片的内圆弧面轴心O↓[1]均与外圆弧面的轴心O↓[2]偏离,圆弧形摩擦片各处径向厚度不等,上摩擦片靠近制动器中心线10~12°处最厚,上摩擦片靠近滚轮端、下摩擦片靠近制动器中心线端次之;下摩擦片靠近支承销端最薄;所述的制动蹄架的弧形面板的轴心O↓[4]与制动器轴心O↓[3]偏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及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更符合在制动时制动蹄架的运动受力规律,待摩擦片磨损至需要更换时,每个摩擦片的内、外圆弧面的轴心均基本重合,余留下的摩擦片残片沿径向厚度各处基本相等,从而节约了材料,节约幅度达13%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及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
技术介绍
汽车车轮制动器一般由制动底板、支架、制动蹄架,固定在制动蹄架上的摩擦片,制动鼓,凸轮轴,以及带间隙自调装置的传动臂组成,一般,制动蹄架是铸造结构,其加工工艺比较复杂,且与底板的连接方式为穿销式,装配非常麻烦;专利号为ZL200420026634.6之“轻型汽车气压制动器钢板焊接双蹄筋”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钢制蹄片或双钢制蹄筋焊接制成、其横截面呈“∏”形的蹄架,较好地解决了铸造结构的制动蹄架存在的上述问题,但也有不足之处,即与该蹄架配套的摩擦片在径向的厚度相等,更换时余留的残片径向厚度不等,因此存在着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更节约材料的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以及与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由上摩擦片、下摩擦片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摩擦片的内圆弧面轴心O1均与外圆弧面的轴心O2偏离,圆弧形摩擦片各处径向厚度不等;上摩擦片靠近制动器中心线10~12°处最厚,上摩擦片靠近滚轮端、下摩擦片靠近制动器中心线端次之;下摩擦片靠近支承销端最薄。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蹄,包括制动蹄架和固连在制动蹄架上的摩擦片,所述制动蹄架由弧形面板和两个弧形筋板组焊而成,其横截面呈“∏”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片是上述径向厚度不等的摩擦片;所述的制动蹄架的弧形面板的轴心O4与制动器轴心O3偏离。上述上、下摩擦片的内圆弧面轴心O1与制动蹄架的弧形面板的轴心O4重合,上、下摩擦片的外圆弧面轴心O2与制动器轴心O3重合,上、下摩擦片的内圆弧面与制动蹄架弧形面板的外圆弧面重合。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之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及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与原有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蹄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摩擦片结构更合理,节约原材料由于本技术摩擦片的内圆弧面轴心与外圆弧面的轴心偏离,圆弧形摩擦片各处径向厚度不等,上摩擦片靠近制动器中心线10~12°处最厚,上摩擦片靠近滚轮端、下摩擦片靠近制动器中心线端次之;下摩擦片靠近支承销端最薄,这更符合在制动时制动蹄架的运动受力规律,到摩擦片磨损至需要更换时,则每个摩擦片的内、外圆弧面的轴心均基本重合在一起,余留下的摩擦片残片沿径向厚度各处基本相等,此结构大大节约了摩擦片的材料,节约幅度达13%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2、制动蹄架的结构更合理由于本技术摩擦片的内圆弧面轴心与外圆弧面的轴心偏离,所述与摩擦片配合的制动蹄架的弧形面板的轴心亦与制动器轴心偏离,因而与摩擦片更好地配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之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及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之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4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蹄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4的仰视图,图3图4的A-A剖视图,图4主视图;图5本技术之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由上摩擦片11、下摩擦片12组成,上、下摩擦片11、12的内圆弧面轴心O1均与外圆弧面的轴心O2偏离,圆弧形摩擦片各处径向厚度不等;上摩擦片11靠近制动器中心线10~12°处最厚,上摩擦片11靠近滚轮端、下摩擦片12靠近制动器中心线端次之;下摩擦片12靠近支承销端最薄(参见图1),图1中,H1>H2>H3>H4,H1为上摩擦片11靠近制动器中心线10~12°处的厚度,H2下摩擦片12靠近制动器中心线端的厚度,H3为上摩擦片11靠近滚轮端的厚度,H4为下摩擦片靠近支承销端的厚度。实施例二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蹄,包括制动蹄架2和固连在制动蹄架2上的摩擦片1,所述制动蹄架由弧形面板21和两个弧形筋板22组焊而成,其横截面呈“∏”形,所述的摩擦片1是上述径向厚度不等的摩擦片;所述的制动蹄架2的弧形面板的轴心O4与制动器轴心O3偏离(参见图2~图5)。上述上、下摩擦片11、12的内圆弧面轴心O1与制动蹄架的弧形面板的轴心O4重合,上、下摩擦片11、12的外圆弧面轴心O2与制动器轴心O3重合,上、下摩擦片11、12的内圆弧面与制动蹄架弧形面板21的外圆弧面重合。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由上摩擦片(11)、下摩擦片(12)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摩擦片(11)、(12)的内圆弧面轴心O1均与外圆弧面的轴心O2偏离,圆弧形摩擦片各处径向厚度不等,上摩擦片(11)靠近制动器中心线10~12°处最厚,上摩擦片(11)靠近滚轮端、下摩擦片(12)靠近制动器中心线端次之;下摩擦片(12)靠近支承销端最薄。2.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蹄,包括制动蹄架(2)和固连在制动蹄架(2)上的摩擦片(1),所述制动蹄架(2)由弧形面板(21)和两个弧形筋板(22)组焊而成,其横截面呈“∏”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片(1)是上述径向厚度不等的摩擦片;所述的制动蹄架(2)的弧形面板的轴心O4与制动器轴心O3偏离,上述上、下摩擦片(11)、(12)的内圆弧面轴心O1与制动蹄架的弧形面板的轴心O4重合,上、下摩擦片(11)、(12)的外圆弧面轴心O2与制动器轴心O3重合,上、下摩擦片(11)、(12)的内圆弧面与制动蹄架弧形面板(21)的外圆弧面重合。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及含该摩擦片的制动蹄,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所述摩擦片之上、下摩擦片的内圆弧面轴心O文档编号F16D65/08GK2818905SQ200520097439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钟玉清 申请人:钟玉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轮制动器摩擦片,由上摩擦片(11)、下摩擦片(12)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摩擦片(11)、(12)的内圆弧面轴心O↓[1]均与外圆弧面的轴心O↓[2]偏离,圆弧形摩擦片各处径向厚度不等,上摩擦片(11)靠近制动器中心线10~12°处最厚,上摩擦片(11)靠近滚轮端、下摩擦片(12)靠近制动器中心线端次之;下摩擦片(12)靠近支承销端最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钟玉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