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斯成专利>正文

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71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解决了现有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制造成本高、使用寿命长的问题。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控制盘、齿条和单向器,其特征是:其单向器包括保持环、套管和滚子,保持环套设在一侧套管上,所述保持环内环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每一个齿槽内设有一圆柱状滚子,另一侧套管为外啮合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因单向器反向打滑造成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失效;不会因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失效引发车辆安全事故;提高了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采用套管、保持环和滚子的单向器工艺性好,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技术背景公知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采用弹簧式单向器,现有的弹簧式单向器,不仅对 配合件的相关参数要求非常严格,制造难度大,而且其设计原理中也有不可靠的因数; 国产品实际使用中打滑现象非常普遍,诸如倒扳扭矩不够、倒扳扭矩下降过快抑或倒扳 打滑不响等失效问题,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屡有发生,造成很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影响 汽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汽车制 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改进实现的,具体的 结构改进方案如下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控制盘、齿条和单向器,蜗 轮和蜗杆配合位于壳体内,控制盘同轴位于蜗轮一侧,单向器套装在蜗杆轴上,与单向 器配合的齿条下端位于控制盘凹槽内。所述单向器包括保持环、套管和滚子,保持环套设在一侧套管上,所述保持环内环 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每一个齿槽内设有一圆柱状滚子,另一侧套管为外啮合齿轮。所述套管另一端外圆周为直齿外啮合齿轮,套管与直齿外啮合齿轮为一体齿轮轴。所述保持环为瓶盖状,轴向中部设有通孔,其内圆周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通孔的 内孔口为内圆锥齿状。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改进,不会因单向器反向打滑造成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失效;不会因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失效引发车辆安全事故;提高了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采用套管、保持环和滚子的单向器工艺性好,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正常间隙刹车状态图,图3为超间隙刹车状态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放大图,图5为回位调整状态图,图6为图5的B-B剖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8、蜗轮7、蜗杆6、控制盘5、齿条4和单 向器,见图1和图2。蜗轮7和蜗杆6配合位于壳体8内,控制盘5同轴位于蜗轮7 — 侧的蜗轮轴上,单向器套装在蜗杆轴上,与单向器配合的齿条4下端位于控制盘5的凹 槽内。单向器包括保持环1、套管3和滚子2。保持环1为瓶盖状,轴向中部开有通孔, 通过通孔保持环1套装在一侧套管3上,其内圆周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通孔的内孔口 为内圆锥齿状,每一个齿槽内9装有一圆柱状滚子2,套管3另一端为直齿外啮合齿轮, 套管3与直齿外啮合齿轮为一体齿轮轴。工作原理如下当磨擦衬片与制动毂间的间隙为设定值时,控制盘5相对于壳体8作顺时针的回转 运动,其转动角度范围局限在其缺口宽度与齿条4的拨头宽度之差S间,不会对齿条实 现干涉。蜗杆6、蜗轮7—并随壳体8同步转动,见图1和图2,通过花键使"S"凸轮 推动制动蹄使磨擦衬片与制动毂强制贴合实现车辆刹车;当磨擦衬片因磨损而与制动毂间的间隙增大超过设定值时,刹车行程必然加大,在 加大部分的行程中,控制盘5的缺口后边臂则推动齿条4上行距离s,齿条4推动齿轮 3顺时针转动,齿轮3的轴部带动滚子2在保持环1内逆时针滚动,因为此刻保持环1 与蜗杆6的锥齿轮副结合力远远大于滚子2滚动产生的推力,所以滚子2只在原地逆时 针自转,保持环1和蜗杆6不会随之转动,见图3和图4;但是,刹车回位时,齿条4在制动系综合回位力的作用下后退下行,在退完前面所 说的S,继续下行加大部分s的行程时,则拉动齿轮3逆时针转动,齿轮3轴部带动滚 子2要作顺时针滚动,但因齿状滚道特殊曲线的阻滞,迫使这种滚动不能实现,而是把 所受的带动力传递给保持环1,保持环1通过锥齿轮副带动蜗杆6作逆时针转动,蜗杆 6带动蜗轮7逆时针转动对应于s的角度,见图5和图6。这个角度也是"S"凸轮向减 小制动间隙方向转动的角度,使因磨擦衬片磨损增加的制动间隙得到对应的补偿,从而 实现调整臂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功能。权利要求1、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控制盘、齿条和单向器,蜗轮和蜗杆配合位于壳体内,控制盘同轴位于蜗轮一侧,单向器套装在蜗杆轴上,与单向器配合的齿条下端位于控制盘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器包括保持环、套管和滚子,保持环套设在一侧套管上,所述保持环内环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每一个齿槽内设有一圆柱状滚子,另一侧套管为外啮合齿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 另一端外圆周为直齿外啮合齿轮,套管与直齿外啮合齿轮为一体齿轮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 环为瓶盖状,轴向中部设有通孔,其内圆周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通孔的内孔口为内圆 锥齿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解决了现有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制造成本高、使用寿命长的问题。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控制盘、齿条和单向器,其特征是其单向器包括保持环、套管和滚子,保持环套设在一侧套管上,所述保持环内环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每一个齿槽内设有一圆柱状滚子,另一侧套管为外啮合齿轮。本技术不会因单向器反向打滑造成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失效;不会因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失效引发车辆安全事故;提高了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采用套管、保持环和滚子的单向器工艺性好,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F16D65/38GK201050566SQ20072003616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黄斯成 申请人:黄斯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控制盘、齿条和单向器,蜗轮和蜗杆配合位于壳体内,控制盘同轴位于蜗轮一侧,单向器套装在蜗杆轴上,与单向器配合的齿条下端位于控制盘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器包括保持环、套管和滚子,保持环套设在一侧套管上,所述保持环内环壁上均布着轴向齿槽,每一个齿槽内设有一圆柱状滚子,另一侧套管为外啮合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斯成
申请(专利权)人:黄斯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