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新尧专利>正文

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52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壳体内设置蜗轮和蜗杆,在壳体上设置蜗杆销孔,蜗杆销孔内设置蜗杆销,蜗杆销上设置相对称的两个平面,蜗杆的内孔设置成与蜗杆销相配合的几何孔;蜗杆销的尾端设置半圆的环形槽,在壳体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设置与环形槽相配置的定位销;蜗杆销与壳体之间设置锁止套,蜗杆销的六角端头设置在锁止套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内,锁止套内端面与壳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蜗杆销上;锁止套周侧设置半圆凸台,半圆凸台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半圆凹槽相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自行拆除更换新的零部件,节约消费者的使用成本,降低更换零部件的难度,提高调整臂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调整臂,具体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结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刹车调整臂是车辆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其性能、方便操作,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实施讨论方案。其中一种气动刹车间隙调整臂,壳体内安装有相配合的蜗轮蜗杆以及与蜗杆静配的蜗杆销,壳体上还装有由调整臂主动齿轮、调整介轮、与介轮同轴的螺旋齿轮、离合器依次机械啮合传动机构,该机构的调整主动齿轮在壳体内与蜗轮同轴,该机构的离合器与蜗杆单向静配合,限位销置于调整主动齿轮上的限位槽内。该技术方案在刹车动作中能自动调整刹车间隙,适用于各种气动车辆使用。 当前使用的刹车调整臂蜗杆与蜗杆销之间采用花键过盈配合。这样的结构由于受到蜗杆与蜗杆销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以及蜗杆销导向性差等条件的限制,造成蜗杆和蜗杆销在压装过程中需要选配,同时在压装过程中容易造成蜗杆销压偏,从而导致蜗轮和蜗杆卡死的现象发生,蜗杆和蜗杆销之间花键过盈配合不充分,在3920N·m的扭力下会产生打滑现象,造成调整臂总成装配很繁琐,而且容易出现废品。 目前,普遍采用的刹车调整臂在装配完成后,一旦发生蜗轮和蜗杆发卡、蜗杆和蜗杆销打滑的现象,就得从下端口将蜗杆销顶出重新进行装配,由于在此过程中所顶出的蜗杆销不能再利用作报废处理,这样无疑要增加制作成本和降低工作效率,再就是所有拆装过程都是在油压上进行,对操作人员要求很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蜗杆和蜗杆销在压装过程中需要选配,同时在压装过程中容易造成蜗杆销压偏从而导致蜗轮和蜗杆卡死或打滑,造成调整臂总成报废,蜗杆销导向性差,难以一次装配成功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加工方便,有效防止在装配过程中蜗轮、蜗杆卡死和蜗杆与蜗杆销打滑等问题的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 本技术还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难装配,装配完成后一旦发生故障采用进行再装配手段,造成部分零件报废,增加使用成本,使用中局部零件坏死无法重复使用,经济性差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便于更换配件,能够重复使用,成本低廉的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上设置蜗杆销孔,蜗杆销孔内设置与蜗杆相配置的蜗杆销,所述蜗杆销上设置相对称的两个平面,所述蜗杆的内孔设置成与蜗杆销相配合的几何孔,蜗杆销与蜗杆通过平面和几何孔相配合,使两者具有键销孔配特征。由于所述的蜗杆和蜗杆销采用键销孔配结构,只需要插取就很方便的进行装配,避免了挤压装配,实现了用手工替代了油压机进行装配,从而大大节约公司设备的投入,并解决了压装过程中易压偏、蜗轮蜗杆卡死的技术问题。在过盈不充分配合的情况下,3920N·m的扭力下打滑现象完全解决,实现了一次性装配成功的技术革新。 由于蜗杆与蜗杆销采用键销孔配结构,蜗杆销的定位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定位性能,在所述的蜗杆销尾端设置半圆的环形槽,在壳体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设置与环形槽相配置的定位销,使蜗杆销定位,这样的结构便于装配,加工制作方便,能有效提高定位性能。 本技术的自锁性是通过所述蜗杆销与壳体之间设置的锁止套赖完成的,蜗杆销的六角端头设置在锁止套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内,锁止套内端面与壳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蜗杆销上,所述锁止套周侧设置半圆凸台,半圆凸台与设置在壳体上的半圆凹槽相配置。正常情况下,锁止套利用锁止套上半圆凸台卡置在壳体上,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蜗杆销的六角端头卡置在锁止套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内,蜗轮、蜗杆和蜗杆销处于静止配合状态,不发生机械传动;需要调整刹车间隙时,对锁止套施加作用力使复位弹簧压缩,锁止套向壳体内部移动,使蜗杆销的六角端头脱离锁止套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这样蜗轮、蜗杆和蜗杆销就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传动,之后,锁止套复位,蜗杆销的六角端头再次卡置在锁止套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内,从而达到调整刹车间隙的设计目的,又实现了调整臂的自锁。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使用过程中,某部件坏死,可以方便地自行拆除更换新的零部件,不用更换新的调整臂,从而大大节约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降低了更换零部件的难度,提高了调整臂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蜗杆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蜗杆几何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锁止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锁止套侧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看图1,本技术是在壳体1内设置相配合的蜗轮2和蜗杆3,在壳体1上设置蜗杆销孔4,蜗杆销孔4内设置与蜗杆3相配置的蜗杆销5,所述蜗杆销5上设置相对称的两个平面6,所述蜗杆3的内孔设置成与蜗杆销5相配合的几何孔7,蜗杆销5与蜗杆3通过平面6和几何孔7相配合;所述蜗杆销5的尾端设置半圆的环形槽8,在壳体1上设置定位孔9,定位孔9设置与环形槽8相配置的定位销10;所述蜗杆销5与壳体1之间设置锁止套11,蜗杆销5的六角端头12设置在锁止套11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13内,锁止套11内端面与壳体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套设在蜗杆销5上;所述锁止套11周侧设置半圆凸台15,半圆凸台15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半圆凹槽16相配置。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1)上设置蜗杆销孔(4),蜗杆销孔(4)内设置与蜗杆(3)相配置的蜗杆销(5),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销(5)上设置相对称的两个平面(6),所述蜗杆(3)的内孔设置成与蜗杆销(5)相配合的几何孔(7),蜗杆销(5)与蜗杆(3)通过平面(6)和几何孔(7)相配合;所述蜗杆销(5)的尾端设置半圆的环形槽(8),在壳体(1)上设置定位孔(9),定位孔(9)设置与环形槽(8)相配置的定位销(10);所述蜗杆销(5)与壳体(1)之间设置锁止套(11),蜗杆销(5)的六角端头(12)设置在锁止套(11)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13)内,锁止套(11)内端面与壳体(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套设在蜗杆销(5)上;所述锁止套(11)周侧设置半圆凸台(15),半圆凸台(15)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半圆凹槽(16)相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本技术是在壳体内设置蜗轮和蜗杆,在壳体上设置蜗杆销孔,蜗杆销孔内设置蜗杆销,蜗杆销上设置相对称的两个平面,蜗杆的内孔设置成与蜗杆销相配合的几何孔;蜗杆销的尾端设置半圆的环形槽,在壳体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设置与环形槽相配置的定位销;蜗杆销与壳体之间设置锁止套,蜗杆销的六角端头设置在锁止套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内,锁止套内端面与壳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生性自锁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1)上设置蜗杆销孔(4),蜗杆销孔(4)内设置与蜗杆(3)相配置的蜗杆销(5),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杆销(5)上设置相对称的两个平面(6),所述蜗杆(3)的内孔设置成与蜗杆销(5)相配合的几何孔(7),蜗杆销(5)与蜗杆(3)通过平面(6)和几何孔(7)相配合;    所述蜗杆销(5)的尾端设置半圆的环形槽(8),在壳体(1)上设置定位孔(9),定位孔(9)设置与环形槽(8)相配置的定位销(10);    所述蜗杆销(5)与壳体(1)之间设置锁止套(11),蜗杆销(5)的六角端头(12)设置在锁止套(11)外端面上的六角凹孔(13)内,锁止套(11)内端面与壳体(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套设在蜗杆销(5)上;    所述锁止套(11)周侧设置半圆凸台(15),半圆凸台(15)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半圆凹槽(16)相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尧
申请(专利权)人:陈新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