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盘式制动钳的弹簧件和盘式制动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14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盘式制动钳的弹簧件(70),设置在至少一个衬块(16)的横向边缘(64)和上述钳的作用面(42)之间,从而可弹性地作用在衬块(16)上。弹簧件(70)包括“U”形部(80),第一弹性部(96)和第二弹性部(100),该“U”形部形成和作用面(42)的突起(48)相连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在切向(Y)作用在衬块(16)上,所述第二弹性部在径向(Z)作用到衬块(16)上。第一、第二弹性部(96、100)为一个从和所述“U”形部(80)相连的第一弹性部(96)的第一连接端(97)处突出的单体,从而使至少一个衬块(16)在安装状态时,都可以由弹簧件(70)弹性地在径向(Z)和切向(Y)上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盘式制动钳的弹簧件,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与盘式制动钳衬块相配合以限制衬块振动的弹簧件,以及包括这种弹簧的制动钳,这种弹簧特别是在制动过程中衬块没有被啮合时限定衬块的振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由于衬块板和制动钳内各个壳体之间存在着公差,所以这些衬块易于在轴向和切向上发生移动,频繁地产生振动,导致恼人的噪音。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在已知的结构中,在制动钳的衬块和作用凸肩之间设置弹簧件,向衬块施加一个弹性力,以防其所不希望的移动。虽然如此,但这些弹簧件却仍然使衬块移动,产生上述振动,并不能保证有效地将弹簧件随动固定到制动钳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钳的弹簧件, 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都可以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中盘式制动钳的弹簧件所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在后续权利要求中都有所叙述。附图简述根据对下列优选的且非限制的实施例的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制动钳的零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中制动钳的一些零件的透视图,图3是从图2中箭头III所示一侧示出了图1中制动钳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制动钳沿着图3中的线IV-IV的截面图,其中没有衬块,图5是图1中制动钳如图3的V线所示的放大视图,其中没有安装衬块,图6是图1中的制动钳安装着衬块且沿图5中V的详细视图,图7是沿着图3中的箭头VII示出了图1中制动钳的详细视图,图8是图1中的制动钳沿着图7中的线VIII-VIII的详细截面图,图9是图1中的制动钳在图8中的详细透视图,图10A-10D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弹簧件的不同视图。优选实施例详述在下面所述实施例中共用的组件或组件中的零件将由相同的参考标记所示出。术语“轴向X”意味着基本上平行于兼容制动盘旋转轴线的方向。术语“切向Y”意味着基本上垂直于上述轴向且平行于所述兼容制动盘的制动带的方向。术语“径向Z”意味着基本上垂直于和盘式制动钳相兼容的制动盘的旋转轴线且垂直于所述轴向、切向的方向。参考所述附图,用以制动一个制动盘(未示出)的盘式制动钳单元通常以4示出。制动钳单元4跨接设置在制动盘上,从而可以在至少一个制动盘的制动带区域内延伸。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任何形式的盘式制动钳,例如形成为单体或两半的定盘式或浮盘式制动钳。下列叙述是参考浮盘制动钳的,作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优选的,但不是限制性的实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相关一种浮动制动钳的实施例,制动钳单元包括固定部或托架8,其与转向轴等制动钳支承件牢固相连;以及移动部或移动体12,其与所述托架8相连,在制动过程中可相对轴向滑动的。所述移动部12通过合适的杆件(未示出)与固定部8相连,移动部12可在杆件上滑动。在移动部12内的各个气缸10中容纳着至少一个活塞,例如单作用活塞,该活塞被引导滑动,以使其向制动盘的制动面,在至少一个衬块16上施加一个推力。托架8通常为盒状结构,在相对的切向端22A、22B处,包括两个桥接部20A、20B。桥接部20A、20B通过一对基本在切向Y延伸的横梁24彼此相连。托架8作为一个整体,其包括用于容纳施加制动力的制动盘部分的座28,并在每一横梁24的范围内的空间32,用于容纳至少一个衬块16。所述座28最好是具有垂直于轴向X的中心平面R,其可在在兼容制动盘的对称平面上重叠。每一桥接部20A、20B包括两个大致垂直于横梁24延伸的立柱36,它们在各自的第一端37相连。而且,在径向远离第一端37的第二端38上,所述立柱36通过两个跨接在兼容制动盘上的拱顶40分别连接在一起。每一立柱36包括对衬块16作用的作用凸肩44,其作用在朝向容纳空间32的作用面或表面42上,该作用凸肩44尤其在制动过程中适于形成衬块16的止挡件。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切向Y上,优选在立柱36的第二端38附近,突起48从作用面42向容纳空间32凸入。通过径向向外即远离横梁24的上表面48’和朝向横梁24的下表面48”, 最好将突起48限定在径向Z上;所述突起48还可以由大致垂直于上下表面48’和48”的垂直表面48所切向限定。所述上下表面48’、48”最好是彼此平行且相切地设置。根据一个实施例,立柱36具有大致下凹的结构,朝向第一端37附近的容纳空间32。所述突起48构成从每一作用凸肩44突出的支承件。突起48和所述立柱36的第一端37共同限定了一个C形部49,适于构成衬块16的径向定位件。每一拱顶40均包括基本上是平面的且朝向上述座28的前表面50。在每一拱顶40和两个柱36之间的连接区域,最好是有两个槽52,相对中心面R大致对称设置,且面对兼容制动盘的座28。根据一个实施例,制动钳单元4包括至少一对相同且轴向相对的衬块16,即在兼容制动盘的相对侧上,它们安装在每一容纳空间32内,朝向各自的活塞或推力面。术语“推力面”意思是远离气缸以及在浮式制动钳中能够将衬块压紧在制动带上的移动部件的表面。每一衬块16最好是包括一支承板60,用以支承摩擦衬片62。每一支承板60均横向设置且在切向Y上设置在对置侧上,它的横向边缘64构成衬块的止挡机构,且在制动过程中和各自的作用凸肩44相邻接。在横向边缘64的区域内,衬块16最好是包括容纳在C形部49内的附件68。弹簧件70可有利地设置在衬块16的横向边缘64和制动钳的作用面42之间,可弹性地作用在衬块16上。根据图10A-10D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弹簧件70包括两个支杆76和在支杆之间的连接臂78。优选地,弹簧件70具有对称面S,当在制动钳中处于固定结构时,该对称面S重叠在座28和兼容制动盘的中心面R上,从而使弹簧件70跨接在制动盘上。每一支杆76均可以和衬块16的横向边缘64以及固定部8的对应作用面42相配合,以便于将弹簧件70固定到作用面42上,使其可弹性地作用在衬块16上。尤其是,每一支杆76包括一个“U”形部80其与作用面42的突起48相连接。该“U”形部80最好是大致梯形,以便于和突起48形成连接部或啮合部,最好是形成扣接部或扣接啮合部。所述“U”形部80可以和对应的突起48相固定,从而保证弹簧件70正确定位设置在作用面42上。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U”形部包括第一段82,如第一直段,该第一段和突起48的上表面48’相互作用,且在弹簧件70处于安装结构时大致为切向的。所述“U”形部80包括第二段84,如第二直段,该第二段84和第一段82相连,且在安装状态时倾斜朝向容纳空间32,并面向垂直面48。上述“U”形部80包括第三段86,如第三直段,该第三段和第二段84相连,大致平行于第一段82,从而和突起48的下表面48”相互作用。在远离第二段84的方向上,第一段82最好是从第三段86开始会聚。最好是,第三段86平行于下表面48”,与其相接触,该第三段在切向上的长度大于下表面48”的突出长度,即突起48。第二段84的支承部49’紧靠下表面48”,而第二段84的突出部49”从突起48朝容纳空间32切向凸出,从而构成下表面48”的延伸部分并对衬块构成径向约束。支杆76之间的连接臂78设置在所述“U”形部区域内,尤其是设置在两个相邻支杆76的第一段82区域内。固定到两个支杆76的连接臂78部分区域内,每一支杆76最好是包括将连接臂78和第一段82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式制动钳的弹簧件(70),安装在盘式制动钳(4)上,该制动钳(4)在安装状态下跨接在制动盘上,制动盘可绕限定轴向(X)的轴线旋转,该制动钳(4)包括容纳至少一个衬块(16)的空间(32),衬块在切向(Y)上延伸,平行于制动盘的制动带且垂直于轴向(X),弹簧件(70)设置在衬块(16)的横向边缘(64)和制动钳(4)的作用面(42)之间,从而可弹性地作用在衬块(16)上;弹簧件(70)包括一“U”形部(80),第一弹性部(96)和第二弹性部(100),该“U”形部形成与作用面(42)的突起(48)相连的连接部,该作用面在切向(Y)突出到容纳空间(32)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大致在径向(Z)上延伸,垂直于轴向和切向(X,Y),在切向(Y)上作用在衬块(16)上,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U”形部(80)上,所述第二弹性部大致在切向(Y)上延伸,并可操作地和第一弹性部(96)相连,在径向(Z)上作用到衬块(1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96)倾斜,使和“U”形部(80)相连的第一弹性部(96)的第一连接端(97)与作用凸肩(44)相接触,而和第二弹性部(100)相连的第二连接端(98),在切向(Y)上,相比第一连接端(97)更朝向容纳空间(32)的内部,第一、第二弹性部(96、100)为一个从第一弹性部(96)的第一连接端(97)处突出的单体,以使在弹簧件(70)和各自的衬块(16)在制动钳的容纳空间(32)内处于安装状态时,无论是否施加有制动力,衬块(16)都可以由弹簧件(70)弹性地在径向(Z)和切向(Y)上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保罗科尔蒂诺维斯马乌里齐奥马斯车埃蒂托马斯窝罗斯因
申请(专利权)人:费雷尼布莱柏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