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77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所述鞍座底壳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橡胶板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固定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通过减震装置内部设置的减震弹簧能减缓颠簸带来的冲击力,并且齿轮与限位板上设置的齿槽啮合连接,能达到限位的功能,与减震弹簧结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连接杆外壁设置的定位槽与定位杆可以对鞍座底壳进行高度的调节,无需螺丝固定,直接拉住调节把手,通过复位弹簧将定位杆在定位槽中进行固定,实用性更强。

A Saddle Base Shell with Good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
本技术涉及鞍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
技术介绍
鞍座是自行车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鞍座主要分为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是人们行驶过程中用来骑座的,下壳体主要是用来建立与车架之间的联系,下壳体底部由鞍座架与夹环座杆组成。随着鞍座底壳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技术方向也朝着如何让人们使用更方便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鞍座底壳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弊端,大部分都是在鞍座底壳都是在鞍座架上安装两个弹簧用来减少冲击,减震效果差,在安装时,将连接杆直接插入或者套在座杆上,再通过夹环螺丝进行夹紧,这种安装方式不利于调节高度和拆卸,费时费力,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所述鞍座底壳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橡胶板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端中心处焊接有连接杆,所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端靠近套筒的内部沿竖直方向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靠近鞍座底壳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横板前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套筒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壁靠近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齿槽,且齿槽与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横板的底部与套筒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减震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座杆,所述座杆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杆对应的贯穿口,且连接杆的底端向座杆的内部延伸。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座杆内壁的一侧贯穿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端部远离座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把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把手与座杆之间设置有两组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杆的外壁设置有与定位杆相对应的定位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震装置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减震装置的中轴线中心点连接呈三角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齿轮的中心处通过转轴与横板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块,且减震弹簧通过固定块在套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杆与座杆的横截面均呈圆形设置,且连接杆的直径是座杆的直径的三分之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通过减震装置内部设置的减震弹簧能减缓颠簸带来的冲击力,并且齿轮与限位板上设置的齿槽啮合连接,能达到限位的功能,与减震弹簧结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连接杆外壁设置的定位槽与定位杆可以对鞍座底壳进行高度的调节,无需螺丝固定,直接拉住调节把手,通过复位弹簧将定位杆在定位槽中进行固定,整个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连接杆与座杆的连接示意图。图例说明:1、鞍座底壳;2、定位槽;3、橡胶板;4、安装孔;5、固定底板;6、连接杆;7、紧固螺母;8、套筒;9、横板;10、支撑杆;11、齿轮;12、限位板;13、齿槽;14、减震弹簧;15、座杆;16、调节把手;17、复位弹簧;18、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1,鞍座底壳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能够适应较为颠簸的路段,减震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3,橡胶板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4,橡胶板3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固定底板5,固定底板5的底端中心处焊接有连接杆6,减震装置包括套筒8,套筒8的内部设置有横板9,横板9的上端靠近套筒8的内部沿竖直方向焊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上端靠近鞍座底壳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7,横板9前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有齿轮11,套筒8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的内壁靠近齿轮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齿槽13,且齿槽13与齿轮11之间为啮合连接,横板9的底部与套筒8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减震弹簧14,与齿轮11相互结合,提高了减震效果,连接杆6的下方设置有座杆15,座杆15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杆6对应的贯穿口,且连接杆6的底端向座杆15的内部延伸。座杆15内壁的一侧贯穿连接有定位杆18,定位杆18的端部远离座杆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把手16,可以对高度进行自由调节;调节把手16与座杆15之间设置有两组复位弹簧17,连接杆6的外壁设置有与定位杆18相对应的定位槽2,能够轻松的对装置进行拆卸与安装;减震装置的数量为三组,三组减震装置的中轴线中心点连接呈三角形,能够适应较为颠簸的路段,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齿轮11的中心处通过转轴与横板9转动连接,与减震弹簧14相结合增加了减震效果;减震弹簧14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块,且减震弹簧14通过固定块在套筒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主要对减震弹簧14进行固定;连接杆6与座杆15的横截面均呈圆形设置,且连接杆6的直径是座杆15的直径的三分之二,便于鞍座与车架之间的安装。工作原理: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在使用时,主要由鞍座底壳1、减震装置和连接杆6三大部分组成,减震装置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鞍座底壳1的下端,减震装置的底端设置有橡胶板3,用螺钉将橡胶板3固定在固定底板5的上端,当自行车行驶到颠簸的路段时,套筒8内部的减震弹簧14能够减缓冲击力,并且套筒8内壁两侧设置有齿槽13,齿槽13与横板9前壁的齿轮11啮合连接,两者的结合增加了减震效果,连接杆6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定位槽2,并且均位于座杆15的内部,将座杆15的外壁设置的调节把手16向外拉,再将靠近座杆15内部固定连接的定位杆18定位在定位槽2中,就能实现调节高度的作用,实用性较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底壳(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3),所述橡胶板(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4),所述橡胶板(3)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固定底板(5),所述固定底板(5)的底端中心处焊接有连接杆(6),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套筒(8),所述套筒(8)的内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的上端靠近套筒(8)的内部沿竖直方向焊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上端靠近鞍座底壳(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7),所述横板(9)前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有齿轮(11),所述套筒(8)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的内壁靠近齿轮(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齿槽(13),且齿槽(13)与齿轮(11)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横板(9)的底部与套筒(8)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减震弹簧(14),所述连接杆(6)的下方设置有座杆(15),所述座杆(15)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杆(6)对应的贯穿口,且连接杆(6)的底端向座杆(15)的内部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底壳(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3),所述橡胶板(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4),所述橡胶板(3)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固定底板(5),所述固定底板(5)的底端中心处焊接有连接杆(6),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套筒(8),所述套筒(8)的内部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的上端靠近套筒(8)的内部沿竖直方向焊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上端靠近鞍座底壳(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7),所述横板(9)前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有齿轮(11),所述套筒(8)的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的内壁靠近齿轮(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齿槽(13),且齿槽(13)与齿轮(11)之间为啮合连接,所述横板(9)的底部与套筒(8)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减震弹簧(14),所述连接杆(6)的下方设置有座杆(15),所述座杆(15)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杆(6)对应的贯穿口,且连接杆(6)的底端向座杆(15)的内部延伸。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邦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