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89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主体,所述鞍座底壳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区,所述转动区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偏移挡板,且转动区的前端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限位挡板,且转动轮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轮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板,且活动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螺孔与第二连接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设有第一移动齿轮与复位弹簧,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整鞍座的高度,还能够提高使用者乘骑自行车的舒适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Liftable Saddle Bottom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able saddle bottom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saddle bottom shell body. The upper outer surface of the saddle bottom shell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region, the upper outer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regio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anti-offset baffle, and the front inner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region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wheel.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wheel is welded with a finite baffle, and the rotating wheel has a rotating wheel.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ower end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disc,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rotating whee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eset spr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reset sp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ovabl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movabl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screw hole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screw hole. The saddle bottom shell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ving gear and a reset spring, which can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saddle according to the user's needs,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user when riding a bicycle, and bring better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运动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再加上现在汽车逐渐增多,道路交通拥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自行车出行,之前人们之所以不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的原因之一是自行车鞍座的舒适度较差,一旦长时间骑行会十分不适,而且自行车鞍座一般不可以调整高度,而使用者的身高各不相同,这就让很多人无法舒适的骑行,现有的鞍座底壳位置固定,使用者姿势变换时,臀部会不自觉的移动,乘坐的舒适度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主体,所述鞍座底壳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区,所述转动区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偏移挡板,且转动区的前端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限位挡板,且转动轮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轮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板,且活动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螺孔与第二连接螺孔,所述第一连接螺孔位于第二连接螺孔的一侧,所述活动连接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曲面卡槽,所述活动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所述鞍座底壳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卡孔与固定螺孔,所述固定卡孔位于固定螺孔的一侧。优选的,所述鞍座底壳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升缩杆,所述升缩杆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旋钮,所述升降旋钮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杆,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杆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齿轮,且第一移动齿轮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一移动齿轮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连接杆,且第二转动连接杆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齿轮。优选的,所述转动轮的下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承载转动轴,所述转动轮与转动盘通过承载转动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板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弹簧固定孔,所述转动区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垫片,所述第一移动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连接杆与第二移动齿轮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鞍座底壳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升缩杆固定架,所述活动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层。优选的,所述齿条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轮齿,所述第一移动齿轮与齿条通过轮齿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螺孔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固定杆与升缩杆之间设置有润滑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可升降的鞍座底壳,首先设置有第一移动齿轮,第一移动齿轮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升降旋钮来根据自己的身高调整鞍座底壳的高度,让使用者可以在合适的高度骑用自行车,提高了舒适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乘骑的安全性,其次设置有复位弹簧,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改变自己的姿势时,鞍座会随着复位弹簧移动,提高了使用者乘坐的舒适性,也防止了使用者因为动作激烈导致臀部脱离鞍座的情况发生,但是会被限位挡板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保证了鞍座的安全性,整个可升降的鞍座底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的复位弹簧与转动轮的相配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的第一移动齿轮与齿条的相配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的第一移动齿轮与第二移动齿轮的相配合视图。图中:1、第一连接螺孔;2、活动连接板;3、缓冲垫;4、曲面卡槽;5、转动区;6、固定卡孔;7、鞍座底壳主体;8、固定螺孔;9、转动轮;10、升缩杆;11、固定杆;12、升降旋钮;13、第二连接螺孔;14、复位弹簧;15、限位挡板;16、转动盘;17、第一转动连接杆;18、第一移动齿轮;19、齿条;20、第二移动齿轮;21、第二转动连接杆;22、防偏移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主体7,鞍座底壳主体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区5,转动区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偏移挡板22,防偏移挡板22用于防止复位弹簧14偏移过度,且转动区5的前端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9,转动轮9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限位挡板15,且转动轮9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盘16,转动盘16用于承载转动轮9进行转动,转动轮9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板2,且活动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螺孔1与第二连接螺孔13,第一连接螺孔1位于第二连接螺孔13的一侧,活动连接板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曲面卡槽4,活动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3,缓冲垫3用于减少与鞍座间的碰撞,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鞍座底壳主体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卡孔6与固定螺孔8,固定卡孔6位于固定螺孔8的一侧。鞍座底壳主体7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升缩杆10,升缩杆10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1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旋钮12,升降旋钮12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杆17,第一转动连接杆17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齿轮18,且第一移动齿轮18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有齿条19,第一移动齿轮18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连接杆21,且第二转动连接杆21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齿轮20,升缩杆10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鞍座底壳主体7的高度;转动轮9的下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承载转动轴,转动轮9与转动盘16通过承载转动轴活动连接,承载转动轴可以帮助转动轮9转动;活动连接板2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弹簧固定孔,转动区5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垫片,第一移动齿轮18通过第二转动连接杆21与第二移动齿轮20活动连接弹簧固定孔用于固定复位弹簧14;鞍座底壳主体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升缩杆固定架,活动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层,防腐蚀层的设计可以延长活动连接板2的使用寿命;齿条19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轮齿,第一移动齿轮18与齿条19通过轮齿活动连接,第一移动齿轮18在齿条19上的运动可以带动升缩杆10进行升降;固定螺孔8的数量为两组,固定杆11与升缩杆10之间设置有润滑油,润滑油的设置可以升缩杆10移动更加便利。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使用时使用者首先需要将转动轮9安装在转动盘16上,随后将复位弹簧14固定在转动轮9上,再将活动连接板2通过弹簧固定孔固定在复位弹簧14上,之后将鞍座通过固定卡孔6与固定螺孔8固定在鞍座底壳主体7上,随后找到位于固定杆11上的升降旋钮12,轻轻转动升降旋钮12,升降旋钮12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连接杆17转动,第一转动连接杆17转动带动第一移动齿轮18转动,第一移动齿轮18开始在齿条19上移动,升缩杆10开始移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整鞍座底壳主体7到合适的位置后,停止转动升降旋钮12即可,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主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底壳主体(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区(5),所述转动区(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偏移挡板(22),且转动区(5)的前端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9),所述转动轮(9)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限位挡板(15),且转动轮(9)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盘(16),所述转动轮(9)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所述复位弹簧(1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板(2),且活动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螺孔(1)与第二连接螺孔(13),所述第一连接螺孔(1)位于第二连接螺孔(13)的一侧,所述活动连接板(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曲面卡槽(4),所述活动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3),所述鞍座底壳主体(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卡孔(6)与固定螺孔(8),所述固定卡孔(6)位于固定螺孔(8)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底壳主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底壳主体(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区(5),所述转动区(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偏移挡板(22),且转动区(5)的前端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轮(9),所述转动轮(9)的一侧外表面焊接有限位挡板(15),且转动轮(9)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转动盘(16),所述转动轮(9)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所述复位弹簧(1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板(2),且活动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螺孔(1)与第二连接螺孔(13),所述第一连接螺孔(1)位于第二连接螺孔(13)的一侧,所述活动连接板(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曲面卡槽(4),所述活动连接板(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3),所述鞍座底壳主体(7)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卡孔(6)与固定螺孔(8),所述固定卡孔(6)位于固定螺孔(8)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的鞍座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底壳主体(7)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升缩杆(10),所述升缩杆(10)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1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旋钮(12),所述升降旋钮(12)的后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杆(17),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邦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