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75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主体,所述鞍座主体的底部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钮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垂直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壁一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螺栓,所述底座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开口,且底座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两个开口嵌入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均通过不锈钢合页转动连接有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鞍座与底座滑动连接,能够改变鞍座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将滑块上的限位杆卡进限位槽内,将鞍座固定在合适的位置,骑行时更加舒适,通过螺栓调整底座下端的伸缩杆能够调整鞍座的高度,整个结构简单,在调整鞍座与把手距离的同时也能调节鞍座的高度。

An adjustable saddle bas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saddle base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saddle body. The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saddle body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sliders through screw buttons. The bottom of the slider is connected with a base. The lower end of the base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a telescopic ro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telescopic rod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bolt. The two sides of the base are vertically opened. The inner part of the base passes through two opening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is embedded with a pressure plate. The two ends of the pressure plate are connected with a snap by rotating the stainless steel hinge.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sl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addle and the base can chang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addle and the handle, clamp the limit rod on the slide block into the limit slot, fix the saddle in an appropriate position, and ride more comfortably. The expansion ro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ase can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saddle by adjusting the bolt. The whol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saddle can also be adjusted while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addle and the handle. Seat h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
本技术涉及鞍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
技术介绍
鞍座是自行车上供人骑行的必备零件之一,鞍座作为必要条件,因此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调整对骑行者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至合适的位置能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现有的鞍座底壳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自行车鞍座底壳多为固定的,不同的人的身高不同,手臂距离把手的距离不同,鞍座是固定的不便于调节,手臂比较短的人例如未成年的学生可能骑行的时候不太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鞍座主体,所述鞍座主体的底部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钮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垂直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壁一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螺栓,所述底座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开口,且底座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两个开口嵌入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均通过不锈钢合页转动连接有卡扣,所述滑块的底部中心处垂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底座的顶部横向开设有滑槽,且滑块通过滑槽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压板的底部与底座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压板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底座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槽,且卡槽位于开口的下方,所述鞍座主体内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所述鞍座主体内底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两个第二弹簧对应的位置之间连接有支撑架,所述鞍座主体的顶部边缘处与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多组散热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套接在自行车座杆的顶部,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与底座的底部中心处焊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块分别位于支撑架的两侧,并且两个滑块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卡扣以垂直线为轴相互对称,且卡扣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为0°-9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扣与卡槽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底部与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板的长度大于底座的长度,所述鞍座主体、底座与伸缩杆的中轴线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一弹簧的数量为四个,两组第一弹簧关于垂直线对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可调节的鞍座底壳,在使用时,鞍座主体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滑块,在底座的顶部开设滑槽,鞍座与底座滑动连接,能够改变鞍座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在底座的内部设置压板,并且压板贯穿底座两侧的开口,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底部和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并且在压板的顶部开设几个限位槽,滑动鞍座时,将压板往下压,将压板两端的卡扣卡合在开口下方的卡槽内固定住,鞍座滑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掰开卡扣,压板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弹回去,将滑块上的限位杆卡进限位槽内,将鞍座固定在合适的位置,骑行时更加舒适,通过螺栓调整底座下端的伸缩杆能够调整鞍座的高度,整个结构简单,在调整鞍座与把手距离的同时也能调节鞍座的高度,更加满足骑行者的需求,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的仰视图。图例说明:1、鞍座主体1;2、滑块;3、底座;4、伸缩杆;5、螺栓;6、压板;7、卡扣;8、限位杆;9、滑槽;10、开口;11、第一弹簧;12、卡槽;13、限位槽;14、第二弹簧;15、支撑架;16、固定板;17、散热孔;18、螺丝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主体1,鞍座主体1的底部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钮18固定连接有滑块2,滑块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3,底座3的下端垂直连接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外壁一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螺栓5,底座3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开口10,且底座3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两个开口10嵌入连接有压板6,压板6的两端均通过不锈钢合页转动连接有卡扣7,滑块2的底部中心处垂直连接有限位杆8,底座3的顶部横向开设有滑槽9,且滑块2通过滑槽9与底座3滑动连接,压板6的底部与底座3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1,压板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8相对应的限位槽13,底座3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卡扣7对应的卡槽12,且卡槽12位于开口10的下方,鞍座主体1内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4,鞍座主体1内底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且固定板16与两个第二弹簧14对应的位置之间连接有支撑架15,第二弹簧114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鞍座主体1的顶部边缘处与两侧外壁与开设有多组散热孔17,散热孔17具有散热作用,避免久坐热量高造成不适。伸缩杆4的底部套接在自行车座杆的顶部,伸缩杆4的顶部与底座3的底部中心处焊接,伸缩杆4能够调整鞍座主体1的高度,对于不同身高的人可以调节合适的高度;滑块2分别位于支撑架15的两侧,并且两个滑块2相互平行,两个卡扣7以垂直线为轴相互对称,且卡扣7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为0°-90°,滑块2与底座3滑动连接,能够改变鞍座主体1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对不同手臂长短的人可以滑动鞍座主体1改变距离;卡扣7与卡槽12卡合连接,第一弹簧11的顶部与压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11的底部与底座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卡扣7与卡槽12卡合连接,能够将压板6固定住,便于鞍座主体1滑动,第一弹簧11根据自身的弹性作用,能够使压板6上下移动;压板6的长度大于底座3的长度,鞍座主体1、底座3与伸缩杆4的中轴线重合,压板6上的限位槽13能够对滑块2有限位作用;第一弹簧11的数量为两组,每组第一弹簧11的数量为四个,两组第一弹簧11关于垂直线对称,第一弹簧11均匀的固定在压板6底端,能够平衡住压板6。工作原理:在使用可调节的鞍座底壳时,在鞍座主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3,鞍座主体1底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主体(1)的底部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钮(18)固定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下端垂直连接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外壁一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螺栓(5),所述底座(3)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开口(10),且底座(3)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两个开口(10)嵌入连接有压板(6),所述压板(6)的两端均通过不锈钢合页转动连接有卡扣(7),所述滑块(2)的底部中心处垂直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底座(3)的顶部横向开设有滑槽(9),且滑块(2)通过滑槽(9)与底座(3)滑动连接,所述压板(6)的底部与底座(3)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1),所述压板(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8)相对应的限位槽(13),所述底座(3)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卡扣(7)对应的卡槽(12),且卡槽(12)位于开口(10)的下方,所述鞍座主体(1)内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4),所述鞍座主体(1)内底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且固定板(16)与两个第二弹簧(14)对应的位置之间连接有支撑架(15),所述鞍座主体(1)的顶部边缘处与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多组散热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鞍座底壳,包括鞍座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主体(1)的底部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钮(18)固定连接有滑块(2),所述滑块(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下端垂直连接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外壁一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螺栓(5),所述底座(3)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开口(10),且底座(3)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两个开口(10)嵌入连接有压板(6),所述压板(6)的两端均通过不锈钢合页转动连接有卡扣(7),所述滑块(2)的底部中心处垂直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底座(3)的顶部横向开设有滑槽(9),且滑块(2)通过滑槽(9)与底座(3)滑动连接,所述压板(6)的底部与底座(3)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1),所述压板(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8)相对应的限位槽(13),所述底座(3)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卡扣(7)对应的卡槽(12),且卡槽(12)位于开口(10)的下方,所述鞍座主体(1)内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4),所述鞍座主体(1)内底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且固定板(16)与两个第二弹簧(14)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邦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