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亚胺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685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膜在聚酰亚胺层(A)的单面(另一面为PET)或双面上具有聚酰亚胺层(B)(两层中间为PET),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层(A)含有颜料,聚酰亚胺层(B)含有平均粒径为2μm以上的填料,PET层中含有玻纤增强纤维,该聚酰亚胺膜的电绝缘、低成本、低光泽。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olyim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亚胺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酰亚胺,更特别地涉及特殊单体结构的聚酰亚胺。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属于耐热材料,具有极佳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及介电性能,并可应用于多种领域中。为了使聚酰亚胺具有更好的耐热性,优选采用芳香性单体。但大部分的芳香性的聚酰亚胺的溶解度不佳,或是难以维持稳定的粘度而存放不易。综上所述,目前极需新的聚酰亚胺组成以满足高溶解度与存放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由a摩尔份的第一双胺、b摩尔份的第二双胺、与100摩尔份的第一双酸酐共聚而成,其中第一双胺的结构如下:第二双胺的结构如下:第一双酸酐的结构如下:a+b=100,50≤a≤80,且20≤b≤50。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由a摩尔份的第一双胺、b摩尔份的第二双胺、c摩尔份的第一双酸酐、及d摩尔份的第二双酸酐共聚而成,其中第一双胺的结构如下:第二双胺的结构如下:第一双酸酐的结构如下:第二双酸酐的结构如下:a+b=c+d=100,50≤a≤80,20≤b≤50,60≤c<100,且0<d≤40。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给出实施例来说明,在下属实例中,提供了本专利技术若干实施方式和组成,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采用下述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对本专利技术所进行的变更、替换、改进依旧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取50摩尔份式2所示的双胺(39.47g)及50摩尔份式1所示的双胺(66.53g)溶于925.65ml的间甲酚中。接着将60摩尔份式3所示的双酸酐(89.64g)与40摩尔份式4所示的双酸酐(40.0g)加至上述间甲酚溶液中,再加入0.23g的异喹啉作为催化剂。先在室温下搅拌5分钟后,升温至220℃反应4小时。上述反应在降至室温后加入127.57g的甲苯及255.15g的间甲酚作为稀释剂。25℃下具有15%固含量的上述溶液的相对粘度为9125cps。将上述溶液置于室温下(约20℃至30℃之间)观察其粘度变化,其粘度与放置时间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可溶聚酰亚胺的溶液在长期放置后的相对粘度不会大幅改变。上述可溶聚酰亚胺的Tg为310℃,Td为512℃,可以薄膜烘烤制程50℃逐渐升温至200℃共100分钟来去除溶剂,即形成聚酰亚胺薄膜,测得破坏电压为6k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亚胺,由a摩尔份的第一双胺、b摩尔份的第二双胺、与100份的第一双酸酐共聚而成,其中该第一双胺的结构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由a摩尔份的第一双胺、b摩尔份的第二双胺、与100份的第一双酸酐共聚而成,其中该第一双胺的结构如下:该第二双胺的结构如下:该第一双酸酐的结构如下:a+b=100,52≤a≤82,且21≤b≤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其相对粘度为2000~6000cps。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在约15~25℃之间置放约1~150天后的相对粘度变化量约小于10%。4.一种聚酰亚胺,由a摩尔份的第一双胺、b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永刚程鹏鹏刘屹东
申请(专利权)人:慧迈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