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双轮边驱动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246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双轮边驱动桥结构,包括中间支架总成,四个C型臂及悬架系统,所述中间支架总成包括左、右两个承载座及连接承载座的中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承载座分别与中间支架两端连接形成整体无动力驱动桥壳,可以搭载双轮边(毂)电机,实现驱动功能,这样布置不仅可以减少动力单元占用车内空间,并且中间支架总成采用分体式U型设计,可以满足后桥低地板及通道宽的要求,实现整车从前们到后开门都能够低地板化,方便乘客上、下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轮边驱动桥结构能很好的适用于客车、卡车的需求,特别是新能源公交车辆的要求。

A New Energy Vehicle Double Wheel Side Drive Ax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双轮边驱动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驱动桥
,特别是一种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的双轮边驱动桥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驱动桥的驱动结构布置型式按工作特性分,可以归并为集中驱动桥和轮边驱动桥两大类。集中驱动桥是电机或发动机搭载减速器通过传动轴向两边车轮进行驱动;轮边驱动桥是两轮边各搭载一个轮边(毂)电机,通过减速器直接驱动车轮。近年来,节能环保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公交车因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而发展迅速。电动类新能源公交车,普遍采用集中驱动桥方案,即采用电机替代原发动机位置通过传动轴总成提供动力给整体式驱动桥主减速器,然后通过整体式驱动桥主减速器向两边车轮输入动力。现有电动类新能源公交车大多采用整体式驱动桥,受到整体式驱动桥主减结构、电机以及传动轴总成的限制,后桥位置的车内底板较高,不方便乘客上、下车,总体占用空间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边驱动桥结构,可以搭载双轮边(毂)电机,实现驱动功能,这样布置不仅可以减少动力单元占用车内空间,并且可以满足后桥低地板及通道宽的要求,实现整车从前门到后开门都能够低地板化,方便乘客上、下车。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边驱动桥结构,包括中间支架总成、四个C型臂及悬架系统,所述中间支架总成包括中间支架和左、右承载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个承载座总成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架的左、右两端形成一整体轮边驱动桥壳;所述四个C型臂分为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所述左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总成的前外表面连接,所述左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总成的后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总成的前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总成的后外表面连接;所述悬架系统包括两根主推力杆、两根纵向推力杆、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所述两根主推力杆的一端与中间支架的前侧面铰接,所述两根主推力杆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两根纵向推力杆的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承载座总成前侧铰接,所述两根纵向推力杆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另一端连接,所述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连接;所述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连接,所述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的上端与车架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的上平面低于或者高于所述左、右两个承载座中的用以安装左、右轮边电机的中心轴线。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承载座总成分别包括左、右承载座、左、右传感器支架、左、右加强板,所述左、右传感器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右承载座的后侧位置,所述左加强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左承载座中的左前侧板、左后侧板的下部连接,所述右加强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右承载座中的右前侧板、右后侧板的下部连接;所述左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中的左前侧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左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中的左后侧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中的右前侧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中的右后侧板的外表面连接;所述两根纵向推力杆的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承载座的前侧铰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支架的下部固定有一中间支架加强板。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右承载座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与轮边电机连接的接口装置。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边驱动桥结构,能适用于双轮边(毂)驱动,既有减少动力单元占用车内空间,并且可以满足后桥低地板及通道宽的要求。实现整车从前们到后开门都能够低地板化,方便乘客上、下车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新能源公交车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边驱动桥结构,包括左承载座总成1a,右承载座总成1b,中间支架2,中间支架加强板3,左传感器支架4a,右传感器支架4b,左后C型臂5a,左前C型臂5b,右前C型臂5c,右后C型臂5d,左侧加强板6a,右侧加强板6b,左主推力杆7a,右主推力杆7b,左纵向推力杆8a,右纵向推力杆8b,左后空气弹簧9a,左前空气弹簧9b,右前空气弹簧9c,右后空气弹簧9d,左后减振器10a,左前减震器10b,右前减震器10c,右后减震器10d。左承载座总成1a、右承载座总成1b通过紧固件与中间支架2的左右两端连接,形成整体式轮边驱动桥的主体结构。中间支架2总成采用U型设计,其中对于公交车而言,中间支架2的上平面低于左、右承载座1a、1b中的用以安装左、右轮边电机的中心轴线,满足公交车低地板和通道宽的要求。对于公交车而言,中间支架2的上平面高于左、右承载座1a、1b中的用以安装左、右轮边电机的中心轴线,满足公交车高地板和通道宽的要求。中间支架2采用箱体式设计并且在其底部还连接一块中间支架加强板3,起到制动系统防尘的作用。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方便后期的维修。左主推力杆7a、右主推力杆7b的一端对称铰接在中间支架2的前侧面上,左主推力杆7a、右主推力杆7b的另一端通过与车架铰接,其用于向车架传递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侧向和纵向力。在左承载座总成1a、右承载座总成1a的底面分别设置有左加强板6a、右加强板6a,用于提高所述左承载座总成1a和右承载座总成1b的结构强度,制动系统防尘还方便摩擦片售后更换,左轮边(毂)电机、右轮边(毂)电机可以搭载在左承载座总成1a、右承载座总成1b的内侧面上,形成双轮边(毂)电机驱动桥结构,达到整车驱动行驶的目的,制动系统装置连接在左承载座总成1a和右承载座总成1b内侧面上,启动汽车制动的目的。左纵向推力杆8a、右纵向推力杆8b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左承载座总成1a、右承载座总成1b上端的前侧位置,左纵向推力杆8a、右纵向推力杆8b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其主要用于向车架传递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纵向力。在左承载座总成1a和右承载座总成1b上端的后侧位置通过紧固件安装有左传感器支架4a和右传感器支架4b,主要用于防尘和保护传感器。左前C型臂5b的一端与左承载座总成1a的前侧下端通过紧固件相连,左前空气弹簧9b的下端和左前减震器10b的下端通过紧固件与左前C型臂5b的另一端相连,左前空气弹簧9b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双轮边驱动桥结构,包括中间支架总成、四个C型臂及悬架系统,所述中间支架总成包括中间支架和左、右承载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个承载座总成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架的左、右两端形成一整体轮边驱动桥壳;所述四个C型臂分为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所述左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总成的前外表面连接,所述左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总成的后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总成的前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总成的后外表面连接;所述悬架系统包括两根主推力杆、两根纵向推力杆、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所述两根主推力杆的一端与中间支架的前侧面铰接,所述两根主推力杆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两根纵向推力杆的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承载座总成前侧铰接,所述两根纵向推力杆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另一端连接,所述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连接;所述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连接,所述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的上端与车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双轮边驱动桥结构,包括中间支架总成、四个C型臂及悬架系统,所述中间支架总成包括中间支架和左、右承载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个承载座总成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中间支架的左、右两端形成一整体轮边驱动桥壳;所述四个C型臂分为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所述左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总成的前外表面连接,所述左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左承载座总成的后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前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总成的前外表面连接,所述右后C形臂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右承载座总成的后外表面连接;所述悬架系统包括两根主推力杆、两根纵向推力杆、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所述两根主推力杆的一端与中间支架的前侧面铰接,所述两根主推力杆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两根纵向推力杆的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承载座总成前侧铰接,所述两根纵向推力杆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臂、右后C形臂另一端连接,所述左前减震器、左后减震器、右前减震器、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连接;所述左前空气弹簧、左后空气弹簧、右前空气弹簧、右后空气弹簧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前C形臂、左后C形臂、右前C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详胡小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曼车辆部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