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08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属于汽车空气悬架系统技术领域,由托臂底座、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及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连接形成一体;所述托臂底座的两端以壳型凹槽结构分别延伸至前空气弹簧及后空气弹簧处,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上设有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托臂底座上还设有两个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壳型空气悬架托臂,整个结构设计成壳型,保持了零件关键位置的刚度均匀性,避免了零件过渡区域刚度的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风险,提高支架使用寿命;反作用杆拧紧处的空间设计成壳型,有效地避免托臂与气动扳手干涉的问题,提升装配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
本技术属于汽车空气悬架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
技术介绍
在商用车领域广泛应用的空气悬架系统中,车桥与空气弹簧之间一般都是采用托臂进行连接,所以托臂的可靠性、轻量化及装配工艺技术对整个悬架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影响空气悬架托臂使用寿命及轻量化技术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支架结构的设计。目前,传统空气悬架托臂结构为了加强其抗拉性能,主要以加强筋结构为主,但这种结构抗拉性能较差,在设计时不得不考虑加厚支架本身的厚度,使得托臂重量及成本加大,而且这种结构也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车辆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托臂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情况;由于托臂的装配空间有限,筋结构形式的托臂也不利于装配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以解决传统筋结构强度、成本及装配工艺的劣势,该结构形式保持了零件关键位置的刚度均匀性,避免了零件过渡区域刚度的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风险,提高支架使用寿命;反作用杆拧紧处的空间设计成壳型,有效地避免托臂与气动扳手干涉的问题,提升装配方便性。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由托臂底座11、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及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连接形成一体;其中,所述托臂底座11为带有四个连接孔的方形块,通过U形螺栓与车桥连接,托臂底座11的两端以壳型凹槽结构分别延伸至前空气弹簧及后空气弹簧处,所述的壳型凹槽结构分别为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及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上设有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用于连接横向稳定杆,托臂底座11上还设有两个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分别位于托臂底座11的外侧及中部,用于连接反作用杆。进一步地,所述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及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上均设有五条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为半圆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技术的壳型空气悬架托臂,整个结构设计成壳型,保持了零件关键位置的刚度均匀性,避免了零件过渡区域刚度的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风险,提高支架使用寿命;反作用杆拧紧处的空间设计成壳型,有效地避免托臂与气动扳手干涉的问题,提升装配方便性;2、本技术的托臂底座连接反作用杆;底座至前后空气弹簧连接处的结构是托臂受力最恶劣部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托臂断裂,因此将这部分结构通体设计成圆滑的壳型凹槽结构,保证其刚度的均匀性,避免应力集中,另外为保证这部分结构的强度,在其中间位置增加加强筋;底座与前空气弹簧连接部分集成了减振器下连接点结构,底座与后空气弹簧连接部分集成了稳定杆连接结构。3、本技术的壳型空气悬架托臂已经在牵引车得到实际应用,为整车结构可靠性、装配方便性设计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撑;4、本技术的壳型空气悬架托臂采用全新开发的壳型设计方案可使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空气悬架托臂重量降低10%;5、本技术的壳型空气悬架托臂在实现结构轻量化的同时,可使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空气悬架的使用可靠性提升20%。6、本技术的壳型空气悬架托臂使得装配更加方便,生产节拍提升5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的正视图;图4为传统空气悬架托臂与气动扳手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与气动扳手安装示意图;图中:壳型空气悬架托臂1、前空气弹簧2、后空气弹簧3、U形螺栓4、车桥5、反作用杆6、空气悬架支架7、托臂底座11、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由托臂底座11、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及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连接形成一体;其中,所述托臂底座11为带有四个连接孔的方形块,通过U形螺栓与车桥连接,托臂底座11的两端以壳型凹槽结构分别延伸至前空气弹簧及后空气弹簧处,所述的壳型凹槽结构分别为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及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上设有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用于连接横向稳定杆,托臂底座11上还设有两个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分别位于托臂底座11的外侧及中部,用于连接反作用杆。进一步地,所述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及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上均设有五条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为半圆形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壳型空气悬架托臂1的两端分别与前空气弹簧2、后空气弹簧3连接、中间通过U形螺栓4与车桥5连接,下部通过反作用杆6与空气悬架支架7连接,并且集成了横向稳定杆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传统空气悬架托臂在装配时,由于底座与后空气悬架连接处结构为筋结构,气动扳手无法避开该处的加强筋,出现3处干涉,导致托臂装配困难,装配方便性差;如图5所示,壳型空气悬架托臂在装配时,底座与后空气悬架连接处结构通体设计成壳型凹槽结构,避免了气动扳手与其装配干涉问题,有效地提高装配方便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其特征在于,由托臂底座(11)、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及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连接形成一体;其中,所述托臂底座(11)为带有四个连接孔的方形块,通过U形螺栓与车桥连接,托臂底座(11)的两端以壳型凹槽结构分别延伸至前空气弹簧及后空气弹簧处,所述的壳型凹槽结构分别为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及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上设有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用于连接横向稳定杆,托臂底座(11)上还设有两个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分别位于托臂底座(11)的外侧及中部,用于连接反作用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型空气悬架托臂,其特征在于,由托臂底座(11)、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反作用杆梯形连接臂(14)及横向稳定杆半圆形连接壳体(15)连接形成一体;其中,所述托臂底座(11)为带有四个连接孔的方形块,通过U形螺栓与车桥连接,托臂底座(11)的两端以壳型凹槽结构分别延伸至前空气弹簧及后空气弹簧处,所述的壳型凹槽结构分别为前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2)及后空气弹簧壳型凹槽连接体(13),后空气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世俊许长贺张春海孙禹吴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