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91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包括安装在车辆顶部的气囊壳体、设于气囊壳体内的气袋和气流引导构件;气袋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气流引导构件的一端与气囊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气袋的第二袋体连接,气袋充气膨胀后呈具有弹性的类U形,第一袋体伸展至车辆的挡风玻璃、仪表盘和乘员之间,第二袋体向乘员方向伸展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其使用小体积气袋就能对乘员形成大支撑面积,使安全气囊成本减低但保护性能提升。

A New Top-mounted Air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乘员的动能除被车体结构吸收外,乘员的动能主要被安全气囊、安全带、座椅等吸收,而安全气囊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部件。安全气囊越大,通过调整泄气孔可以让安全气囊更软,乘员损伤因而越小;安全气囊支撑面积越大,乘员受力越均匀,乘员损伤因而越小。为了更好保护乘员,传统安全气囊通常是尽可能将安全气囊体积变大,刚度变小。但是,安全气囊的体积变大会要求配备更大规格的气体发生器,气囊模块的体积和成本都会增加。同时,为了控制传统气囊体积,传统气囊对乘员的支撑区域通常只有乘员的头部和部分胸部区域,这样会造成乘员受力不均匀,乘员损伤增加。亟需设计一种仅需小体积气囊就能对乘员形成大支撑面积的安全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其使用小体积气袋就能对乘员形成大支撑面积,使安全气囊成本减低但保护性能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安装在车辆顶部的气囊壳体、设于所述气囊壳体内的气袋和气流引导构件;所述气袋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气流引导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袋的第二袋体连接,所述气袋充气膨胀后呈具有弹性的类U形,所述第一袋体伸展至车辆的挡风玻璃、仪表盘和乘员之间,所述第二袋体向乘员方向伸展开。上述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中,所述气袋充气膨胀后所述第一袋体向下伸展并呈类L型,所述第二袋体在所述气流引导构件的引导下向乘员方向和车顶方向伸展开并与所述第一袋体组合形成类U形气袋。上述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中,所述气流引导构件包括拉带和滑环,所述滑环设于所述第一袋体面向乘员的那一侧面上,所述拉带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壳体连接,所述拉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滑环后与所述气袋的第二袋体连接。上述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中,所述滑环设于所述第一袋体的中下部,所述拉带穿过所述滑环后与所述第二袋体的中上部连接。上述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中,所述拉带中穿过所述滑环后与所述第二袋体连接的拉带部分在所述气袋充气膨胀后呈水平状态。上述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中,所述拉带的长度可调。上述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中,所述拉带为长条形布带。上述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中,所述气袋充气膨胀后的第一袋体面向所述仪表盘的侧面呈类梯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正面碰撞事故发生时,气袋从气囊壳体弹出,气袋在气流引导构件的作用下形成一个U形支撑面,该支撑面能完美的与乘员的头部、胸部、大腿贴合,形成一个全包覆的支撑,乘员收到的冲击力更为分散;而且,U形气袋不仅可以通过本身的泄气进行缓冲,还能通过U形气袋的弹性势能进行缓冲,进而给乘员更好保护。本技术的顶置式安全气囊,其使用小体积气袋就能对乘员形成大支撑面积,使安全气囊成本减低但保护性能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充气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气囊壳体;21、第一袋体;22、第二袋体;3、挡风玻璃;4、仪表盘;5、乘员;61、拉带;62、滑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包括安装在车辆顶部的气囊壳体1、设于气囊壳体1内的气袋和气流引导构件;气袋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气流引导构件的一端与气囊壳体1连接,另一端与气袋的第二袋体22连接,气袋充气膨胀后呈具有弹性的类U形,第一袋体21伸展至车辆的挡风玻璃3、仪表盘4和乘员5之间,第二袋体22向乘员5方向伸展开;当正面碰撞事故发生时,气袋从气囊壳体1弹出,气袋在气流引导构件的作用下形成一个U形支撑面,该支撑面能完美的与乘员5的头部、胸部、大腿贴合,形成一个全包覆的支撑,乘员5收到的冲击力更为分散;而且,U形气袋不仅可以通过本身的泄气进行缓冲,还能通过U形气袋的弹性势能进行缓冲,进而给乘员5更好保护。如图1所示,优选地,气袋充气膨胀后第一袋体21向下伸展并呈类L型,第二袋体22在气流引导构件的引导下向乘员5方向和车顶方向伸展开并与第一袋体21组合形成类U形气袋。如图1所示,优选地,气流引导构件包括拉带61和滑环62,滑环62设于第一袋体21面向乘员5的那一侧面上,拉带61的一端与气囊壳体1连接,拉带61的另一端穿过滑环62后与气袋的第二袋体22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安全气囊充气膨胀展开后形状可以持续稳定,实现自我支撑功能。如图1所示,优选地,滑环62设于第一袋体21的中下部,拉带61穿过滑环62后与第二袋体22的中上部连接,这样可以使安全气囊充气膨胀展开后呈现的U形更稳定。更优选地,拉带61中穿过滑环62后与第二袋体22连接的拉带部分在气袋充气膨胀后呈水平状态。优选地,拉带61的长度可调,例如可以根据车型、挡风玻璃3、仪表盘4等的角度和位置、乘员5的空间大小进行调整,以保证安全气囊的支撑位置、支撑角度和支撑力度适当合理。如图1所示,优选地,拉带61为长条形布带,这样可以使拉带61对气袋更均匀地施加拉力,进而使安全气囊充气膨胀展开后形状可以持续稳定,实现自我支撑功能。如图1所示,优选地,气袋充气膨胀后的第一袋体21面向仪表盘4的侧面呈类梯形,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安全气囊充气膨胀展开后的形状持续稳定,而且还可以使安全气囊从仪表盘4处得到支撑力,使U形气袋的泄气过程稳定,对乘员5进行更好的保护。综上,本技术的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正面碰撞事故发生时,气袋从气囊壳体1弹出,气袋在气流引导构件的作用下形成一个U形支撑面,该支撑面能完美的与乘员5的头部、胸部、大腿贴合,形成一个全包覆的支撑,乘员5收到的冲击力更为分散;而且,U形气袋不仅可以通过本身的泄气进行缓冲,还能通过U形气袋的弹性势能进行缓冲,进而给乘员5更好保护。本技术的顶置式安全气囊,其使用小体积气袋就能对乘员5形成大支撑面积,使安全气囊成本减低但保护性能提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安装在车辆顶部的气囊壳体、设于所述气囊壳体内的气袋和气流引导构件;所述气袋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气流引导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袋的第二袋体连接,所述气袋充气膨胀后呈具有弹性的类U形,所述第一袋体伸展至车辆的挡风玻璃、仪表盘和乘员之间,所述第二袋体向乘员方向伸展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安装在车辆顶部的气囊壳体、设于所述气囊壳体内的气袋和气流引导构件;所述气袋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气流引导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气囊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袋的第二袋体连接,所述气袋充气膨胀后呈具有弹性的类U形,所述第一袋体伸展至车辆的挡风玻璃、仪表盘和乘员之间,所述第二袋体向乘员方向伸展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充气膨胀后所述第一袋体向下伸展并呈类L型,所述第二袋体在所述气流引导构件的引导下向乘员方向和车顶方向伸展开并与所述第一袋体组合形成类U形气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顶置式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构件包括拉带和滑环,所述滑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静郑颢谢文风王玉超欧阳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