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及调高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318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及调高方法,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包括控制阀组以及设置在各车桥两端的油气悬架,油气悬架包括上横臂、下横臂和油气弹簧,上横臂和下横臂的里外端对应与车架和轮组铰接,油气弹簧的上下端与车架和上横臂铰接,多个车桥分为前桥组和后桥组,前桥组左侧的油气弹簧通过前桥左油管相互连通,前桥组右侧的油气弹簧通过前桥右油管相互连通,后桥组左侧的油气弹簧通过后桥左油管相互连通,后桥组右侧的油气弹簧通过后桥右油管相互连通,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和后桥右油管分别与控制阀组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调高方法具有流程简单、逻辑合理、可靠性高的优点。

Independent Suspension Elevation System and Elevation Method for Multi-axle Heav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及调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及调高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底盘的分系统,悬架系统设置在车身与车轮之间,起着缓冲路面冲击、衰减车身振动和导向车轮跳动的重要作用。对于多轴重型车辆而言,因空满载变化大、行驶路况复杂等特点对悬架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行驶通过性,多轴重型车辆常设有调高系统,但现有的调高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还存着结构复杂、功能单一、适应性差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或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及调高方法,调高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可满足多轴重型车辆在多种工况下的车身调高需求;调高方法具有流程简单、逻辑合理、可靠性高的优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多轴重型车辆设有多个车桥,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包括控制阀组以及设置在各车桥两端的油气悬架,所述油气悬架包括上横臂、下横臂和油气弹簧,上横臂和下横臂的里端分别与车架铰接,上横臂和下横臂的外端分别与轮组铰接,油气弹簧的下端与上横臂铰接,油气弹簧的上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多个车桥分为前桥组和后桥组,前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前桥左油管相互连通,前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前桥右油管相互连通,后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后桥左油管相互连通,后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后桥右油管相互连通,所述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和后桥右油管分别与控制阀组连接,控制阀组通过供油管和回油管与高压油源连接。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油气悬架采用油气分离结构,所述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和后桥右油管上分别设有蓄能器,蓄能器充有氮气。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和后桥右油管上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上横臂包括上前支臂和上后支臂,上前支臂和上后支臂的里端分别与车架铰接,上前支臂和上后支臂的外端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轴套体,轴套体与轮组连接。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上前支臂和上后支臂形成八字型,上前支臂和上后支臂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油气弹簧铰接。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下横臂包括下前支臂和下后支臂,下前支臂和下后支臂的里端分别与车架铰接,下前支臂和下后支臂的外端对应与轮组的两侧铰接。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下前支臂和下后支臂形成八字型,下前支臂和下后支臂之间设有第二连接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下前支臂和下后支臂之间还设有挡块,挡块和车架之间设有悬架限位器。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中,所述多个车桥设有八个,其中,前四个车桥为前桥组,后四个车桥为后桥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述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的调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单点调高时,通过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或后桥右油管单独向对应的油气弹簧充放油,直至车身达到需要的高度;二、公路行驶时,通过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和后桥右油管同时向各自对应的油气弹簧充放油,直至车身高度达到满载静平衡位置;三、铁路运输时,通过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和后桥右油管同时向各自对应的油气弹簧充放油,直至车身高度达到最低位置;所述公路行驶是指车辆行驶在公路上的工况,所述铁路运输是指车辆停放在火车上进行运输的工况,所述满载静平衡位置是指车辆满载时的最佳高度位置。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及调高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多轴重型车辆设有多个车桥,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包括控制阀组以及设置在各车桥两端的油气悬架,本专利技术通过让油气悬架设置上横臂、下横臂和油气弹簧,使上横臂和下横臂的里端分别与车架铰接,使上横臂和下横臂的外端分别与轮组铰接,使油气弹簧的下端与上横臂铰接,使油气弹簧的上端与车架铰接;并使多个车桥分为前桥组和后桥组,让前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前桥左油管相互连通,让前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前桥右油管相互连通,让后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后桥左油管相互连通,让后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通过后桥右油管相互连通,且使前桥左油管、前桥右油管、后桥左油管和后桥右油管分别与控制阀组连接,使控制阀组通过供油管和回油管与高压油源连接。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让前桥组左侧的所有油气弹簧相互连通,让前桥组右侧的所有油气弹簧相互连通,让后桥组左侧的所有油气弹簧相互连通,让后桥组右侧的所有油气弹簧相互连通,就形成了四点支撑结构,并通过控制阀组单独控制各支撑点油气弹簧的充放油或同时控制四个支撑点油气弹簧的充放油,即可实现单点调高和整体调高的技术目的,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调高方便的特点。同时这一结构还起到了平衡悬架作用,使各桥载荷较为均衡,且可避免车辆在恶劣路面上行驶时单桥过载或车轮悬空的情况;而当单个悬架受到冲击时,又会将载荷均分到与其连通的其它油气弹簧,减小了由路面传递至车架的冲击载荷,增强了减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的调高方法,具有流程简单、逻辑合理、可靠性高的优点。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及调高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的液压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中油气悬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多轴重型车辆设有多个车桥,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包括控制阀组1以及设置在各车桥两端的油气悬架2。让油气悬架2设置上横臂21、下横臂22和油气弹簧23。使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里端分别与车架101铰接,使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外端分别与轮组102铰接,使油气弹簧23的下端与上横臂21铰接,使油气弹簧23的上端与车架铰接。让多个车桥分为前桥组和后桥组,使前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前桥左油管24相互连通,使前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前桥右油管25相互连通,使后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后桥左油管26相互连通,使后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后桥右油管27相互连通,并使前桥左油管24、前桥右油管25、后桥左油管26和后桥右油管27分别与控制阀组1连接,使控制阀组1通过供油管和回油管与高压油源连接。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让前桥组左侧的所有油气弹簧23相互连通,让前桥组右侧的所有油气弹簧23相互连通,让后桥组左侧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所述多轴重型车辆设有多个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包括控制阀组(1)以及设置在各车桥两端的油气悬架(2),所述油气悬架(2)包括上横臂(21)、下横臂(22)和油气弹簧(23),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里端分别与车架铰接,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外端分别与轮组铰接,油气弹簧(23)的下端与上横臂(21)铰接,油气弹簧(23)的上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多个车桥分为前桥组和后桥组,前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前桥左油管(24)相互连通,前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前桥右油管(25)相互连通,后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后桥左油管(26)相互连通,后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后桥右油管(27)相互连通,所述前桥左油管(24)、前桥右油管(25)、后桥左油管(26)和后桥右油管(27)分别与控制阀组(1)连接,控制阀组(1)通过供油管和回油管与高压油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所述多轴重型车辆设有多个车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包括控制阀组(1)以及设置在各车桥两端的油气悬架(2),所述油气悬架(2)包括上横臂(21)、下横臂(22)和油气弹簧(23),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里端分别与车架铰接,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外端分别与轮组铰接,油气弹簧(23)的下端与上横臂(21)铰接,油气弹簧(23)的上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多个车桥分为前桥组和后桥组,前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前桥左油管(24)相互连通,前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前桥右油管(25)相互连通,后桥组左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后桥左油管(26)相互连通,后桥组右侧所有油气悬架的油气弹簧(23)通过后桥右油管(27)相互连通,所述前桥左油管(24)、前桥右油管(25)、后桥左油管(26)和后桥右油管(27)分别与控制阀组(1)连接,控制阀组(1)通过供油管和回油管与高压油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悬架采用油气分离结构,所述前桥左油管(24)、前桥右油管(25)、后桥左油管(26)和后桥右油管(27)上分别设有蓄能器(28),蓄能器(28)充有氮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轴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调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左油管(24)、前桥右油管(25)、后桥左油管(26)和后桥右油管(27)上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2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辆的独立悬架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臂(21)包括上前支臂(211)和上后支臂(212),上前支臂(211)和上后支臂(212)的里端分别与车架铰接,上前支臂(211)和上后支臂(212)的外端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轴套体(213),轴套体(213)与轮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车辆的独立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伟单红波刘懿敏胡文俊吴学雷赵焱明胡习明杨波高炬王忠杨运岭王中峰曾祥斌赵民姜思荣王旭杨必武赵敬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