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664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28
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包括车架,还包括提升桥,板簧、举升气囊和承载气囊,所述承载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座设置在车架下方,所述承载气囊下方设有下支座,所述提升桥通过下支座连接所述承载气囊的下端,所述承载气囊和所述上支座之间设有缓冲块,所述车架下方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举升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板连接所述提升桥,下端通过下支板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桥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提升桥和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导向杆,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获取车身高度信息的高度传感器。其结构简单,提高了悬架系统强度及车辆行驶稳定性,降低了制造费用。

A lifting device for air suspension of Tra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半挂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扭矩,并且缓冲路面不平或车况不佳传递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并保证汽车平顺的行驶。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年限、降低油耗、减轻轮胎磨损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与操作性,许多牵引车和半挂车都采用了空气悬架提升装置,常见的空气悬架提升装置多采用气室提升,提升距离小、重量大、结构复杂,其为刚性连接,噪音大、易磨损,后期维护困难。且传统的空气悬架的控制模式是采用机械高度阀,通过高度阀阀门的开启调节对空气悬架气囊的充放气,从而保持车辆恒定的行驶高度。但是,机械式高度阀的控制方式简单、动作误差较大、功能模式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整车的脱挂方便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行驶安全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等要求。因此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此技术是在对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技术中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强度高抗压的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包括车架,还包括提升桥,板簧、举升气囊和承载气囊,所述承载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座设置在车架下方,所述承载气囊下方设有下支座,所述提升桥通过下支座连接所述承载气囊的下端,所述承载气囊和所述上支座之间设有缓冲块,所述车架下方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举升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板连接所述提升桥,下端通过下支板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桥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提升桥和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导向杆,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获取车身高度信息的高度传感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杆的两端通过吊臂分别铰接在所述提升桥和所述车架下方的后支架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载气囊和所述举升气囊上均设有气孔和控制气孔进气量和出气量的电磁阀。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提升桥上设有板簧连接孔,所述板簧连接孔的孔壁上设有耐磨垫块。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的两侧和所述车架之间均固定焊接有加强板。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支架呈L形,所述下支板连接在其横向支架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前后支架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车架进行固定;在前后支架和车架之间设置三角形加强板使得和车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强,且整个悬挂架还具有重量轻、便于维护等优点;在提升桥上设置板簧连接孔,并在孔内设置耐磨垫块,解决了提升桥和板簧之间的连接问题,使得摩擦磨损降低,极大延长了板簧的使用寿命及工作稳定性;设置板簧和导向杆,其中板簧起主导向作用,导向杆起辅助导向的作用,使用时,通过减小举升气囊和增大承载气囊的压力来使提升桥降落,使提升桥承载,由于增加了主副导向装置,从而有效避免了车辆在不平路面和转向时气囊发生横向变形,防止出现提升桥左右摆动、提升桥定位不良以致行驶稳定性差的情况,同时消除气囊倾斜严重、极易磨损和使用寿命低的现象,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驾驶室内设有用于显示和设置所述车身高度信息的控制模块,所述高度传感器、电磁阀和控制模块之间通过数据电缆连接,高度传感器将所述车身高度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并根据所述显示及控制模块所设置的车身高度设置信息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以对挂车的空气悬架中气囊进行充放气,进而实现对挂车车身高度的手动或自动调节,以适应不同路面状况和适应车速的要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采用电磁阀替代传统机械高度阀,极大的减小了充放气操作的误差,配合主控制器的实时控制,进一步满足了卡车与挂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行驶安全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适应恶劣路况,且对路面的损害可降到最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板簧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控制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如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包括车架1,还包括提升桥2,板簧3、举升气囊4和承载气囊5,所述承载气囊5的上端通过上支座6设置在车架1下方,所述承载气囊5下方设有下支座7,所述提升桥2通过下支座7连接所述承载气囊5的下端,所述承载气囊5和所述上支座6之间设有缓冲块8,所述车架1下方设有前支架9和后支架10,所述前支架9呈L形,所述举升气囊4的上端通过上支板11连接所述提升桥2,下端通过下支板12连接在所述前支架9的横向支架上,所述板簧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桥2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9上,所述提升桥2上设有板簧连接孔13,所述板簧连接孔13的孔壁上设有耐磨垫块14。所述提升桥2和所述车架1之间还设有导向杆15,所述导向杆15的两端通过吊臂151分别铰接在所述提升桥2和所述车架1下方的后支架上10。所述车架1上设有用于获取车身高度信息的高度传感器16,所述承载气囊5和所述举升气囊4上均设有气孔和控制气孔进气量和出气量的电磁阀17。所述前支架9和所述后支架10的两侧和所述车架1之间均固定焊接有加强板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前后支架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车架1进行固定;在前后支架和车架1之间设置三角形加强板18使得和车架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强,且整个悬挂架还具有重量轻、便于维护等优点;在提升桥2上设置板簧连接孔13,并在孔内设置耐磨垫块14,解决了提升桥2和板簧3之间的连接问题,使得摩擦磨损降低,极大延长了板簧3的使用寿命及工作稳定性;设置板簧3和导向杆15,其中板簧3起主导向作用,导向杆15起辅助导向的作用,使用时,通过减小举升气囊4和增大承载气囊5的压力来使提升桥2降落,使提升桥2承载压力,由于增加了主副导向装置,从而有效避免了车辆在不平路面和转向时气囊发生横向变形,防止出现提升桥2左右摆动、提升桥2定位不良以致行驶稳定性差的情况,同时消除气囊倾斜严重、极易磨损和使用寿命低的现象,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驾驶室内设有用于显示和设置所述车身高度信息的控制模块19,所述高度传感器16、电磁阀17和控制模块19之间通过数据电缆连接,高度传感器16将所述车身高度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19,并根据所述显示及控制模块19所设置的车身高度设置信息控制所述电磁阀17的开启或关闭,以对挂车的空气悬架中的两种气囊进行充放气,进而实现对挂车车身高度的手动或自动调节,以适应不同路面状况和适应车速的要求。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采用电磁阀替代传统机械高度阀,极大的减小了充放气操作的误差,配合主控制器的实时控制,进一步满足了卡车与挂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行驶安全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适应恶劣路况,且对路面的损害可降到最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桥,板簧、举升气囊和承载气囊,所述承载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座设置在车架下方,所述承载气囊下方设有下支座,所述提升桥通过下支座连接所述承载气囊的下端,所述承载气囊和所述上支座之间设有缓冲块,所述车架下方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举升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板连接所述提升桥,下端通过下支板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桥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提升桥和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导向杆,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获取车身高度信息的高度传感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桥,板簧、举升气囊和承载气囊,所述承载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座设置在车架下方,所述承载气囊下方设有下支座,所述提升桥通过下支座连接所述承载气囊的下端,所述承载气囊和所述上支座之间设有缓冲块,所述车架下方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举升气囊的上端通过上支板连接所述提升桥,下端通过下支板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提升桥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上,所述提升桥和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导向杆,所述车架上设有用于获取车身高度信息的高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车空气悬架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永立王东宁闫家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格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