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486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包括前保险杠、预警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前保险杠位于客车车头端,所述预警机构位于客车车尾端上方,所述保护机构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所述前保险杠内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上方和下方均水平安装有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多次缓冲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客车发生碰撞时对客车以及车上人员的损坏,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生命和财产安全,尽量避免后车刹车不及时在该处出现二次交通事故,同时尾部的保护气囊能够在后车不注意情况下二次事故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保护客车车尾和客车的安全。

A Bus Front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防撞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汽车的越来越普及,人们出行大多由汽车代替,而每一天都发生大量的交通事故,其中客车作为汽车中载客量较大的一位,其在发生交通事故与其它车辆碰撞时,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现有客车在驾驶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则会对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造成极大的危险,同时在出现交通事故停下时,后续车辆的驾驶往往会出现追尾和二次事故的发生,大大的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客车在驾驶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则会对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造成极大的危险,同时在出现交通事故停下时,后续车辆的驾驶往往会出现追尾和二次事故的发生,大大的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包括前保险杠、预警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前保险杠位于客车车头端,所述预警机构位于客车车尾端上方,所述保护机构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所述前保险杠内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上方和下方均水平安装有滑杆,两侧所述滑杆分别贯穿于滑板两端,所述滑板一侧和前保险杠内侧通过若干个弹簧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另一侧通过连接梁和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一侧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座,两端所述连接座与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若干个限位栓连接,所述安装座另一侧等间隔设置有第一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座,所述第二缓冲座一侧两端均安装有导杆,两端所述导杆分别贯穿过第一缓冲座和安装座两端,且位于第一缓冲座和安装座贯穿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缓冲座一侧安装有泡沫垫,所述第二缓冲座一侧安装有橡胶垫。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警机构包括显示屏和应急灯,所述显示屏安装在客车车尾端上方,所述显示屏一侧对称安装有应急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气囊、连接管道和气泵,所述保护气囊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所述气泵通过连接管道与保护气囊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梁顶侧安装有碰撞传感器,且碰撞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且PLC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显示屏、应急灯和气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板和滑杆活动连接,所述导杆另一端设置有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缓冲座与客车螺栓固定连接。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的使用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前保险杠、预警机构和保护机构分别安装在客车的固定位置,并与客车的电路连接;步骤二:当客车车头碰撞时,前保险杠首先发生碰撞,碰撞瞬间,前保险杠向内侧移动具有瞬间冲撞力,第二连接板与连接座在冲撞力作用下相互交错撞断限位栓,通过限位栓抵消部分冲撞力,同时前保险杠压缩弹簧,促使第一连接板向内侧移动,通过滑板和滑杆保证移动的水平性,抵消剩余部分冲撞力,剩余冲撞力通过前保险杠传递给安装座,安装座沿着导杆撞断限位块的同时冲撞在第一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座上,通过泡沫垫和橡胶垫缓冲最后的冲撞力;步骤三:撞击的同时,连接梁上的碰撞传感器将碰撞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预警机构的显示屏打出警告语和应急灯发亮以及保护机构的气泵工作通过连接管道往保护气囊内部充气,撞击后对后车起到预防和警示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当客车车头碰撞时,前保险杠首先发生碰撞,碰撞瞬间,前保险杠向内侧移动具有瞬间冲撞力,第二连接板与连接座在冲撞力作用下相互交错撞断限位栓,通过限位栓抵消部分冲撞力,同时前保险杠压缩弹簧,促使第一连接板向内侧移动,通过滑板和滑杆保证移动的水平性,抵消剩余部分冲撞力,剩余冲撞力通过前保险杠传递给安装座,安装座沿着导杆撞断限位块的同时冲撞在第一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座上,通过泡沫垫和橡胶垫缓冲最后的冲撞力,能够多次缓冲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客车发生碰撞时对客车以及车上人员的损坏,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事故发生后,通过连接梁上的碰撞传感器将碰撞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预警机构的显示屏打出警告语和应急灯发亮以及保护机构的气泵工作通过连接管道往保护气囊内部充气,通过客车尾部较高位置的显示屏的警告语和应急灯发亮能够远距离提醒后车该处发生交通事故,尽量避免后车刹车不及时在该处出现二次交通事故,同时尾部的保护气囊能够在后车不注意情况下二次事故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保护客车车尾和客车的安全。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前保险杠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前保险杠安装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警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保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保险杠;2、预警机构;3、保护机构;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弹簧;7、滑杆;8、滑槽;9、连接座;10、限位栓;11、滑板;12、安装座;13、连接梁;14、第一缓冲座;15、泡沫垫;16、第二缓冲座;17、橡胶垫;18、导杆;19、限位块;20、显示屏;21、应急灯;22、保护气囊;23、连接管道;24、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预警机构2和保护机构3,前保险杠1位于客车车头端,预警机构2位于客车车尾端上方,最大高度的对后方远距离的车辆进行预警,保护机构3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对客车的车尾下部进行保护,前保险杠1内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4内侧开设有滑槽8,滑槽8内部上方和下方均水平安装有滑杆7,两侧滑杆7分别贯穿于滑板11两端,滑板11一侧和前保险杠1内侧通过若干个弹簧6两端固定连接,通过弹簧6的弹性形变对冲撞力进行抵消,滑板11另一侧通过连接梁13和安装座12固定连接,安装座12一侧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座9,两端连接座9与两侧第二连接板5通过若干个限位栓10连接,在冲撞时,连接座9冲断限位栓10,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在正常情况下,连接座9和第二连接板5通过限位栓10限位固定的,安装座12另一侧等间隔设置有第一缓冲座14和第二缓冲座16,第二缓冲座16一侧两端均安装有导杆18,两端导杆18分别贯穿过第一缓冲座14和安装座12两端,且位于第一缓冲座14和安装座12贯穿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9,第一缓冲座14一侧安装有泡沫垫15,通过泡沫垫15特性抵消缓冲冲撞力,第二缓冲座16一侧安装有橡胶垫17,通过橡胶垫17特性抵消缓冲冲撞力。预警机构2包括显示屏20和应急灯21,显示屏20安装在客车车尾端上方,显示屏20一侧对称安装有应急灯21,能够在高处向车后的车辆预警。保护机构3包括保护气囊22、连接管道23和气泵24,保护气囊22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气泵24通过连接管道23与保护气囊22连接,通过气泵24在事故发生时往保护气囊22内充气,在二次事故发生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连接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1)、预警机构(2)和保护机构(3),所述前保险杠(1)位于客车车头端,所述预警机构(2)位于客车车尾端上方,所述保护机构(3)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所述前保险杠(1)内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4)内侧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部上方和下方均水平安装有滑杆(7),两侧所述滑杆(7)分别贯穿于滑板(11)两端,所述滑板(11)一侧和前保险杠(1)内侧通过若干个弹簧(6)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板(11)另一侧通过连接梁(13)和安装座(1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12)一侧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座(9),两端所述连接座(9)与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5)通过若干个限位栓(10)连接,所述安装座(12)另一侧等间隔设置有第一缓冲座(14)和第二缓冲座(16),所述第二缓冲座(16)一侧两端均安装有导杆(18),两端所述导杆(18)分别贯穿过第一缓冲座(14)和安装座(12)两端,且位于第一缓冲座(14)和安装座(12)贯穿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9),所述第一缓冲座(14)一侧安装有泡沫垫(15),所述第二缓冲座(16)一侧安装有橡胶垫(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1)、预警机构(2)和保护机构(3),所述前保险杠(1)位于客车车头端,所述预警机构(2)位于客车车尾端上方,所述保护机构(3)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所述前保险杠(1)内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4)内侧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部上方和下方均水平安装有滑杆(7),两侧所述滑杆(7)分别贯穿于滑板(11)两端,所述滑板(11)一侧和前保险杠(1)内侧通过若干个弹簧(6)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板(11)另一侧通过连接梁(13)和安装座(1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12)一侧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座(9),两端所述连接座(9)与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5)通过若干个限位栓(10)连接,所述安装座(12)另一侧等间隔设置有第一缓冲座(14)和第二缓冲座(16),所述第二缓冲座(16)一侧两端均安装有导杆(18),两端所述导杆(18)分别贯穿过第一缓冲座(14)和安装座(12)两端,且位于第一缓冲座(14)和安装座(12)贯穿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9),所述第一缓冲座(14)一侧安装有泡沫垫(15),所述第二缓冲座(16)一侧安装有橡胶垫(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机构(2)包括显示屏(20)和应急灯(21),所述显示屏(20)安装在客车车尾端上方,所述显示屏(20)一侧对称安装有应急灯(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3)包括保护气囊(22)、连接管道(23)和气泵(24),所述保护气囊(22)位于客车车尾端下方,所述气泵(24)通过连接管道(2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孙全胜罗丹李腾陈南虎朱帅石岛闻鹏金龙布姚志章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汽瑞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