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强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923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框、缓冲装置、连接组件,所述防撞框包括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所述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通过缓冲装置连接,所述外层防护框为磁性材料,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层防护框上用于所述防撞装置与车辆连接。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减震缓冲效果好,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减少车辆相撞的力量和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相撞时的冲击力,保证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

A Vehicle Anti-colli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防撞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产量和销量的逐年递增,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使得马路上的情况更加复杂,车辆的碰撞事故也越发频繁。为了提高车辆的抗撞击能力,减少维护费用,部分汽车安装了保险杠进行车头和尾部的防撞保护。而目前的汽车自动防撞系统,是采用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执行机构等装置,通过发出警报,提醒司机刹车,或通过锁死方向盘,自动刹车等方式,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车辆相撞。但是对于没有上述装置的车辆或者虽有以上装置仍然不能避免撞车的情况下,则此时的车辆完全处于无保护的状态,只能任凭车辆相撞。本专利提供一种新型防护装置,可以在车辆相撞时,通过外力作用,减少车辆相撞的力量和强度,从而起到保护车辆及人员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减震缓冲效果好的车辆防撞装置,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减少车辆相撞的力量和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相撞时的冲击力,保证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框、缓冲装置、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框包括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所述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通过缓冲装置连接,所述外层防护框为磁性材料,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层防护框上用于所述防撞装置与车辆连接。具体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簧式螺线管和电源,所述弹簧式螺线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弹簧式螺线管电连接,所述弹簧式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性,且所述弹簧式螺线管靠近外层防护框一端的磁极与外层防护框靠近弹簧式螺线管一侧的磁极相同。具体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弹簧、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内层防护框固定,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板和外层防护框连接,缓冲板为磁性材料,且所述外层防护框靠近缓冲板一侧的磁极与缓冲板靠近外层防护框一侧的磁极相同。具体的,所述外层防护框和所述缓冲板均为钕铁硼磁铁材料。具体的,所述防撞框的宽度为10-50cm。具体的,所述车辆防撞装置可固定安装在车辆外壳上,或与车辆活动式连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车辆防撞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减震缓冲效果好,适合各种车辆安装,且方便组装和运输,操作便捷,在汽车发生撞击时,防撞装置首先和被撞物体接触,防撞装置中磁场由同性相斥产生的推力和弹簧共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相撞时的冲击力,保证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在多车相撞时,假如相撞的车均安装本专利技术车辆防撞装置,不仅可以对被撞车辆的单向保护,而且通过防撞装置中磁场由同性相斥产生的推力和弹簧共同作用,还可起到对相撞车辆之间进行双向保护,多车之间进行多向保护的作用,防撞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零件名称和序号:1-外层防护框,2-内层防护框,3-弹簧式螺线管,4-缓冲板,5-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辆防撞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框、缓冲装置、连接组件,防撞框包括内层防护框2和外层防护框1,内层防护框2和外层防护框1通过缓冲装置连接,缓冲装置包括弹簧式螺线管3和电源,弹簧式螺线管3的两端分别与内层防护框2和外层防护框1连接,电源与弹簧式螺线管3电连接,外层防护框1为磁性材料,连接组件设置在内层防护框2上用于防撞装置与车辆连接;其中,弹簧式螺线管3通电后产生磁性,且弹簧式螺线管3靠近外层防护框1一端的磁极与外层防护框1靠近弹簧式螺线管3一侧的磁极相同。优选的,外层防护框为钕铁硼磁铁材料,防撞框的宽度为10-50cm,车辆防撞装置可固定安装在车辆外壳上,或与车辆活动式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如下:本车辆防撞装置安装时,防护框根据不同车辆的外型,采用长方形无棱角方形边框,根据防护需要,在车头和车尾部分各设置30-50cm的长度,在车辆两侧设置10cm的长度,且安装时,各部位防撞装置安装的高度应尽可能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保证防护框的磁性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缓冲装置的吸收功能也才能发挥保护功能。安装完成后,将缓冲装置的电源开关打开,弹簧式螺线管通电后产生防护所需要的磁性,当两车相撞时,车辆首先接触防撞装置,而防撞装置由于设置了缓冲装置和有磁性的外层防护框1,且缓冲装置的磁极与外层防护框1的磁极相同,根据同性相斥的原理,车辆防撞装置即可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两车的全力相撞,同时,在这种推力无法完全制止相撞的情况下,缓冲装置采用的弹簧式螺线管3由于其弹簧式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吸收一部分相撞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在车辆相撞时减少冲撞的冲击力,保证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多车相撞时,假如相撞的车均安装本专利技术车辆防撞装置,不仅可以对被撞车辆的单向保护,而且通过防撞装置中磁场由同性相斥产生的推力和弹簧共同作用,还可起到对相撞车辆之间进行双向保护,多车之间进行多向保护的作用,防撞效果更好。实施例2参见附图2,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框、缓冲装置、连接组件,防撞框包括内层防护框2和外层防护框3,内层防护框2和外层防护框3通过缓冲装置连接,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弹簧5和缓冲板4,缓冲板4与内层防护框2固定,缓冲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板4和外层防护框1连接,外层防护框1和缓冲板4均为磁性材料,且外层防护框1靠近缓冲板4一侧的磁极与缓冲板4靠近外层防护框1一侧的磁极相同,连接组件设置在内层防护框上用于防撞装置与车辆连接。优选的,外层防护框1和缓冲板4均为钕铁硼磁铁材料,防撞框的宽度为10-50cm,车辆防撞装置可固定安装在车辆外壳上,或与车辆活动式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如下:本车辆防撞装置安装时,防护框根据不同车辆的外型,采用长方形无棱角方形边框,根据防护需要,在车头和车尾部分各设置30-50cm的长度,在车辆两侧设置10cm的长度,且安装时,各部位防撞装置安装的高度应尽可能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保证防护框的磁性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缓冲装置的吸收功能也才能发挥保护功能。安装完成后,当两车相撞时,车辆首先接触防撞装置,而防撞装置由于设置了缓冲装置和有磁性的外层防护框1,且缓冲装置的磁极与外层防护框1的磁极相同,根据磁性同性相斥的原理,车辆防撞装置即可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两车的全力相撞,同时,在这种推力无法完全制止相撞的情况下,缓冲装置采用的缓冲弹簧5还可以进一步吸收一部分相撞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在车辆相撞时减少冲撞的冲击力,保证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多车相撞时,假如相撞的车均安装本专利技术车辆防撞装置,不仅可以对被撞车辆的单向保护,而且通过防撞装置中磁场由同性相斥产生的推力和弹簧共同作用,还可起到对相撞车辆之间进行双向保护,多车之间进行多向保护的作用,防撞效果更好。以上所述仅为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框、缓冲装置、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框包括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所述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通过缓冲装置连接,所述外层防护框为磁性材料,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层防护框上用于所述防撞装置与车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框、缓冲装置、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框包括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所述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通过缓冲装置连接,所述外层防护框为磁性材料,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层防护框上用于所述防撞装置与车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簧式螺线管和电源,所述弹簧式螺线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层防护框和外层防护框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弹簧式螺线管电连接,所述弹簧式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性,且所述弹簧式螺线管靠近外层防护框一端的磁极与外层防护框靠近弹簧式螺线管一侧的磁极相同。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强张殊琪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