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后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11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后保险杠,包括后保险杠下本体和两个结构对称的后保险杠上本体;每一后保险杠上本体上在与后保险杠下本体相对接的边缘设有单片卡、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后保险杠下本体上在与后保险杠上本体相对接的边缘设有与单片卡对应配合的卡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销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后保险杠上本体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用螺钉连接,后保险杠上本体还通过第二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用螺钉、簧片螺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模具的设计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一致性好,维修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后保险杠
本技术属于后保险杠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后保险杠。
技术介绍
现有后保险杠一般都采用整体设计,即一副模具直接出模。为了使后保险杠上呈现不同的颜色,一般都采用遮蔽喷涂的方式。将后保险杠的一部分使用遮蔽膜进行覆盖遮蔽,在未遮蔽的部分进行喷涂。但是这种遮蔽喷涂的方式,工艺比较繁琐,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整体模具较大,加工困难。另外,若后保险杠的某一部分被刮伤或撞坏,需要更换整个后保险杠,售后更换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分体式后保险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后保险杠,能降低模具的设计难度,并能提高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一致性好,维修成本较低。本技术所述的分体式后保险杠,包括后保险杠下本体和两个结构对称的后保险杠上本体;每一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上在与后保险杠下本体相对接的边缘设有单片卡、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上在与后保险杠上本体相对接的边缘设有与单片卡对应配合的卡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销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用螺钉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还通过第二安装孔、第四安装孔用螺钉、簧片螺母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在每一所述卡孔的上边缘设有翻边顶筋,所述单片卡卡接于对应卡孔,并通过对应的翻边顶筋抵紧所述单片卡;通过翻边顶筋控制卡接的牢固程度,卡接结构能够控制后保险杠上本体和后保险杠下本体之间的间隙断差。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在每一所述卡孔的下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遮挡部;通过遮挡部能够防止外部看穿内部的光线。进一步,所述单片卡为多个,间隔设置在后保险杠上本体的边缘上;且相邻两个单片卡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0mm。所述第一定位孔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圆孔,一个为长圆孔,所述第一定位销为一个,且圆孔与第一定位销分别位于后保险杠上本体的两端部,长圆孔位于圆孔与第一定位销之间;所述第二定位销为两个,分别为定位销甲和定位销乙,定位销甲与圆孔对应配合,定位销乙与长圆孔对应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销对应配合;其中,圆孔配合的定位销甲作为主定位,布置在重点控制间隙面差的旁边,与长圆孔配合的定位销乙作为辅助定位;通过一个第一定位销和两个第二定位销来控制后保险杠上本体和后保险杠下本体之间的断差。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多个,且相邻两个的距离小于等于80mm。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的下边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的上边缘设有第二翻边,并在该第二翻边上间隔设有与第一翻边对应配合的限位筋,通过限位筋与第一翻边的配合,能够控制后保险杠上本体和后保险杠下本体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限位筋的间距小于等于80mm。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减小模具大小,模具设计简单;(2)不需要遮蔽喷涂且喷涂面积小,增加生产效率;(3)无需人工遮蔽,生产一致性好;(4)在维修时只需要将损坏的部分更换即可,不需要全部更换,维修成本较低;(5)能够将后保险杠下本体和后保险杠上本体之间配合出的间隙和断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了分体式后保险杠的外观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正后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外观左侧示意图;图4是图2的A-A剖示图;图5是图2的B-B剖示图;图6是图2的C-C剖示图;图7是图3的D-D剖示图;图8是图3的E-E剖示图;图中:1、后保险杠下本体,1a、翻边顶筋,1b、限位筋,1c、第二定位孔,1d、定位销乙,1e、第二翻边,1f、定位销甲,1g、遮挡部,1h、第三安装孔,1i、第四安装孔,1j、卡孔,2、后保险杠上本体,2a、单片卡,2b、第一翻边,2c、第一定位销,2d、长圆孔,2e、圆孔,2f、第一安装孔,2g、第二安装孔,3、螺钉,4、簧片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的分体式后保险杠,包括后保险杠下本体1和两个结构对称的后保险杠上本体2。如图1至图8所示,每一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上在与后保险杠下本体1相对接的边缘设有单片卡2a、第一安装孔2f、第二安装孔2g、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2c。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1上在与后保险杠上本体2相对接的边缘设有与单片卡2a对应配合的卡孔1j、与第一安装孔2f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h、与第二安装孔2g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1i、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销2c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1c。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通过第一安装孔2f、第三安装孔1h用螺钉3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还通过第二安装孔2g、第四安装孔1i用螺钉3、簧片螺母4连接,本实施例中,簧片螺母4采用A型的簧片螺母。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f和第三安装孔1h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安装孔2f和多个第三安装孔1h一一对应配合,第一安装孔2f和第三安装孔1h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述第二安装孔2g和第四安装孔1i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安装孔2g和多个第四安装孔1i一一对应配合,第二安装孔2g和第四安装孔1i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且相邻两个第二安装孔2g的距离小于等于80mm。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在每一所述卡孔1j的上边缘设有翻边顶筋1a,所述单片卡2a卡接于对应卡孔1j,并通过对应的翻边顶筋1a抵紧所述单片卡2a;通过翻边顶筋1a控制卡接的牢固程度,卡接结构能够控制后保险杠上本体2和后保险杠下本体1之间的间隙断差。本实施例中,所述单片卡2a为多个,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多个单片卡2a间隔设置在后保险杠上本体2的边缘上,且相邻两个单片卡2a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0mm。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1在每一所述卡孔1j的下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遮挡部1g;通过遮挡部1g能够防止外部看穿内部。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孔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圆孔2e,一个为长圆孔2d,所述第一定位销2c为一个,且圆孔2e与第一定位销2c分别位于后保险杠上本体2的两端部,长圆孔2d位于圆孔2e与第一定位销2c之间。所述第二定位销为两个,分别为定位销甲1f和定位销乙1d。定位销甲1f与圆孔2e对应配合。如图8所示,定位销乙1d与长圆孔2d对应配合。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孔1c与第一定位销2c对应配合。其中,圆孔2e配合的定位销甲1f作为主定位,布置在重点控制间隙面差的旁边(即后保险杠上本体在位于车辆侧面的一侧),与长圆孔2d配合的定位销乙1d作为辅助定位;通过一个第一定位销2c和两个第二定位销来控制后保险杠上本体2和后保险杠下本体1之间的断差。如图5所示,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的下边缘设有第一翻边2b,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1的上边缘设有第二翻边1e,并在该第二翻边1e上间隔设有与第一翻边2b对应配合的限位筋1b,限位筋1b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且相邻两个所述限位筋1b的间距小于等于80mm。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筋1b与第一翻边2b的配合,能够控制后保险杠上本体2和后保险杠下本体1之间的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保险杠下本体(1)和两个结构对称的后保险杠上本体(2);每一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上在与后保险杠下本体(1)相对接的边缘设有单片卡(2a)、第一安装孔(2f)、第二安装孔(2g)、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2c);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1)上在与后保险杠上本体(2)相对接的边缘设有与单片卡(2a)对应配合的卡孔(1j)、与第一安装孔(2f)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h)、与第二安装孔(2g)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1i)、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销(2c)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1c);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通过第一安装孔(2f)、第三安装孔(1h)用螺钉(3)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还通过第二安装孔(2g)、第四安装孔(1i)用螺钉(3)、簧片螺母(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保险杠下本体(1)和两个结构对称的后保险杠上本体(2);每一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上在与后保险杠下本体(1)相对接的边缘设有单片卡(2a)、第一安装孔(2f)、第二安装孔(2g)、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2c);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1)上在与后保险杠上本体(2)相对接的边缘设有与单片卡(2a)对应配合的卡孔(1j)、与第一安装孔(2f)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h)、与第二安装孔(2g)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1i)、与第一定位孔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销(2c)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定位孔(1c);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通过第一安装孔(2f)、第三安装孔(1h)用螺钉(3)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还通过第二安装孔(2g)、第四安装孔(1i)用螺钉(3)、簧片螺母(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上本体(2)在每一所述卡孔(1j)的上边缘设有翻边顶筋(1a),所述单片卡(2a)卡接于对应卡孔(1j),并通过对应的翻边顶筋(1a)抵紧所述单片卡(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后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1)在每一所述卡孔(1j)的下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遮挡部(1g)。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久东周勇杨志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