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834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却组件和轴组件,所述水冷却组件和所述轴组件设置于定子内部,所述水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进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轴组件包括主轴、外罩板、端板,所述外罩板和端板将所述定子内部组成封闭的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冷却装置,通用性强,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散热效果好。

Water Cooling Device for Internal Stator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按定子的位置分为外定子结构和内定子结构,目前大多数的工业电机采用的是定子在外侧,转子在内侧的结构,本技术中提到的内定子电机与常规结构相反,定子在内,转子在外。我们知道电机损耗包括铜耗、铁耗、杂散损耗等,其中铜耗和大部分的铁耗位于定子侧,内定子结构就造成了定子的散热面积较外定子结构小,使电机内热量不易散出,使得电机内热量聚集,造成电机温升过高,甚至烧毁。针对内定子结构电机的冷却可采用风冷方式和水冷方式,水冷结构一般采用在轴中间打孔的方式,一般有二种方式,单端进出水或者二端进出水。二端进出水即从一端进水,一端出水,电机的引接线要从进水端或者出水端引出,这样就会存在一端轴打二个孔的问题,并且是偏心孔,这大大增加了打孔的难度,并且一旦引接线的孔和水路的孔由于打孔偏差打穿,存在冷却水进入电机内部烧毁线圈的危险。单端进出水,即进水和出水采用管道引出,存在中心孔大,对电机轴较细时不适用的问题或者进出水管太细,流量小,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的水冷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强、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却组件和轴组件,所述水冷却组件和所述轴组件设置于定子内部,所述水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进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轴组件包括主轴、外罩板、端板,所述外罩板和端板将所述定子内部组成封闭的腔体。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径向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轴向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轴向的第三盲孔。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盲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盲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三盲孔连通。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置弯头。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座设置在所述主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支座设置在所述主轴的内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轴的外侧沿径向均匀设置若干个辅板;所述辅板将腔体分成若干个小腔体。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轴的外侧沿径向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辅板与左侧的端板之间,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盲孔连通。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水管的顶端向上延伸至靠近腔体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水冷组件和轴组件的设置,轴组件将定子的内部组成一个封闭腔体,水冷组件与腔体连通,从而实现内定子电机的水冷却循环功能,散热效果好,水冷组件可以作为标准件,并将主轴上的第四盲孔做成同一规格的孔,适用于安装在多种不同规格的主轴上,实现对不同规格的内定子电机的冷却散热功能,同时在生产中也提高了生产效率;2、通过将出水管的顶端设置在腔体内的上端,可以使腔体内保持水满状态,冷却效果好,并且可避免封闭腔体内憋气,造成循环不畅和局部温度过热的问题;3、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支座上,避免进水和出水需采用两根水管设置在主轴内而存在主轴中心孔大的问题,适用于任何直径的电机轴,也避免因电机轴过细而使电机轴内设置的进出水管过细,从而造成流量小而导致散热效果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水冷却组件和轴组件内的水流流向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标注说明:1、第一支座;2、进水口;3、第一盲孔;4、第二盲孔;5、出水口;6、主轴;7、第一水管;8、第二支座;9、第三盲孔;10、外罩板;11、进水管;12、弯头;13、第二水管;14、端板;15、定子线圈;16、定子铁芯;17、第四盲孔;18、出水管;19、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按照本技术的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该冷却装置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内部包括水冷却组件和轴组件,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6和定子线圈15,所述水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支座1、第二支座8、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13、进水管11,所述第一水管7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1与所述第二支座8之间,所述进水管1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8上,所述第二水管13与所述进水管11连接;所述轴组件包括主轴6、外罩板10、端板14,所述外罩板10和端板14将所述定子内部组成封闭的腔体,第一水管为不锈钢水管。所述第一支座1上设置径向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5;所述第一支座1上设置轴向的第一盲孔3和第二盲孔4;所述第二支座8上设置轴向的第三盲孔9。所述第一水管7与所述第一盲孔3和所述第三盲孔9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比如焊接。所述进水口2与所述第一盲孔3连通;所述出水口5与所述第二盲孔4连通;所述进水管11与所述第三盲孔9连通。所述进水口2和出水口5的开口端呈背向设置。所述第二水管13与所述进水管11之间设置弯头12。所述第一支座1设置在所述主轴6的一端,所述第一水管7和所述第二支座8设置在所述主轴6的内部,所述主轴6固定第一支座1的一端设置轴向的第四盲孔17,所述第一水管7和所述第二支座8设置在第四盲孔17内。所述主轴的底部设置径向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四盲孔连通,所述进水管11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伸进第四盲孔17内与第二支座8上的第三盲孔9连通,且进水管11、第一支座均与主轴6为固定连接,比如焊接,避免漏水。所述主轴6的外侧沿径向均匀设置若干个辅板19;所述辅板19将腔体分成若干个小腔体,辅板对外罩板起到支撑作用。所述主轴6的外侧沿径向设置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位于所述辅板19与左侧的端板14之间,所述主轴的顶部设置径向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出水管18穿过第二安装孔并伸进第四盲孔17内与所述第二盲孔4连通,所述出水管18与所述进水管11呈180°背向设置,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二水管的上方,且出水管18、第二水管13、进水管11均设置在腔体内。出水管18可以与主轴6焊接连接,防止出水管18与主轴6的连接处漏水。所述出水管18的顶端靠近腔体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支座1和第二支座8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支座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座8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支座1的轴线与所述固定轴的轴线重合。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冷水从冷水输入端进入进水口2,依次流经第一盲孔3、第一水管7、第二支座8、进水管11和第二水管13,然后从第二水管13流出并进入外罩板10和端板14组成的封闭腔体内并充满腔体,当封闭腔体内的冷水液面高于出水管18时,冷水进入出水管18,依次流经主轴6内部的第四盲孔和第二盲孔4,然后从出水口5流出并进入冷水输出端,即可实现内定子电机的水冷却循环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水冷组件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内部包括水冷却组件和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进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轴组件包括主轴、外罩板、端板,所述外罩板和端板将所述定子内部组成封闭的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内部包括水冷却组件和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水管、第二水管、进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轴组件包括主轴、外罩板、端板,所述外罩板和端板将所述定子内部组成封闭的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径向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支座上设置轴向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轴向的第三盲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三盲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定子电机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莹陈英姿李建军李东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四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