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775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能够抑制转子轴的刚性降低,且充分地确保从转子轴供给到转子的制冷剂的流量。发电机轴(27)具备:第一转子轴(56);以及第二转子轴(57),其插入到该第一转子轴(56)的内部,并与第一转子轴(56)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第一转子轴(56)具有与第二转子轴(57)的前端面(68)对置的对置面(69)、以及从该对置面(69)的附近沿径向延伸的制冷剂供给路(70),在第一转子轴(56)的对置面(69)与第二转子轴(57)的前端面(68)之间设置有间隙(C)。间隙(C)构成将制冷剂流路(63)与制冷剂供给路(70)连接的连接流路(7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电动车辆等上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电动车辆等上搭载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具有配置在定子上的线圈、配置在转子上的永久磁铁等发热源,由于通过工作而发热,因此需要进行冷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中空的转子轴的内壁面形成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引导槽,并通过旋转的引导槽的作用而将供给到转子轴的内侧的冷却液向形成在转子轴上的径向的贯通孔引导,以确保送出的冷却液的流量。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4433号公报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旋转电机的转子轴,需要在中空的转子轴的内壁面形成螺旋状的引导槽,转子轴的刚性可能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转子轴的刚性降低,且充分地确保从转子轴供给到转子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旋转电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转子;以及转子轴,其与转子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并在内部设置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流路,其中,所述转子轴具备:第一转子轴;以及第二转子轴,其插入到该第一转子轴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子轴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转子轴具有与所述第二转子轴的前端面对置的对置面、以及从该对置面的附近沿径向延伸的制冷剂供给路,在所述第一转子轴的所述对置面与所述第二转子轴的所述前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将所述制冷剂流路与所述制冷剂供给路连接的连接流路。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转子轴的对置面与第二转子轴的前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将该间隙设为连接制冷剂流路与制冷剂供给路的连接流路,能够充分确保从转子轴供给到转子的制冷剂的流量。另外,通过将设置在第一转子轴的对置面与第二转子轴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用作连接流路,能够省略或减少在第二转子轴形成流路的工序,另外能够抑制第二转子轴的刚性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转子轴的剖视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转子轴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旋转电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旋转电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立体剖视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旋转电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7发电机轴(转子轴);34第一从动齿轮(斜齿轮、间隙调整机构);50、50A旋转电机;51转子;56第一转子轴;57第二转子轴;63制冷剂流路;68前端面;69对置面;70制冷剂供给路;71连接流路;72凹部;73连结部;74引导面;C间隙;ENG发动机(驱动源);GEN发电机(generator)。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车辆用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车辆用驱动装置10具备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ENG、马达MOT、发电机GEN、以及变速机构T。马达MOT和发电机GEN分别以在同一直线上具有旋转轴线的方式配置于在壳体11内相邻设置的马达收容空间11a和发电机收容空间11b。需要说明的是,马达MOT和发电机GEN经由控制装置(未图示)而与电池(未图示)连接,能够进行来自电池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电池的能量再生。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用驱动装置10具备马达MOT及发电机GEN这两个旋转电机,发电机GEN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50。在变速机构T中,平行地配置有:输入轴21,其与发动机ENG的发动机输出轴12配置在相同直线上,且与发动机输出轴12连接;发电机轴27,其与发电机GEN直接连结;马达轴29,其与马达MOT直接连结;以及输出轴25,其与差动装置D连接。在马达轴29的内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入有发电机轴27。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符号13为减振器,发挥减小发动机ENG的动力输入到输入轴21时的冲击的作用。在输入轴21上,从发动机ENG侧朝向马达MOT侧而依次安装有第一驱动齿轮32和第二驱动齿轮33,而且在第一驱动齿轮32与第二驱动齿轮33之间设置有离合器CL。通过使离合器CL释放或接合,从而第一驱动齿轮32与第二驱动齿轮33之间的动力传递成为切断状态或连接状态。在发电机轴27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34,该第一从动齿轮34与设置在输入轴21上的第一驱动齿轮32啮合。因此,与输入轴21连接的发动机ENG和与发电机轴27连接的发电机GEN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连接,能够通过发动机ENG的动力使发电机GEN发电。第一驱动齿轮32及第一从动齿轮34构成为斜齿轮。斜齿的旋向以使得在从发动机ENG向发电机GEN输入转矩时,向发电机轴27作用离开发电机GEN侧的方向(图中为右方向)的力的方式设定。反过来说,第一驱动齿轮32及第一从动齿轮34以使得在从发电机GEN输出转矩时,向发电机轴27作用沿着接近发电机GEN侧的方向(图中为左方向)的力的方式啮合。这样,通过利用在斜齿轮旋转时产生的推力,来自动调整后述的第一转子轴56的对置面69与第二转子轴57的前端面68之间的间隙C的轴向宽度。在输出轴25上,从马达MOT侧朝向发动机ENG侧而依次安装有与设置在输入轴21上的第二驱动齿轮33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35、以及与差动装置D连接的输出齿轮36。因此,通过使离合器CL接合,从而与输入轴21连接的发动机ENG和与差动装置D连接的车轮WR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连接,发动机ENG的动力经由输入轴21、离合器CL、第二驱动齿轮33、第二从动齿轮35、输出轴25、输出齿轮36、差动装置D而传递到车轮WR的动力传递路径确立,能够经由该动力传递路径进行发动机行驶。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如上所述,与输入轴21连接的发动机ENG和与发电机轴27连接的发电机GEN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连接,因此还能够通过发动机ENG的动力使发电机GEN发电。在马达轴29上,在与马达MOT相反的一侧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第三驱动齿轮37。第三驱动齿轮37与安装于输出轴25的第二从动齿轮35啮合。因此,与马达轴29连接的马达MOT和与差动装置D连接的车轮WR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连接,马达MOT的动力经由第三驱动齿轮37、第二从动齿轮35、输出轴25、输出齿轮36、差动装置D传递到车轮WR的动力传递路径确立,能够经由该动力传递路径通过马达MOT进行EV行驶。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发电机GEN)50具备发电机轴27、转子51、以及配置成隔着微小的间隙与转子51的外径侧对置的定子52。转子51具备轴支承于发电机轴27的转子铁心53、配置在转子铁心53的轴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面板54、以及配置在转子铁心53的轴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面板55。发电机轴27具备:第一转子轴56,通过转子51压入于该第一转子轴56而该第一转子轴56与转子51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以及第二转子轴57,其通过与第一转子轴56花键嵌合而与第一转子轴56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第一转子轴56经由一对轴承58而被马达外壳59支承为旋转自如。第二转子轴57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对马达MOT的转子61进行轴支承的马达轴29的内部。马达轴29经由轴承62而被马达外壳59支承为旋转自如。发电机轴27在其内部形成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63。制冷剂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转子;以及转子轴,其与转子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并在内部设置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流路,其中,所述转子轴具备:第一转子轴;以及第二转子轴,其插入到该第一转子轴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子轴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转子轴具有与所述第二转子轴的前端面对置的对置面、以及从该对置面的附近沿径向延伸的制冷剂供给路,在所述第一转子轴的所述对置面与所述第二转子轴的所述前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将所述制冷剂流路与所述制冷剂供给路连接的连接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9 JP 2017-2430021.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转子;以及转子轴,其与转子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并在内部设置有供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流路,其中,所述转子轴具备:第一转子轴;以及第二转子轴,其插入到该第一转子轴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子轴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转子轴具有与所述第二转子轴的前端面对置的对置面、以及从该对置面的附近沿径向延伸的制冷剂供给路,在所述第一转子轴的所述对置面与所述第二转子轴的所述前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将所述制冷剂流路与所述制冷剂供给路连接的连接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所述间隙与所述制冷剂供给路在轴向上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所述转子轴具有能够对所述间隙的轴向宽度进行调整的间隙调整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悠太吉泽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