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71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包括负压避震器上盖、主压筒、活塞、避震器下盖、活塞杆、减震波脚、负压筒活塞和负压筒,负压避震器上盖和减震波脚上分别安装球头珠,活塞和活塞杆装配构成活塞机构,活塞机构依次穿过固定环、调节环和避震器下盖,调节环两端和避震器下盖均设有O型圈,避震器下盖与主压筒装配,主压筒上设置弹簧调节环,减震波脚与活塞机构装配,负压避震器上盖与主压筒装配,负压筒内安装负压筒活塞、负压弹簧和负压调节环,复位弹簧从底部穿进主压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负压减震结构,提高车辆在颠簸路段行驶下的减震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容易拆装,为广大热爱攀爬车的模友提供了便利。

A Negative Pressure Damping Structure of a Simulate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仿真车传动领域,具体是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仿真模型车是一种按真车比例缩小的遥控车,其用于给玩家提供一种像在开现实生活中的汽车的感觉。在仿真攀爬车中,车子行走在颠簸路段的姿态一直困扰着模友爱好者,汽车避震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减震器并不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弹簧起缓和冲击的作用,将“大能量一次冲击”变为“小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就是逐步将“小能量多次冲击”减少。没有减震器将无法控制弹簧的反弹,汽车遇到崎岖的路面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弹跳,过弯时也会因为弹簧上下的震荡而造成轮胎抓地力和循迹性的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包括负压避震器上盖、主压筒、活塞、避震器下盖、活塞杆、减震波脚、负压筒活塞和负压筒;所述负压避震器上盖和减震波脚上分别安装球头珠,所述活塞和活塞杆装配,构成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依次穿过固定环、调节环和避震器下盖,所述调节环两端和避震器下盖均设有O型圈,避震器下盖与主压筒装配,主压筒上设置弹簧调节环;所述减震波脚与活塞机构装配,负压避震器上盖内安装O型圈并与主压筒装配,负压筒内安装负压筒活塞、负压弹簧和负压调节环,所述负压筒活塞上安装两个O型圈并与负压避震器上盖装配,M4螺丝穿过O型圈拧进负压筒,M3螺丝穿过O型圈拧进主压筒,复位弹簧从底部穿进主压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两端安装E型卡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避震器下盖上还设有卡簧固定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波脚上还安装弹簧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负压减震结构,提高车辆在颠簸路段行驶下的减震效果,并且结构简单、容易拆装,为广大热爱攀爬车的模友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包括负压避震器上盖2、主压筒3、活塞6、避震器下盖11、活塞杆13、减震波脚15、负压筒活塞17和负压筒20;所述负压避震器上盖2和减震波脚15上分别安装球头珠1,所述活塞6和活塞杆13装配,且活塞6两端通过E型卡簧5进行固定,构成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依次穿过固定环7、调节环10和避震器下盖11,所述调节环10两端和避震器下盖11均设有O型圈9,所述避震器下盖11上还设有卡簧固定片12,用于固定避震器下盖11,固定后的避震器下盖11与主压筒3装配,主压筒3上设置弹簧调节环4;所述减震波脚15与活塞机构装配,负压避震器上盖2内安装O型圈9并与主压筒3装配,负压筒20内安装负压筒活塞17、负压弹簧18和负压调节环19,所述负压筒活塞17上安装两个O型圈9并与负压避震器上盖2装配,M4螺丝21穿过O型圈9拧进负压筒20,M3螺丝16穿过O型圈9拧进主压筒3,复位弹簧8从底部穿进主压筒3,弹簧托14安装在减震波脚15上,用于固定复位弹簧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避震器上盖、主压筒、活塞、避震器下盖、活塞杆、减震波脚、负压筒活塞和负压筒;所述负压避震器上盖和减震波脚上分别安装球头珠,所述活塞和活塞杆装配,构成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依次穿过固定环、调节环和避震器下盖,所述调节环两端和避震器下盖均设有O型圈,避震器下盖与主压筒装配,主压筒上设置弹簧调节环;所述减震波脚与活塞机构装配,负压避震器上盖内安装O型圈并与主压筒装配,负压筒内安装负压筒活塞、负压弹簧和负压调节环,所述负压筒活塞上安装两个O型圈并与负压避震器上盖装配,M4螺丝穿过O型圈拧进负压筒,M3螺丝穿过O型圈拧进主压筒,复位弹簧从底部穿进主压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真模型车的负压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避震器上盖、主压筒、活塞、避震器下盖、活塞杆、减震波脚、负压筒活塞和负压筒;所述负压避震器上盖和减震波脚上分别安装球头珠,所述活塞和活塞杆装配,构成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依次穿过固定环、调节环和避震器下盖,所述调节环两端和避震器下盖均设有O型圈,避震器下盖与主压筒装配,主压筒上设置弹簧调节环;所述减震波脚与活塞机构装配,负压避震器上盖内安装O型圈并与主压筒装配,负压筒内安装负压筒活塞、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一创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