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556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包括一层库房(1),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一层库房(1)上的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二层库房(2)的一侧设有与其高度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二层平台(7),三层库房(2)和二层平台(7)的对侧设有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三层平台(8),一层库房(1)和二层库房(2)之间设有第一坡道(15),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之间设有第二坡道(16),所述第一坡道(15)、二层平台(7)、第二坡道(16)和三层平台(8)顺次连接,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减小占地面积,同时保证各层之间顺利转换。

An End-to-End Stereoscopic Vehicle Base 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Rail Tra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
本技术智轨列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用地资源紧张,集约节约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通常,智轨列车车辆基地需要占用一个10公顷左右的完整地块,在土地资源价值较高的城市,很难在智轨线路沿线周边找到满足条件的地块,给车辆基地的选址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地铁车辆段的设计中,日本东京都营地铁12号线光丘车辆段和国内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车辆段均为双层车辆段,将库房双层布置,节约了占地面积。不足之处是,光丘车辆段和横岗车辆段上下层库前咽喉区均采用立体重叠布置,导致通往上下层的走行线变长,占地面积增加。但是,智轨与地铁除了标准、规范、运行方式不同之外,还存在诸多不同和差异,例如,与地铁相比,智轨车辆段内对道岔的要求不同;智轨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20m,小于地铁规范允许值150m;智轨出入线最大纵坡为100‰,大于地铁规范允许值40‰(不考虑坡度折减)等等。目前,智轨列车在场段内部的布局上,目前较常见的是库房(停车库、检修库等)均为地面一层建筑,两个库房呈并列布置,这一方面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对土地资源价值的一种浪费。国内外尚无智轨多层车辆段叠合设计经验或案例,如何利用智轨自身特点来填补这一技术,成为了申请人和行业内要突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多层库房叠加设置,较常规平面布置方式,约可以减小60%的车辆段占地面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该立体式车辆基地结构推广应用前景极高;另外该结构还利用了智轨编组小,爬坡能力强和最小平面半径小的优势,通过第一坡道、二层平台、第二坡道和三层平台形成一圈立体上升环绕多层库房的走形面,在最小的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大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换层的线路长度,便于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顺利换层,相对地铁双层车辆段从入段线直接纵向直线爬坡上二层的方式,缩短了纵向长度,进一步节约了占地面积,以实现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层库房的叠加建设同时顺利实现各层之间的转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包括一层库房,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一层库房上的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所述二层库房的一侧设有与其高度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二层平台,所述三层库房于二层平台的对侧设有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三层平台,所述一层库房和二层库房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一坡道,所述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二坡道,所述第一坡道、二层平台、第二坡道和三层平台顺次连接,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行面,以实现各层之间的平缓过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坡道上设有为上升路径的第一车场线和为下降路径的第二车场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坡道上设有为上升路径的第三车场线和为下降路径的第四车场线。进一步地,所述一层库房外位于其入口侧设有入段线和出段线。进一步地,所述入段线、第一车场线和第三车场线连接,所述出段线、第二车场线和第四车场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二层平台与所述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间隔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二层平台的立柱。进一步地,所述三层平台和所述一层平台之间间隔设有若干立柱。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设于所述二层平台和三层平台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一层库房、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在纵向上分隔形成多个上下对应的子区间库。进一步地,所述一层库房设为检修库,所述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设为停车库。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多层库房叠加设置,较常规平面布置方式,约可以减小60%的车辆段占地面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该立体式车辆基地结构推广应用前景极高;另外该结构还利用了智轨编组小,爬坡能力强和最小平面半径小的优势,通过第一坡道、二层平台、第二坡道和三层平台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形面,在最小的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大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换层的线路长度,便于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顺利换层,相对地铁双层车辆段从入段线直接纵向直线爬坡上二层的方式,缩短了纵向长度,进一步节约了占地面积,以实现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层库房的叠加建设同时顺利实现各层之间的转换。(2)本技术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二层平台与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设有若干立柱,三层平台与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同样设有若干立柱,且立柱均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支撑二层平台和三层平台,节约了土地资源。(3)本技术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一层库房、二层库房、三层库房在纵向上由立柱或墙壁分隔出多个上下对应的子区间库,每个子区间库宜按照一库两线的方式并列停放有轨电车,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东南角视角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西南角视角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一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二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三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A-A断面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B-B断面的剖视图。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一层库房、2-二层库房、3-三层库房、4-一层辅跨、5-二层辅跨、6-三层辅跨、7-二层平台、8-三层平台、9-入段线、10-出段线、11-第一车场线、12-第二车场线、13-第三车场线、14-第四车场线、15-第一坡道、16-第二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东南角视角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西南角视角图。如图1和图2所示,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包括叠加设置的多层库房,其中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一层库房1、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形成整体的库房结构,本技术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段每一层结构与传统单层车辆段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多了咽喉区的露天平台。二层库房2叠加设于一层库房1的顶部,二层库房2的一侧的设有二层平台7,二层平台7的两侧伸出二层库房2外,二层平台7的高度与二层库房2的地板面平齐;三层库房3叠加设于二层库房2的顶部,三层库房3的一侧设有三层平台8,三层平台8和二层平台7分别位于库房的两侧,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高度,三层平台8的高度与三层库房3的地板面平齐,三层平台8的两侧伸出三层库房3外,二层平台7和三层平台8同时兼作智轨列车上下层库房之间移转的行车面,通过延伸出来的平台设置,便于各层库房之间顺利移转。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仅一侧设有二层平台,相对的另一侧封闭,三层平台同样仅一侧设有三层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包括一层库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一层库房(1)上的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所述二层库房(2)的一侧设有高度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二层平台(7),所述三层库房(3)和二层平台(7)的对侧设有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三层平台(8),所述一层库房(1)和二层库房(2)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一坡道(15),所述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二坡道(16),所述第一坡道(15)、二层平台(7)、第二坡道(16)和三层平台(8)顺次连接,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行面,以实现各层之间的平缓过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包括一层库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一层库房(1)上的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所述二层库房(2)的一侧设有高度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二层平台(7),所述三层库房(3)和二层平台(7)的对侧设有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三层平台(8),所述一层库房(1)和二层库房(2)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一坡道(15),所述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二坡道(16),所述第一坡道(15)、二层平台(7)、第二坡道(16)和三层平台(8)顺次连接,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行面,以实现各层之间的平缓过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道(15)上设有为上升路径的第一车场线(11)和为下降路径的第二车场线(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坡道(16)上设有为上升路径的第三车场线(13)和为下降路径的第四车场线(14)。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周宇冠孙春光杨晓宇张嘉峻贺捷石宏吴琼李永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