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63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活动顶杆、弹性抱紧套、活动套筒、底盖和推块,所述底盖与壳体下端连接,从而在壳体与底盖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壳体顶板上开有一供活动顶杆穿入的通孔,所述弹性抱紧套套装于活动顶杆外侧,所述活动套筒套装于弹性抱紧套外侧,所述连接杆自下方嵌入筒体内并与筒体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顶头与连接杆之间,所述弹性抱紧套设位于壳体顶板与固定块的外凸缘之间,所述活动套筒的内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第一夹套底面与第二夹套顶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装,即方便对弹性支撑装置的维修和清洁,便于对壳体内的易损耗零件的更换。

Elastic sup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性支撑装置,属于电子产品精密件加工

技术介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满足零件相关加工工艺,在零件进行机加工过程中,例如对笔记本电脑侧盖的加工,需要通过夹具对零件进行支撑定位,但是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因加工误差或者其支撑面的本身的高度不同,这样现有的夹具在装夹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某个支撑点无法可靠支撑,无法完成对零件的可靠装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支撑装置,该弹性支撑装置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装,即方便对弹性支撑装置的维修和清洁,便于对壳体内的易损耗零件的更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活动顶杆、弹性抱紧套、活动套筒、底盖和推块,所述底盖与壳体下端连接,从而在壳体与底盖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壳体顶板上开有一供活动顶杆穿入的通孔,所述弹性抱紧套套装于活动顶杆外侧,所述活动套筒套装于弹性抱紧套外侧,所述弹性抱紧套和活动套筒均位于壳体内,且所述活动套筒可上下活动,所述活动套筒下端穿过底盖并与推块固定连接,所述推块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活动顶杆进一步包括筒体、顶头、连接杆和弹簧,所述顶头自上方嵌入筒体内并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自下方嵌入筒体内并与筒体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顶头与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杆嵌入一固定块内,此固定块下端嵌入底盖内;所述固定块外壁上具有一外凸缘,所述弹性抱紧套设位于壳体顶板与固定块的外凸缘之间,所述弹性抱紧套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活动套筒的内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弹性抱紧套的外表面与活动套筒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弹性抱紧套进一步包括外表面为锥形面的第一夹套和外表面为柱面的第二夹套,所述第一夹套底面与第二夹套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夹套上开有若干沿轴向的第一线槽,此第一线槽延伸至第二夹套上,所述第二夹套上开有若干沿轴向的第二线槽,此第二夹套延伸至第一夹套上。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盖上设置有外螺纹,此底盖嵌入壳体下端并与壳体螺纹连接。2.上述方案中,所述顶头与筒体内壁螺纹连接。3.上述方案中,所述筒体下部的内壁上具有一向内的凸缘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下表面与凸缘部上表面接触连接。4.上述方案中,还具有一安装套筒,此安装套筒上端具有一向外的凸缘,所述连接杆穿入安装套筒内,且连接杆的端部下表面与安装套筒的凸缘上表面接触连接,此安装套筒的凸缘下表面与筒体的凸缘部上表面接触连接。5.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顶板上表面为锥形面。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沿周向等间隔设置。7.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交错设置。8.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夹套上端外表面具有一凸缘,此凸缘的下表面为锥形面。9.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夹套顶面与活动套筒顶面齐平。。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弹性支撑装置,其包括壳体、活动顶杆、弹性抱紧套、活动套筒、底盖和推块,所述底盖与壳体下端连接,从而在壳体与底盖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壳体顶板上开有一供活动顶杆穿入的通孔,所述弹性抱紧套套装于活动顶杆外侧,所述活动套筒套装于弹性抱紧套外侧,所述弹性抱紧套和活动套筒均位于壳体内,且所述活动套筒可上下活动,所述活动套筒下端穿过底盖并与推块固定连接,所述推块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活动顶杆在支撑工件时,可以与工件的下表面完全接触并在工件的作用下上下运动,当运动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推块带动活动套筒上移,活动套筒的内锥面上移作用于弹性抱紧套的外锥面,弹性抱紧套受挤压和收缩,抱紧活动顶杆,限制活动顶杆的移动,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活动顶杆的下移距离完全依赖于工件的作用力,即活动顶杆的下移距离连续可调,可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工件,当多个弹性支撑装置组合使用支撑工件时,每个弹性支撑装置的活动顶杆下移距离根据工件下表面弯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实现对下表面具有弯曲的工件的支撑,且保持工件的自然弯曲状态,结构巧妙,操作简单。2、本技术弹性支撑装置,其弹性抱紧套进一步包括外表面为锥形面的第一夹套和外表面为柱面的第二夹套,所述第一夹套底面与第二夹套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夹套上开有若干沿轴向的第一线槽,此第一线槽延伸至第二夹套上,所述第二夹套上开有若干沿轴向的第二线槽,此第二夹套延伸至第一夹套上,采用弹性抱紧套替代了原方案中的钢珠抱紧机构,结构简单,且省去了安装钢珠的加工过程,大大提高了弹性支撑装置加工效率;另外,通过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的设置,且第一线槽延伸至第二夹套而不割断第二夹套,同样,第二线槽延伸至第一夹套而不割断,加强了抱紧套的收缩力度和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抱紧套对活动顶杆抱紧的稳定性,保证顶杆对工件的稳定支撑。3、本技术弹性支撑装置,其壳体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盖上设置有外螺纹,此底盖嵌入壳体下端并与壳体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装,即方便对弹性支撑装置的维修和清洁,便于对壳体内的易损耗零件的更换。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弹性支撑装置结构剖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弹性支撑装置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弹性支撑装置中弹性抱紧套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a、壳体;2a、活动顶杆;3a、弹性抱紧套;4a、活动套筒;5a、底盖;6a、推块;7a、通孔;8a、筒体;9a、顶头;10a、连接杆;11a、弹簧;12a、固定块;14a、凸缘部;15a、外凸缘;17a、第一夹套;18a、第二夹套;19a、第一线槽;20a、第二线槽;29a、安装套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弹性支撑装置,包括壳体1a、活动顶杆2a、弹性抱紧套3a、活动套筒4a、底盖5a和推块6a,所述底盖5a与壳体1a下端连接,从而在壳体1a与底盖5a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壳体1a顶板上开有一供活动顶杆2a穿入的通孔7a,所述弹性抱紧套3a套装于活动顶杆2a外侧,所述活动套筒4a套装于弹性抱紧套3a外侧,所述弹性抱紧套3a和活动套筒4a均位于壳体1a内,且所述活动套筒4a可上下活动,所述活动套筒4a下端穿过底盖5a并与推块6a固定连接,所述推块6a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活动顶杆2a进一步包括筒体8a、顶头9a、连接杆10a和弹簧11a,所述顶头9a自上方嵌入筒体8a内并与筒体8a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a自下方嵌入筒体8a内并与筒体8a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11a设置于顶头9a与连接杆10a之间,所述连接杆10a嵌入一固定块12a内,此固定块12a下端嵌入底盖5a内;所述固定块12a外壁上具有一外凸缘15a,所述弹性抱紧套3a设位于壳体1a顶板与固定块12a的外凸缘15a之间,所述弹性抱紧套3a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活动套筒4a的内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弹性抱紧套3a的外表面与活动套筒4a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弹性抱紧套3a进一步包括外表面为锥形面的第一夹套17a和外表面为柱面的第二夹套18a,所述第一夹套17a底面与第二夹套18a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夹套17a上开有若干沿轴向的第一线槽19a,此第一线槽19a延伸至第二夹套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a)、活动顶杆(2a)、弹性抱紧套(3a)、活动套筒(4a)、底盖(5a)和推块(6a),所述底盖(5a)与壳体(1a)下端连接,从而在壳体(1a)与底盖(5a)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壳体(1a)顶板上开有一供活动顶杆(2a)穿入的通孔(7a),所述弹性抱紧套(3a)套装于活动顶杆(2a)外侧,所述活动套筒(4a)套装于弹性抱紧套(3a)外侧,所述弹性抱紧套(3a)和活动套筒(4a)均位于壳体(1a)内,且所述活动套筒(4a)可上下活动,所述活动套筒(4a)下端穿过底盖(5a)并与推块(6a)固定连接,所述推块(6a)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活动顶杆(2a)进一步包括筒体(8a)、顶头(9a)、连接杆(10a)和弹簧(11a),所述顶头(9a)自上方嵌入筒体(8a)内并与筒体(8a)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a)自下方嵌入筒体(8a)内并与筒体(8a)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11a)设置于顶头(9a)与连接杆(10a)之间,所述连接杆(10a)嵌入一固定块(12a)内,此固定块(12a)下端嵌入底盖(5a)内;所述固定块(12a)外壁上具有一外凸缘(15a),所述弹性抱紧套(3a)设位于壳体(1a)顶板与固定块(12a)的外凸缘(15a)之间,所述弹性抱紧套(3a)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活动套筒(4a)的内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弹性抱紧套(3a)的外表面与活动套筒(4a)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弹性抱紧套(3a)进一步包括外表面为锥形面的第一夹套(17a)和外表面为柱面的第二夹套(18a),所述第一夹套(17a)底面与第二夹套(18a)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夹套(17a)上开有若干沿轴向的第一线槽(19a),此第一线槽(19a)延伸至第二夹套(18a)上,所述第二夹套(18a)上开有若干沿轴向的第二线槽(20a),此第二夹套(18a)延伸至第一夹套(17a)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a)、活动顶杆(2a)、弹性抱紧套(3a)、活动套筒(4a)、底盖(5a)和推块(6a),所述底盖(5a)与壳体(1a)下端连接,从而在壳体(1a)与底盖(5a)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壳体(1a)顶板上开有一供活动顶杆(2a)穿入的通孔(7a),所述弹性抱紧套(3a)套装于活动顶杆(2a)外侧,所述活动套筒(4a)套装于弹性抱紧套(3a)外侧,所述弹性抱紧套(3a)和活动套筒(4a)均位于壳体(1a)内,且所述活动套筒(4a)可上下活动,所述活动套筒(4a)下端穿过底盖(5a)并与推块(6a)固定连接,所述推块(6a)上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活动顶杆(2a)进一步包括筒体(8a)、顶头(9a)、连接杆(10a)和弹簧(11a),所述顶头(9a)自上方嵌入筒体(8a)内并与筒体(8a)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a)自下方嵌入筒体(8a)内并与筒体(8a)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11a)设置于顶头(9a)与连接杆(10a)之间,所述连接杆(10a)嵌入一固定块(12a)内,此固定块(12a)下端嵌入底盖(5a)内;所述固定块(12a)外壁上具有一外凸缘(15a),所述弹性抱紧套(3a)设位于壳体(1a)顶板与固定块(12a)的外凸缘(15a)之间,所述弹性抱紧套(3a)的外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活动套筒(4a)的内表面为锥形面,此锥形面的锥面半径自上向下减小,所述弹性抱紧套(3a)的外表面与活动套筒(4a)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弹性抱紧套(3a)进一步包括外表面为锥形面的第一夹套(17a)和外表面为柱面的第二夹套(18a),所述第一夹套(17a)底面与第二夹套(18a)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夹套(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燕赵长亮周士升詹淳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