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67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包括动车车体、道床、行车轨道和供电轨道,所述行车轨道固定连接在道床的上端,所述动车车体对应设置在行车轨道的上侧,所述供电轨道设置在行车轨道的外侧,且供电轨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与道床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动车车体内设置有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集电装置,所述集电装置滑动连接在供电轨道的上端,所述供电轨道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漏电机构,所述供电轨道的上侧设置有水平的L形防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电流的流失,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对供电轨道起到防护的作用,减少供电轨道出现损伤的情况。

A Power Supply Structure for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
技术介绍
现行电气化铁路的牵引网采用架空接触网+走行轨形式,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网采用架空接触网+走行轨形式或接触轨+走行轨形式,都利用走行轨作为牵引电流的回流轨,由于技术或经济上的诸多因素,走行轨不完全绝缘于大地,因此,牵引电流将经走行轨向大地泄漏、扩散,形成杂散电流,也称迷流。由于带电轨道接近地面,故有时电流流失到地面,为避免损毁带电轨,需要对供电轨道提供防护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包括动车车体、道床、行车轨道和供电轨道,所述行车轨道固定连接在道床的上端,所述动车车体对应设置在行车轨道的上侧,所述供电轨道设置在行车轨道的外侧,且供电轨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与道床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动车车体内设置有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集电装置,所述集电装置滑动连接在供电轨道的上端,所述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包括动车车体(1)、道床(2)、行车轨道(3)和供电轨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轨道(3)固定连接在道床(2)的上端,所述动车车体(1)对应设置在行车轨道(3)的上侧,所述供电轨道(4)设置在行车轨道(3)的外侧,且供电轨道(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绝缘体(5),所述绝缘体(5)与道床(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动车车体(1)内设置有蓄电装置(6),所述蓄电装置(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集电装置(7),所述集电装置(7)滑动连接在供电轨道(4)的上端,所述供电轨道(4)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漏电机构(8),所述供电轨道(4)的上侧设置有水平的L形防护板(9),且L形防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包括动车车体(1)、道床(2)、行车轨道(3)和供电轨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轨道(3)固定连接在道床(2)的上端,所述动车车体(1)对应设置在行车轨道(3)的上侧,所述供电轨道(4)设置在行车轨道(3)的外侧,且供电轨道(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绝缘体(5),所述绝缘体(5)与道床(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动车车体(1)内设置有蓄电装置(6),所述蓄电装置(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集电装置(7),所述集电装置(7)滑动连接在供电轨道(4)的上端,所述供电轨道(4)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漏电机构(8),所述供电轨道(4)的上侧设置有水平的L形防护板(9),且L形防护板(9)与道床(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机构(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供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1),且横板(11)与道床(2)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栓(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亚刘珺蕙王娟娟南江萍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