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7333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层为复合涂层,由模具钢基体至外依次为过渡结合层、电镀层以及陶瓷保护层;对模具钢基体进行电镀,形成电镀层;对电镀层进行电弧冲击,致使电镀层和与模具钢基体元素互扩散,发生冶金结合,形成过渡结合层;陶瓷保护层为压铸过程中所述的电镀层的外表面金属元素在原位氧化所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电镀技术涂层与模具钢基体的结合力不好的问题,可实现模具电镀技术涂层产业化,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表面强化成本,克服复杂结构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技术难题,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表面强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之母,对于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压铸技术作为铸造技术的重要组成,因其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青睐,如铝压铸汽车支架、铝压铸缸体等。在压铸过程中,模具表面长期经受周期性熔融铝液的热冲击、铝液压力以及脱模剂的冲刷作用。其中熔融铝液的热冲击对于模具表面损伤最为严重:第一,高温金属液体与模具材料之间发生冶金学的成分反应;第二,急速升温与冷却下模具产生巨大的热应力,这些热应力和压铸过程中周期性的挤压与脱模带来的复杂交变应力使得模具表面产生累计损伤,形成热裂纹;第三,熔融金属液的热冲击带来模具表面磨损。减少模具磨损以及热疲劳,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是现阶段模具产业制造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其将解决必要的生产需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要减少模具磨损以及热疲劳就需增强模具的热硬性,提高模具的抗疲劳能力。为此,模具材料从最初的3Cr系列钢升级到如今的H13系列钢材,但寿命提高的同时,模具的制作成本也大幅度提升。依据模具损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该涂层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附着在模具钢基体以外的过渡结合层、电镀层以及陶瓷保护层,所述的电镀层为电镀制备形成,所述的过渡结合层为对所述的电镀层进行电弧冲击致使所述的电镀层和与所述的模具钢基体发生冶金结合而形成,所述的陶瓷保护层为压铸过程中所述的电镀层的外表面金属元素在原位氧化所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该涂层为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附着在模具钢基体以外的过渡结合层、电镀层以及陶瓷保护层,所述的电镀层为电镀制备形成,所述的过渡结合层为对所述的电镀层进行电弧冲击致使所述的电镀层和与所述的模具钢基体发生冶金结合而形成,所述的陶瓷保护层为压铸过程中所述的电镀层的外表面金属元素在原位氧化所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结合层为Fe-Ni-Cr合金的过渡结合层,所述的电镀层为Cr-Ni合金电镀层,所述的陶瓷保护层为Cr2O3陶瓷保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钢基体材料为3Cr或H13系列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镀层的Cr含量为20-40a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镀层的厚度大于30μm。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铸模具的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一:将模具的模具钢基体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并抛光,之后采用蒸馏水清洗,然后除油、酸洗,再用蒸馏水进行超声波清洗并干燥;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兵黄志宏朱恩光万强刘琰蒋佳丽朱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迈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