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59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及挤压补缩方法,其中,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包括定模、动模以及增压机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定模芯以及定模固定架,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动模芯以及动模固定架,所述定模芯下端面开设有凹模槽,动模芯上端面设置有伸入凹模槽内的动模头,定模芯和动模芯围成铸造铸件产品的铸模腔;增压机构包括第一增压机构和第二增压机构,所述定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一增压机构,所述动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二增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确保制作的铸件产品的组织紧密均匀,避免铸件产品在热节处产生缩松、缩孔等缺陷,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A Supercharging Structure for Squeeze Cas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surizing structure and a squeezing feeding method for squeeze casting, in which the pressurizing structure of squeeze casting includes a fixing die, a moving die and a pressurizing mechanism. The fixing die includes a fixing die base, a fixing die core and a fixing die frame. The moving die comprises a moving die base, a moving die core and a fixing die frame.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fixing di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die groove,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moving di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die groove. A movable die head extending into the groove of the die is arranged, and the fixed and movable die cores are enclosed to form the casting cavity of the casting product; the supercharg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irst supercharging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supercharging mechanism. The first supercharging mechanism for pressurizing the casting cavity is installed on the fixed die, and the second supercharging mechanism for pressurizing the casting cavity is installed on the movable die.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ensures the compact and uniform structure of the castings, avoids the defects of shrinkage porosity and shrinkage holes in the hot spot of the castings,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
,具体为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及挤压补缩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配件加工(autospareparts)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汽车内部的金属零部件大多采用铸造成型制成,现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压铸机只能满足普通压铸工艺生产,而采用普通压铸工艺制作的压铸件存在裂纹、冷缩和气密性不达标及机械强度相对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挤压压铸工艺能够解决原有单纯压铸工艺生产的压铸产品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如何提高铸件产品的组织结构,避免缩松、缩孔,提升合格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及挤压补缩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包括定模、动模以及增压机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定模芯以及定模固定架,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动模芯以及动模固定架,所述定模芯下端面开设有凹模槽,动模芯上端面设置有伸入凹模槽内的动模头,定模芯和动模芯围成铸造铸件产品的铸模腔;增压机构包括第一增压机构和第二增压机构,所述定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一增压机构,所述动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二增压机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包括支架、增压油缸以及第一增压芯轴,所述支架上端延伸固定在定模座上,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油缸,所述定模固定架侧端开设有横向滑动腔,横向滑动腔内滑动插装有滑块,所述定模芯两侧分别活动插装有第一增压芯轴,第一增压芯轴的内侧端延伸至铸模腔内部,第一增压芯轴的外侧端延伸至横向滑动腔内部并与滑块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油缸的油缸伸缩杆端部与滑块的外侧端驱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增压机构包括第二增压芯轴、增压座以及座板,所述动模座下端面开设有增压安装槽体,增压安装槽体内安装有增压座,所述增压座内设置有增压油腔以及至少一个与增压油腔连通的活塞通道,所述活塞通道内密封滑动设置有增压活塞,所述动模芯内开设有至少一个顶部与铸模腔连通的增压通孔,增压通孔内活动插装有第二增压芯轴,第二增压芯轴底部穿过动模座以及增压座并延伸至活塞通道内,第二增压芯轴的底部与增压活塞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增压芯轴的下段套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底部与增压活塞上端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顶部与活塞通道顶部对应的增压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压通孔内设置有内壁与第二增压芯轴圆周外壁间隙配合的耐磨轴套,所述第二增压芯轴表面设置有氮化硅陶瓷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压座下端面开设有与增压油腔对应的油腔开口,油腔开口上封盖有座板,座板上安装有用于向增压油腔内导入液压油的导油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模座上安装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下端穿过定模座以及定模芯,并与铸模腔上端连通。一种基于上述任一所述的挤压铸造的挤压补缩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并制作出挤压铸造模具,该挤压铸造模具包括定模、动模以及增压机构,增压机构包括用于向铸模腔侧壁施加压力的第一增压机构以及用于向铸模腔底部施加压力的第二增压机构;2)在压铸机上安装挤压铸造模具,进行合模,压铸机通过压射头将金属溶液挤入浇口套内,金属溶液流至铸模腔内;3)接着,第一增压机构的增压油缸工作,驱动第一增压芯轴向铸造腔内移动,对铸造腔两侧侧壁处进行增压,实时对处于半固态的铸件产品侧壁进行局部挤压成型;4)接着,第二增压机构的增压油腔内被导入液压油,液压油推动增压活塞在活塞通道内向上运动,使得第二增压芯轴顶部向铸造腔内移动,对铸造腔的下端面进行增压,实时对处于半固态的铸件产品下端面进行局部挤压成型;5)挤压后冷却成型,进行脱模,即得挤压补缩后的铸件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压机构对铸模腔进行挤压补缩,实现普通压铸充型,挤压压铸补缩的目的,确保铸件产品的组织紧密均匀,产品质量提高,常温强度和疲劳强度也得到提升;通过第一增压机构对铸造腔两侧侧壁处进行增压,实时对处于半固态的铸件产品侧壁进行局部挤压成型,避免铸件产品两侧侧壁的热节处产生缩松、缩孔等缺陷;通过第二增压机构对铸造腔的下端面进行增压,实时对处于半固态的铸件产品下端面进行局部挤压成型,有效避免铸件产品下端面的热节处产生缩松、缩孔等缺陷。本技术结构合理,确保制作的铸件产品的组织紧密均匀,避免铸件产品在热节处产生缩松、缩孔等缺陷,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中第二增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铸件产品,1-浇口套,11-压力导流腔,2-第一增压机构,21-支架,22-增压油缸,23-油缸伸缩杆,24-滑块,25-第一增压芯轴,3-第二增压机构,31-增压座,311-增压油腔,32-座板,33-导油嘴,34-第二增压芯轴,341-增压活塞,35-复位弹簧,36-座板,4-定模座,5-定模芯,6-定模固定架,61-横向滑动腔,7-动模座,71-增压安装槽体,8-动模芯,81-增压通孔,82-耐磨轴套,9-动模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包括定模、动模以及增压机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4、定模芯5以及定模固定架6,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7、动模芯8以及动模固定架9,所述定模芯5下端面开设有凹模槽,动模芯8上端面设置有伸入凹模槽内的动模头,定模芯5和动模芯8围成铸造铸件产品100的铸模腔;增压机构包括第一增压机构2和第二增压机构3,所述定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一增压机构2,所述动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二增压机构3。其中,所述第一增压机构2包括支架21、增压油缸22以及第一增压芯轴25,所述支架21上端延伸固定在定模座4上,支架21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油缸22,所述定模固定架6侧端开设有横向滑动腔61,横向滑动腔61内滑动插装有滑块24,所述定模芯5两侧分别活动插装有第一增压芯轴25,第一增压芯轴25的内侧端延伸至铸模腔内部,第一增压芯轴25的外侧端延伸至横向滑动腔61内部并与滑块24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油缸22的油缸伸缩杆23端部与滑块24的外侧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增压机构3包括第二增压芯轴34、增压座31以及座板32,所述动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动模以及增压机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4)、定模芯(5)以及定模固定架(6),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7)、动模芯(8)以及动模固定架(9),所述定模芯(5)下端面开设有凹模槽,动模芯(8)上端面设置有伸入凹模槽内的动模头,定模芯(5)和动模芯(8)围成铸造铸件产品(100)的铸模腔;增压机构包括第一增压机构(2)和第二增压机构(3),所述定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一增压机构(2),所述动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二增压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动模以及增压机构,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4)、定模芯(5)以及定模固定架(6),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座(7)、动模芯(8)以及动模固定架(9),所述定模芯(5)下端面开设有凹模槽,动模芯(8)上端面设置有伸入凹模槽内的动模头,定模芯(5)和动模芯(8)围成铸造铸件产品(100)的铸模腔;增压机构包括第一增压机构(2)和第二增压机构(3),所述定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一增压机构(2),所述动模上安装有用于向铸模腔内增压的第二增压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机构(2)包括支架(21)、增压油缸(22)以及第一增压芯轴(25),所述支架(21)上端延伸固定在定模座(4)上,支架(21)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油缸(22),所述定模固定架(6)侧端开设有横向滑动腔(61),横向滑动腔(61)内滑动插装有滑块(24),所述定模芯(5)两侧分别活动插装有第一增压芯轴(25),第一增压芯轴(25)的内侧端延伸至铸模腔内部,第一增压芯轴(25)的外侧端延伸至横向滑动腔(61)内部并与滑块(24)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油缸(22)的油缸伸缩杆(23)端部与滑块(24)的外侧端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铸造的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压机构(3)包括第二增压芯轴(34)、增压座(31)以及座板(32),所述动模座(7)下端面开设有增压安装槽体(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永茂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