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54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框架、导液管和底盖,所述框架的左侧上部均安装有进气管,且框架通过内部的换向板与换向管相互固定,并且换向管的周围安装有引导板,所述导液管位于框架的内壁右侧,且导液管的上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底盖位于框架的底部,且底盖的两侧上部均安装有皮塞,并且底盖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过滤器,所述集液过滤器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重块,且集液过滤器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该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通过换向板、换向管和引导板的使用,使该装置在正常使用时,引导板可以将大量含水的蒸汽或压缩空气进入该装置时,对其进行引导,并且气体能够穿过换向管进入到框架的顶部,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

Gas-liquid Separator for Plat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as-liquid separator of a plate heat exchanger, a frame, a liquid guide pipe and a bottom cover. The upper left side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intake pipe, and the frame is fixed with the reversing pipe through an internal reversing plate, and a guide plate is installed around the reversing pipe. The liquid guide pipe i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fram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quid guid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pipe, and the bottom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pipe.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both sides and upper parts of the bottom cover are equipped with plugs,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bottom cover is equipped with a liquid collecting filter, the bottom inner part of the liquid collecting filter is equipped with heavy blocks,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liquid collecting filte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gas-liquid separator, through the use of the commutator plate, the commutator tube and the guide plate, enables the device to guide a large amount of water-bearing steam or compressed air into the device when it is in normal use, and the gas can enter the top of the frame through the commutator tube, thus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板式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组波纹金属板组成,板片上有四个角孔,以供热交换的两种液体通过,在正常使用时,需要气液分离器的辅助操作,从而板式换热器的发展使气液分离器也得到了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板式换热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在现有的气液分离器中,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自身的工作效率较差,并且不方便对内部进行清洗。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气液分离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在现有的装置中,自身的工作效率较差,并且不方便对内部进行清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包括框架、导液管和底盖,所述框架的左侧上部均安装有进气管,且框架通过内部的换向板与换向管相互固定,并且换向管的周围安装有引导板,所述导液管位于框架的内壁右侧,且导液管的上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底盖位于框架的底部,且底盖的两侧上部均安装有皮塞,并且底盖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过滤器,所述集液过滤器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重块,且集液过滤器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的水平中心面为同一平面。优选的,所述换向板的左侧位于进气管的上方,且换向板的右侧位于出气管的下方,并且换向板的右下侧与导液管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引导板的形状为绞龙状,且引导板和换向管为一体化结构,并且换向管的内部为镂空结构。优选的,所述底盖和框架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底盖和集液过滤器的剖面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优选的,所述重块和集液过滤器底部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且重块的横切面形状为环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通过换向板、换向管和引导板的使用,使该装置在正常使用时,引导板可以将大量含水的蒸汽或压缩空气进入该装置时,对其进行引导,使其以离心向下倾斜式运动,从而使夹带的水份由于速度降低而被分离出来,并且气体能够穿过换向管进入到框架的顶部,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底盖、皮塞和重块的使用,使操作人员在需要对该装置进行维修时,可以将底盖向下打开,之后便可将集液过滤器从底盖的内部取出,而在正常使用时,重块能够增加该装置自身的重量,使集液过滤器和底盖的连接能够更加稳定。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引导板横切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集液过滤器横切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框架—1、进气管—2、换向板—3、换向管—4、引导板—5、导液管—6、出气管—7、底盖—8、皮塞—9、集液过滤器—10、重块—11、出水口—1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包括框架1、进气管2、换向板3、换向管4、引导板5、导液管6、出气管7、底盖8、皮塞9、集液过滤器10、重块11和出水口12,框架1的左侧上部均安装有进气管2,且框架1的通过内部的换向板3与换向管4相互固定,并且换向管4的周围安装有引导板5,进气管2和出气管7的水平中心面为同一平面,使该装置能够避免气体直接从进气管2进入到出气管7中,换向板3的左侧位于进气管2的上方,且换向板3的右侧位于出气管7的下方,并且换向板3的右下侧与导液管6相互连接,使该装置能够通过换向板3对添加的气体进行阻挡,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板5的形状为绞龙状,且引导板5和换向管4为一体化结构,并且换向管4的内部为镂空结构,使该装置能够对添加的气体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导液管6位于框架1的内壁右侧,且导液管6的上部设置有出气管7,底盖8位于框架1的底部,且底盖8的两侧上部均安装有皮塞9,并且底盖8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过滤器10,底盖8和框架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底盖8和集液过滤器10的剖面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使该装置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而对底盖8进行拆卸,之后便可将集液过滤器10从底盖8的内部取出,集液过滤器10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重块11,且集液过滤器10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12,重块11和集液过滤器10底部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且重块11的横切面形状为环形,使该装置在正常使用时,重块11能够保证集液过滤器10和底盖8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不会对该装置的工作造成妨碍。请参阅图1和图2,首先将含水的蒸汽或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2添加到该装置的内部,之后会受到换向板3的阻挡,从而向下堆积,并且在引导板5的作用下,使其以离心向下倾斜式运动,从而使夹带的水份由于速度降低而被分离出来,并且分离出的水会顺着导液管6向下流动,而气体会向上漂浮,之后穿过换向管4漂浮到该装置的顶部,并且再次受到换向板3的阻挡,从出气管7的位置处排出,而顺着导液管6向下流动的水会穿过集液过滤器10,之后会从集液过滤器10的中部流出,并且从出水口12的内部排出;请参阅图1和图3,当该装置在正常使用时,重块11能够增加集液过滤器10与底盖8的摩擦力,从而使该装置更加稳定,并且可以对底盖8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将底盖8内部的集液过滤器10取出,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这就是该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导液管(6)和底盖(8),所述框架(1)的左侧上部均安装有进气管(2),且框架(1)的通过内部的换向板(3)与换向管(4)相互固定,并且换向管(4)的周围安装有引导板(5),所述导液管(6)位于框架(1)的内壁右侧,且导液管(6)的上部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底盖(8)位于框架(1)的底部,且底盖(8)的两侧上部均安装有皮塞(9),并且底盖(8)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过滤器(10),所述集液过滤器(10)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重块(11),且集液过滤器(10)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导液管(6)和底盖(8),所述框架(1)的左侧上部均安装有进气管(2),且框架(1)的通过内部的换向板(3)与换向管(4)相互固定,并且换向管(4)的周围安装有引导板(5),所述导液管(6)位于框架(1)的内壁右侧,且导液管(6)的上部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底盖(8)位于框架(1)的底部,且底盖(8)的两侧上部均安装有皮塞(9),并且底盖(8)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过滤器(10),所述集液过滤器(10)的底部内侧安装有重块(11),且集液过滤器(10)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和出气管(7)的水平中心面为同一平面。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涛罗曦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鹏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