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718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便利性的车辆用后箱盖。车辆用后箱盖(1)具有:片状的盖主体(11),其具有可挠性;卷绕装置(12),其支承该盖主体(11)的一端并卷绕该盖主体(11);和把手机构(13),其配置在该盖主体(11)的另一端,成为将该盖主体(11)从该卷绕装置(12)拉出时的把手,卷绕装置(12)构成为,相对于作为形成车辆的行李舱(C3)的壁面而相向配置的一对壁部(C5)的任一方能够拆装,把手机构(13)可解除卡止地卡止在与安装有该卷绕装置(12)的一方的壁部(C5a)相向的另一方的壁部(C5b)上。

Rear Case Cover f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ar box cover for vehicles which can improve convenience. The rear box cover (1) for vehicles has: a flaky cover body (11), which is flexible; a winding device (12), which supports one end of the cover body (11) and coils the cover body (11); and a handle mechanism (13),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cover body (11) and becomes a handle when the cover body (11) is pulled out of the winding device (12). The winding device (12) is constituted as a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forming. Either side of the opposite wall (C5) of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C3)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assembled, and the handle mechanism (13)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clamped on the other side (C5b) opposite to the wall (C5a) of one side of the winding device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后箱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遮盖行李舱来改善从车外观察的美观性的车辆用后箱盖(tonneaucover)。
技术介绍
对于客货两用车(stationwagon)、小型货车(minivan)等车辆,为了使从车外观察到的车厢内的美观性良好,以往都是设置隐藏行李舱空间的车辆用后箱盖。例如,在构成为在最后部座位的靠背背面上沿车宽方向配置卷绕机构,并将盖主体向车辆后方展开的车辆用后箱盖的情况下,在折叠最后部座位的靠背而扩大行李舱时,卷绕机构会成为障碍。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将构成车辆用后箱盖的卷绕机构沿着一方的车厢侧壁配置,将布状的盖主体沿车宽方向展开,并勾挂在相向的另一方的车厢侧壁上。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折叠最后部座位的靠背时,卷绕机构不会成为障碍。另外,能够从最后部座位进行盖主体的展开和卷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1182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后箱盖中,由于卷绕机构固定在一方的车厢侧壁上,因此卷绕机构使行李舱的宽度变窄,而无法将行李装载到整个行李舱。另外,存在如下问题:成为拿起、放下行李时的障碍,限制了展开盖主体的方向。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便利性的车辆用后箱盖。【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箱盖具有:片状的盖主体,其具有可挠性;卷绕装置,其保持该盖主体的一端并卷绕该盖主体;和把手机构,其配置在该盖主体的另一端,成为将该盖主体从该卷绕装置拉出时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构成为,相对于作为形成车辆的行李舱的壁面而相向配置的一对壁部的任一方均能够拆装,所述把手机构可解除卡止地卡止在与安装有该卷绕装置的一方的壁部相向的另一方的壁部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便利性的车辆用后箱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箱盖的车身的后方立体图。图2是表示安装于车身的壁部的状态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卡止于车身的壁部的状态的把手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卡止结构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视立体图。图5是表示安装结构的构成的装置主体的剖视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装置主体的壁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把手机构的壁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边参照适当的附图,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首先,对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箱盖1的车辆C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C具有通过尾门(tailgate)C1的开闭而能够从车辆后方进入车厢内的客货两用车、小型货车等那样的车身形状。并且,车辆C在车厢内的位于最后方的座位、即最后部座位C2的后方界定出行李舱C3。行李舱C3的前后方向有最后部座位C2的靠背C4、尾门C1,左右有侧壁C5,其四周被最后部座位C2的靠背C4、尾门C1及左右的侧壁C5分隔、界定。车辆用后箱盖(tonneaucover)1在将行李装载到这样的行李舱C3中时,通过遮盖行李,而使从尾门C1等观察车内时的美观性良好。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箱盖1由装置主体10、安装结构ST1和卡止结构ST2构成。并且,装置主体10经由安装结构ST1而可拆装地安装于车身。另外,如图1、图2所示,装置主体10具有盖主体11、卷绕装置12、把手机构13和主体侧安装机构14。此外,主体侧安装机构14和卷绕装置12被收纳于主体壳体15。据此,能够将主体侧安装机构14和卷绕装置12作为一个零部件来处理。盖主体11由布那样的能够卷绕的具有可挠性的片状的部件构成。另外,盖主体11的卷绕方向X的基端部分被保持于卷绕装置12,盖主体11以能够从卷绕装置12内自如地拉出的状态被卷绕。而且,盖主体11在卷绕方向X的顶端部分配置有把手机构13。如周知那样,盖主体11的基端部分保持于卷绕装置12的枢支在主体壳体15上的卷绕棒(未图示)。并且,通过对卷绕棒向卷绕方向X施力,卷绕装置12将盖主体11卷绕、收纳在卷绕棒的周围。如图3、图4所示,把手机构13作为将卷绕在卷绕装置12内的盖主体11拉出、展开时的把手发挥功能。把手机构13具有把手基座131、把手132和把手侧卡止部133。把手基座131通过宽幅部131a和窄幅部131b而具有大致凸字形状。宽幅部131a设置在盖主体11的顶端部分,其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盖主体11的宽度尺寸同等的长度。另外,宽幅部131a横贯盖主体11的整个宽度,以将盖主体11的顶端部分夹持在其间的方式进行保持。窄幅部131b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宽幅部131a窄。另外,在窄幅部131b的上表面配置有把手132,在窄幅部131b的两端部设有把手侧卡止部133。把手132具有一对把手腿部132a和抓持部132b,其中,把手腿部132a从窄幅部131b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上方立起设置,抓持部132b将这些把手腿部132a的上端部分与把手基座131平行地连结。并且,把手132由这些把手腿部132a和抓持部132b形成框状的大致梯形形状。把手侧卡止部133构成卡止结构ST2,其由从窄幅部131b的两端沿着把手基座131的长度方向突出设置的大致圆柱形状的突起构成。如图2、图5所示,主体侧安装机构14与车身侧安装部20一起构成安装结构ST1,将装置主体10可拆装地安装于车身(车身侧安装部20)。另外,主体侧安装机构14具有操作柄141、滑动件142、连杆143和扭力螺旋弹簧144(连杆施力机构)。操作柄141以能够在主体壳体15的顶板15a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另外,操作柄141具有操作部141a和操作柄腿部141b。操作部141a是作业者将装置主体10从车身(车身侧安装部20)拆卸时操作的部位,具有大致四棱台形状。操作柄腿部141b是从操作部141a的下表面向下方立起(突出)设置的具有弹性的板状部件,并且在其顶端具有三角形突起141c。另外,操作柄腿部141b被插入嵌合于操作柄孔15b,该操作柄孔15b在主体壳体15的顶板15a上开口,由沿着主体壳体15的长度方向的长孔构成。在将操作柄腿部141b向操作柄孔15b中插入时,操作柄腿部141b挠曲,三角突起141c在越过操作柄孔15b的孔缘的同时,贯穿操作柄孔15b。并且,贯穿的三角突起141c通过操作柄腿部141b弹性回复而与操作柄孔15b的孔缘卡合。据此,防止操作柄141从操作柄孔15b脱离,并且操作柄141能够在操作柄孔15b内沿长度方向移动。滑动件142由主动滑动件142D和从动滑动件142F构成。主动滑动件142D和从动滑动件142F分别具有滑动件卡合部142a、连杆突起142b和引导长孔142c。滑动件卡合部142a形成在两个滑动件142的顶端部。另外,滑动件卡合部142a由相对于组装方向(铅垂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42aa和与组装方向正交的卡合面142ab形成为呈锐角的尖细形状。连杆突起142b形成于两个滑动件142的基端部,由能够与连杆143卡合连接的圆柱状的突起构成。引导长孔142c在后述的引导机构16中进行说明。此外,主动滑动件142D经由未图示的卡合连接结构与操作柄141卡合连接,由此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后箱盖,具有:片状的盖主体,其具有可挠性;卷绕装置,其保持该盖主体的一端并卷绕该盖主体;和把手机构,其配置在该盖主体的另一端,成为将该盖主体从该卷绕装置拉出时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构成为,相对于作为形成车辆的行李舱的壁面而相向配置的一对壁部的任一方均能够拆装,所述把手机构可解除卡止地卡止在与安装着该卷绕装置的一方的壁部相向的另一方的壁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23 JP 2016-1860071.一种车辆用后箱盖,具有:片状的盖主体,其具有可挠性;卷绕装置,其保持该盖主体的一端并卷绕该盖主体;和把手机构,其配置在该盖主体的另一端,成为将该盖主体从该卷绕装置拉出时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构成为,相对于作为形成车辆的行李舱的壁面而相向配置的一对壁部的任一方均能够拆装,所述把手机构可解除卡止地卡止在与安装着该卷绕装置的一方的壁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山纬武河田龙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