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351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领域,公开了一种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路基结构包括下路床、上路床和边坡,下路床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基层、防水层和蓄水层,基层由粒径为2‑4cm的砂砾石填充而成,蓄水层包括堆砌在防水卷材上由废旧砖切割而成的方形砖块,方形砖块围合成多个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由粉碎后的建筑垃圾制成的细砂填料。本方案将下路床分为多层,基层和承重砖用于支撑;防水卷材用于避免水分进入基层而破坏基层结构;蓄水层通过方形砖块和细砂填料将建筑垃圾利用起来,空腔起到蓄水功能,当气温较高时,空腔内的水分蒸发后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路面老化的效果,且本方案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实现了绿色回填、废物利用的目的。

A Subgrade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oad construction, and discloses a roadbed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roadbed structure comprises a lower roadbed, an upper roadbed and a slope. The lower roadbed comprises a base, a waterproof layer and a water storage layer, which are filled with sand and gravel with a diameter of 2 to 4 cm. The water storage layer comprises square bricks cut from waste bricks piled on waterproof rolls and square bricks. A plurality of holes are synthesized, and the holes are filled with fine sand fillers made of crushed construction waste. The scheme divides the lower roadbed into multi-layer, base and bearing bricks for support; waterproof membrane is used to avoid moisture entering the base and destroy the base structure; the aquifer uses construction waste through square bricks and fine sand fillers, and the cavity plays a water storage function.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 the moisture in the cavity evaporates and takes away heat, which plays a cooling role, thus delaying the aging of the pavement. The scheme recycles construction waste and realizes the purpose of green backfilling and waste uti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还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不仅占用空间,还具有污染环境的危害。常见的建筑垃圾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和砖块等,由于建筑垃圾种类杂乱、品质不一,很难进行有效的废物利用。常见的利用是将建筑垃圾粉碎后用作填料,但此类填料铺设成的路基、路面强度较低。我国的道路总长为世界第一,沥青道路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道路,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经久耐用。因此,沥青道路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道路。沥青混凝土时沥青路面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其热感特性,使得路面在受阳光辐射时升温较快,且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热岛效应日益严重。目前,排水性道路一般是面层透水、基层不透水或面层和基层透水、垫层不透水的路面,这类路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其本身存在诸如排水能力局限、竖向结构不通透、水损害加剧等不足。同时,路面温度积聚效应明显,沥青材料的强温感特性使其老化过快,容易造成路面变形等危害。因而,城市道路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常见的方式为定期洒水以实现降温和清扫的目的。而路基的排水蓄水性能是影响路面降温效果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结构,能利用建筑垃圾铺成排水性道路,具有降温功能,达到延缓路面老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基结构,包括下路床和上路床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路床两侧的边坡,所述下路床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防水层和蓄水层,所述基层由粒径为2-4cm的砂砾石填充而成,所述防水层包括防水卷材和承重砖,所述承重砖铺设在整平后的所述基层上,所述防水卷材铺设在所述承重砖上,所述蓄水层包括堆砌在所述防水卷材上的方形砖块,所述方形砖块由废旧砖切割而成,且所述方形砖块围合成多个排列分布的正方形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由粉碎后的建筑垃圾混合成的细砂填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路床分为多层,基层和承重砖用于支撑;防水卷材用于避免水分进入基层而破坏基层结构;蓄水层通过方形砖块和细砂填料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旧砖块和废土利用起来,由于各类建筑垃圾粉碎后的粒径有所差异,使得细砂填料的密实度得到了保证,并使得空腔具有蓄水功能,当气温较高时,空腔内的水分蒸发后带走路基和路面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路面老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形砖块两侧带有凸缘,相邻四个所述空腔之间围合成柱形腔,所述柱形腔内插接有受力钢筋,且所述受力钢筋与所述柱形腔之间浇筑有再生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柱形腔内设置受力钢筋,并利用再生混凝土固定受力钢筋,再生混凝土由废旧混凝土制成,其性能不弱于新制的混凝土,从而增加受力钢筋和方形砖块的牢固度,为路基增加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钢筋呈U形,且其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柱形腔中,所述受力钢筋上铺设有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的间距等于所述方形砖块的最大长度,且所述横向钢筋两端延伸入所述边坡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受力钢筋设置成U形,并在其上铺设横向钢筋,横向钢筋起到横向连接下路床和边坡的作用,以此增强路基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还起到减缓边坡塌陷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一所述空腔内放置有两个竹筒,两个所述竹筒对称分布在所述横向钢筋两侧,且所述竹筒内填充有粒径为3-4mm的玄武岩碎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竹筒内填充粒径为3-4mm的玄武岩碎石,竹筒内的排水能力强于竹筒外的排水能力,以此形成排水区域和蓄水区域,当降水较多时,水分从竹筒内快速排出,竹筒对水分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减小水分流动时对路基的损坏;当降水较少时,蓄水区域内的水分起到调节路基温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筒内还插接有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顶部延伸至上路床中部,所述上路床由粒径为5-8cm的石灰岩铺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竖向钢筋加强上路床和下路床之间的连接,以此增强路基的整体化程度,提高路基的抗震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之间铺设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由多股中空的棉纤维捻合后编织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受力钢筋与横向钢筋之间设置土工布,土工布由中空的棉纤维制成,棉纤维具有良好对的吸湿能力,而中空的形状进一步强化了棉纤维的吸湿能力,以此在下路床和上路床之间形成屏障,避免上路床铺设时碎石落入空腔内,从而确保空腔的排水能力和蓄水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路床分两层摊铺而成,且第一层顶部表面倾斜设置,两层交界处铺设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内开设有螺旋形的凹槽,所述土工格栅顶部开设有小孔,所述小孔孔径为3-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路床分层,并设置斜面,利用斜面将上路床受到的竖直方向的载荷分解一部分至水平方向,以此增强上路床的承载能力;而土工格栅的设置,便于上路床内的水分排出,进一步增强了路基的排水能力,有利于减小水分流动时对路基的损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卷材上开设有排水槽,所述边坡上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槽相通的暗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水卷材上开设排水槽,基层之上的水分被防水卷材隔绝,而排水槽用于滞留了防水卷材上的水分导向暗沟内,以此避免水分在路基内积累过多而降低路基的排水能力,减小路基被水损坏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路基结构的施工方法,能利用建筑垃圾铺成排水性道路,具有降温功能,达到延缓路面老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测绘地形,计算道路总长,清除原地表杂物,划分施工区域;步骤S2:路基土方、石方开挖,并用石灰撒出路基边线、线路中线和填筑边线,并标出松铺高度以便控制施工厚度;步骤S3:浇筑边坡并开设暗沟,然后浇筑基层并整平;步骤S4:铺设承重砖和防水卷材形成防水层;步骤S5:堆砌切割好的方形砖块,布置好受力钢筋、竹筒和竖向钢筋,然后在竹筒内填入粒径为3-4mm的玄武岩碎石,在空腔内填入细砂填料,在柱形腔内填入再生混凝土;步骤S6:养护好蓄水层后铺设土工布和分布钢筋;步骤S7:铺设上路床的下半部分,并将其上表面铺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坡面,坡面完成后放上土工格栅;步骤S8:铺设上路床的上半部分以完成路基施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将下路床分为多层,基层和承重砖用于支撑;防水卷材用于避免水分进入基层而破坏基层结构;蓄水层通过方形砖块和细砂填料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旧砖块和废土利用起来,由于各类建筑垃圾粉碎后的粒径有所差异,使得细砂填料的密实度得到了保证,并使得空腔具有蓄水功能,当气温较高时,空腔内的水分蒸发后带走路基和路面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路面老化的效果;2.在竹筒内填充粒径为3-4mm的玄武岩碎石,竹筒内的排水能力强于竹筒外的排水能力,以此形成排水区域和蓄水区域,当降水较多时,水分从竹筒内快速排出,竹筒对水分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减小水分流动时对路基的损坏;当降水较少时,蓄水区域内的水分起到调节路基温度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结构,包括下路床(1)和上路床(2)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路床(1)两侧的边坡(3),其特征是:所述下路床(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11)、防水层(12)和蓄水层(13),所述基层(11)由粒径为2‑4cm的砂砾石填充而成,所述防水层(12)包括防水卷材(121)和承重砖(122),所述承重砖(122)铺设在整平后的所述基层(11)上,所述防水卷材(121)铺设在所述承重砖(122)上,所述蓄水层(13)包括堆砌在所述防水卷材(121)上的方形砖块(131),所述方形砖块(131)由废旧砖切割而成,且所述方形砖块(131)围合成多个排列分布的正方形空腔(133),所述空腔(133)内填充有由粉碎后的建筑垃圾混合成的细砂填料(1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结构,包括下路床(1)和上路床(2)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路床(1)两侧的边坡(3),其特征是:所述下路床(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11)、防水层(12)和蓄水层(13),所述基层(11)由粒径为2-4cm的砂砾石填充而成,所述防水层(12)包括防水卷材(121)和承重砖(122),所述承重砖(122)铺设在整平后的所述基层(11)上,所述防水卷材(121)铺设在所述承重砖(122)上,所述蓄水层(13)包括堆砌在所述防水卷材(121)上的方形砖块(131),所述方形砖块(131)由废旧砖切割而成,且所述方形砖块(131)围合成多个排列分布的正方形空腔(133),所述空腔(133)内填充有由粉碎后的建筑垃圾混合成的细砂填料(1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方形砖块(131)两侧带有凸缘(132),相邻四个所述空腔(133)之间围合成柱形腔(14),所述柱形腔(14)内插接有受力钢筋(15),且所述受力钢筋(15)与所述柱形腔(14)之间浇筑有再生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受力钢筋(15)呈U形,且其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柱形腔(14)中,所述受力钢筋(15)上铺设有横向钢筋(16),所述横向钢筋(16)的间距等于所述方形砖块(131)的最大长度,且所述横向钢筋(16)两端延伸入所述边坡(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每一所述空腔(133)内放置有两个竹筒(135),两个所述竹筒(135)对称分布在所述横向钢筋(16)两侧,且所述竹筒(135)内填充有粒径为3-4mm的玄武岩碎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竹筒(135)内还插接有竖向钢筋(1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妨周魏鑫段侠光张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宇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