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1024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技术领域,针对当地基强度不足时,则容易出现路面凹陷变形甚至开裂破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1)探测淤泥深度;(2)沉入模管;(3)浇注水泥浆液;(4)沉桩;(5)拆卸模管;(6)淤泥加固;(7)浇注混凝土基层以及两侧路基;(8)铺设垫层以及面层。通过桩体提供抗压和抗弯曲能力,通过水泥墩与岩石层固定连接,并且水泥墩与淤泥的连接面积较大,再配合沉入石块以利用石块的重力产生与岩石层之间较强的摩擦力,以及利用石块重力产生的留着原地的惯性,稳定的约束桩体,避免桩体移位,以保证桩体稳定地支撑混凝土基层,使得路面结构稳定。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avement Construction on Soft Found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ave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pavement depression, deformation and even cracking when the strength of foundation is insufficient, providing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avement construction on soft foundation, including: (1) detecting the depth of sludge; (2) sinking the mould pipe; (3) pouring cement slurry; (4) piling; (5) dismantling the mould pipe; (6) mud reinforcement; (7) Casting concrete base and roadbed on both sides; (8) laying cushion and surface layer. Through the pile body to provide compression and bending resistance, through the cement pier and rock layer fixed connection, and cement pier and silt connection area is larger, and then with the sinking stone to use the gravity of the stone to produce strong friction between the rock layer, as well as the use of the gravity of the stone to retain the inertia in situ, stable constraints of the pile body, avoid pile displac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pile body. The ground supports the concrete base, which makes the pavement structu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
,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路面主要用于运输,使得路面跨越的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其中淤泥地为最常见的软弱地基地质环境,由于路面需要承载较大负载尤其是物流车辆的负载会使得路面经常局部受到较大负载,当地基强度不足时,则容易出现路面凹陷变形甚至开裂破损的情况,而绕过淤泥地以避开软弱地基地质环境则会使得路面的运输效率大幅下降,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探测淤泥深度;(2)沉入模管,具体如下:在桩基设计处向淤泥沉入模管,模管长度大于淤泥深度并沉入至与岩石层抵接;(3)浇注水泥浆液,具体如下:朝向模管内浇注水泥浆液并搅拌,使淤泥与水泥浆液均匀混合形成水泥墩;(4)沉桩,具体如下:向未成型的水泥墩沉入桩体,所述桩体长度大于淤泥深度;(5)拆卸模管,具体如下:待水泥墩初凝后,拆卸模管;(6)淤泥加固,具体如下:向淤泥沉入石块以包围水泥墩,形成加固圈;(7)浇注混凝土基层以及两侧路基;(8)铺设垫层以及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桩体抵接岩石层以提供抗压和抗弯曲能力,并利用水泥墩与岩石层固定连接,并且水泥墩与淤泥的连接面积较大,以稳定的约束桩体,避免桩体移位,以保证桩体稳定地支撑混凝土基层,使得路面结构稳定;通过沉入石块以利用石块的重力产生与岩石层之间较强的摩擦力,以及利用石块重力产生的留着原地的惯性,并且配合淤泥提供的阻力,以约束水泥墩,进而进一步约束桩体,以更好的避免桩体移位,使得路面结构更为稳定;通过沉入模管以使得混凝土墩通过模管限制以成型,避免水泥浆液注入淤泥中四处扩散的情况;通过在水泥墩未成型时沉入桩体,避免先沉入桩体导致水泥浆液与淤泥搅拌时操作困难的情况,同时避免水泥墩成型后沉入桩体导致水泥墩破损的情况,使得施工较为便捷,施工效果较佳;当路面路面承受负载时,通过面层、垫层以及混凝土基层逐层传递并抵抗负载,最终将负载分布至较大范围并通过桩体支撑,进而传递至岩石层,以利用岩石层提供强大的支撑力,使得路面在软弱地基上的承载能力得以大幅提升;车辆运行引起的震动,可能导致桩体移位、倾斜进而使得桩体丧失支撑混凝土基层的能力,通过水泥墩与加固圈配合,以保证桩体稳定处于竖直状态并限制桩体弯曲形变,使得桩体稳定,进而使得路面结构稳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4)中桩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桩,使得桩体抗压能力以及抗弯曲能力均较好,使得桩体的结构稳定性较佳,同时,沉入管桩后,水泥墩部分进入管桩内部,使得水泥墩在管桩内外均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使得管桩不易移位、倾斜,使得桩体稳定性较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管内径为钢筋混凝土管桩外径的2-3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泥墩与淤泥的接触面积较大,并且使得水泥墩与岩石层的连接面积较大,使得水泥墩稳定地固定连接于岩石层上,不易移位,进而使得水泥墩限制桩体移位的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6)中,沉入石块后,用渔网沿桩体周向包裹在加固圈外并收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渔网限制石块自由运动,使得构成加固圈的所有石块成为一体,并且渔网的柔性及韧性较佳,不易破损,稳定地使得加固圈的所有石块协同约束水泥墩,进而约束桩体;同时由于石块包围水泥墩,使得渔网收紧后,石块由于形状各异,可能产生与水泥墩局部接触面积较少进而导致挤压压强较大的情况,因此,通过水泥墩可有效缓冲石块的压力,避免石块直接与桩体接触导致损坏桩体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6)中,石块体积不小于0.5立方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石块过小,导致使用数量过多,并且使得渔网易于收紧石块,使得加固圈稳定性更高,且使得施工时更为方便,石块投放时更易于控制,并且每块石块重量较大,不易移位,约束水泥桩的效果较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6)中,用渔网包裹加固圈后,向淤泥中以3-5mpa的压力注入补强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补强材料,使得淤泥强度上升,流动性下降,更好的约束加固圈以及水泥墩,以进一步提高约束桩体的效果,提高桩体的稳定性;通过以3-5Mpa的压力高压注入补强材料,使得补强材料易于分散在淤泥中,使得补强效果较佳、范围较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强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液体硅胶100份;有机锡催化剂3-5份;玻璃纤维30-35份;气相二氧化硅10-15份;荷叶粉3-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体硅胶固化后形成网状结构,配合玻璃纤维、气相二氧化硅,较好的提高淤泥强度以及降低淤泥的流动性,通过气相二氧化硅静止时产生氢键以形成网络状,使得低剪切下,补强材料强度高,流动性差,而在高剪切下,即挤出注入至淤泥中时,氢键断裂,增加了补强材料的流动性,以便于施工;通过采用有机锡催化剂以使得液体硅胶固化时需要吸附淤泥中的水分,进而可降低淤泥中的水含量,使得淤泥流动性进一步下降;通过加入荷叶粉,使得补强材料的憎水性大增,进而使得补强材料不易被淤泥中水分侵蚀,以及降低补强材料吸水的情况,使得补强材料易于在淤泥中分散且稳定性较佳;同时通过调节荷叶粉的加入量以控制补强材料的吸憎水性能,进而控制水分进入补强材料中以被有机锡催化剂吸收的速率,进而起到了控制液体硅胶固化速率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6)中,沿水平方向每隔10米注入1kg补强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补强材料分布较广且分布范围不易交叉,控制成本的同时,限制淤泥流动的效果较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6)中,补强材料注入深度为淤泥表面以下1.5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补强材料主要加固点靠近水泥墩以及桩体顶部,而由于水泥墩为底部与岩石层连接,补强材料在淤泥表面以下1.5m处进行加固将使得加固的淤泥对水泥墩的限制作用力距离水泥墩固定点的力臂较长,效果较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桩体提供抗压和抗弯曲能力,通过水泥墩与岩石层固定连接,并且水泥墩与淤泥的连接面积较大,再配合沉入石块以利用石块的重力产生与岩石层之间较强的摩擦力,以及利用石块重力产生的留着原地的惯性,稳定的约束桩体,避免桩体移位,以保证桩体稳定地支撑混凝土基层,使得路面结构稳定;2.通过调节荷叶粉的加入量以控制补强材料的吸憎水性能,进而控制水分进入补强材料中以被有机锡催化剂吸收的速率,进而起到了控制液体硅胶固化速率的效果;3.通过水泥墩、石块、淤泥补强等手段组合,无需全面固化软弱地基以提高桩体稳定性,通过分级约束,使得整体施工成本大幅下降,减少大面积浇注水泥产生的污染,保护环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在软弱地基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探测淤泥深度,具体如下:通过地质雷达探测淤泥深度,并根据设计图纸,标出桩基位置并标注该处的淤泥深度。(2)沉入模管,具体如下:根据淤泥深度选择不同长度的模管,模管长度为模管沉入处淤泥深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探测淤泥深度;(2)沉入模管,具体如下:在桩基设计处向淤泥沉入模管,模管长度大于淤泥深度并沉入至与岩石层抵接;(3)浇注水泥浆液,具体如下:朝向模管内浇注水泥浆液并搅拌,使淤泥与水泥浆液均匀混合形成水泥墩;(4)沉桩,具体如下:向未成型的水泥墩沉入桩体,所述桩体长度大于淤泥深度;(5)拆卸模管,具体如下:待水泥墩初凝后,拆卸模管;(6)淤泥加固,具体如下:向淤泥沉入石块以包围水泥墩,形成加固圈;(7)浇注混凝土基层以及两侧路基;(8)铺设垫层以及面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探测淤泥深度;(2)沉入模管,具体如下:在桩基设计处向淤泥沉入模管,模管长度大于淤泥深度并沉入至与岩石层抵接;(3)浇注水泥浆液,具体如下:朝向模管内浇注水泥浆液并搅拌,使淤泥与水泥浆液均匀混合形成水泥墩;(4)沉桩,具体如下:向未成型的水泥墩沉入桩体,所述桩体长度大于淤泥深度;(5)拆卸模管,具体如下:待水泥墩初凝后,拆卸模管;(6)淤泥加固,具体如下:向淤泥沉入石块以包围水泥墩,形成加固圈;(7)浇注混凝土基层以及两侧路基;(8)铺设垫层以及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桩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模管内径为钢筋混凝土管桩外径的2-3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软弱地基上修建路面的施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杰戴罗生唐剑平李丽明李永光王嘉裕杨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平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