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48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其包括机体和自上而下布设于机体的脱水模块、压泥模块和输送模块,脱水模块包括脱水仓、设于脱水仓外侧的上集水外壳和用于驱动脱水仓及集水外壳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脱水仓上设有输送管,脱水仓上设有若干脱水孔,脱水仓底端设有呈圆形的第一底盖,第一底盖包括多个呈扇形的第一单底盖,第一单底盖外侧铰接于脱水仓,脱水模块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单底盖翻转以控制脱水仓开闭的第一电缸;压泥模块包括位于脱水仓正下方的压泥仓、下集水外壳和用于驱动压泥仓及下集水外壳开闭使泥饼能落入于输送模块的第二驱动机构。本申请中的淤泥脱水完成后对其进行收集并进行压泥操作,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脱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是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站污水处理后的必然产物,未经过很好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将会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污泥脱水,是指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
[0003]现有的污泥处理设备一般采用离心或过滤法等机械脱水方式将污泥中的空隙水脱去,但在脱水后未对脱水完成的污泥进行高效的收集,需要集中运送至指定区域再进行压泥处理,工序繁杂,工作效率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方便污泥脱水后直接进行压泥处理,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包括机体和自上而下布设于机体的脱水模块、压泥模块和输送模块,所述脱水模块包括脱水仓、设于脱水仓外侧的上集水外壳和用于驱动脱水仓及集水外壳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脱水仓上设有输送管,所述脱水仓上设有若干脱水孔,所述脱水仓底端设有呈圆形的第一底盖,所述第一底盖包括多个呈扇形的第一单底盖,所述第一单底盖外侧铰接于脱水仓,所述脱水模块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单底盖翻转以控制脱水仓开闭的第一电缸;所述压泥模块包括位于脱水仓正下方的压泥仓、下集水外壳和用于驱动压泥仓及下集水外壳开闭使泥饼能落入于输送模块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压泥仓底端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压泥仓包括固设于机体的下仓体和竖向滑移连接于下仓体的上仓体,所述机体上设有用于驱动上仓体升降的第二电缸,所述上仓体顶端设有呈圆形的顶盖,所述顶盖能开启或关闭以实现压泥仓的启闭。
[0007]优选的,所述顶盖包括多个呈扇形设置的单盖体,所述单盖体外侧铰接于上仓体,所述上仓体外侧设有用于控制单盖体启闭的第三电缸。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底盖外缘的下表面固定有与其垂直的下延板,所述下延板的内壁上固设有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单盖体在第三电缸的作用下开启至与压力传感器抵接时,第一电缸驱动第一单底盖向外开启,淤泥落入至压泥仓中。
[0009]优选的,所述压泥仓底端连接有呈圆形的第二底盖,所述出水口布设于底盖。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底盖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单底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二单底盖一一对应的第四电缸,所述第四电缸用于驱动两个第二单底盖水平移动实现
压泥仓的开启或关闭。
[0011]优选的,所述下集水外壳包括与第二单底盖一一对应的集水仓体,所述集水仓体顶端开口且固定于第二单底盖的下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底盖的上表面的外缘处卡紧连接有吸水棉层,所述吸水棉层紧贴于下仓体的内壁。
[0013]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的脱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淤泥输送至脱水仓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脱水仓和上集水外壳转动,实现对脱水仓中的淤泥的脱水;
[0015]S2、淤泥中脱出的水通过脱水孔进入于上集水外壳中,脱水完成后,将上集水外壳中的水排出;
[0016]S3、开启压泥仓的顶盖,使压泥仓的顶端开口暴露,再通过第一电缸控制第一单底盖开启,淤泥落入至压泥仓中;
[0017]S4、淤泥完全落入至压泥仓中后,关闭压泥仓的顶盖,并通过第二电缸控制上仓体下压,将淤泥压实,并将淤泥中的水分挤出至下集水外壳中;
[0018]S5、压泥完成后,泥饼自压泥仓下落至输送模块。
[00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0]1.淤泥在脱水仓中脱水完成后,先将压泥仓的顶盖开启,再将脱水仓的第一底盖开启,使淤泥下落至压泥仓中,对淤泥进行收集,并通过第二电缸控制上仓体下移,通过压泥仓的顶盖对淤泥进行压泥操作,形成泥饼并将淤泥中的水分进一步挤出至下集水外壳中,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0021]2.当单盖体在第三电缸的作用下开启至与压力传感器抵接时,第一电缸驱动第一单底盖向外开启,淤泥落入至压泥仓中,防止顶盖未开启完全时淤泥下落的情况出现;
[0022]3.淤泥压实时,吸水棉层吸取淤泥中压出的水分,进一步提升淤泥的脱水效果,而当第四电缸驱动两第二单底盖向外移动时,吸水棉层与第二单底盖一同移动被拉出,泥饼下落至输送模块上后,第四电缸驱动两第二单底盖向内移动将压泥仓封闭,再通过第三电缸控制压泥仓顶端开启,放入新的吸水棉层即可。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显示污泥脱水设备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显示污泥脱水设备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3是显示污泥脱水设备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4是显示单盖体上翻至与压力传感器抵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机体;2、上集水外壳;21、连接圆环;22、第一出水口;23、第一盖体;24、衔接杆;25、第一电缸;3、脱水仓;31、脱水孔;32、输送管;33、第一底盖;34、第一单底盖;35、下延板;4、第一驱动机构;41、电机;42、皮带传送组;5、压泥仓;51、上仓体;511、固定圆盘;512、第二电缸;513、顶盖;514、单盖体;515、上延板;516、第三电缸;52、下仓体;521、第二底盖;522、第二出水口;523、第二单底盖;6、压力传感器;7、第二驱动机构;71、第四电缸;72、连接板;8、下集水外壳;81、集水仓体;82、第二出水口;9、吸水棉层;10、长条形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
[0031]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包括机体1、脱水模块、压泥模块和输送模块,脱水模块、压泥模块和输送模块于机体1上自上而下间隔布设。
[0032]脱水模块包括上集水外壳2、脱水仓3和用于驱动集水外壳和脱水仓3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
[0033]上集水外壳2呈内腔中空的圆管型,上集水外壳2的外壁上固定有连接圆环21,机体1上开设有用于供上集水外壳2穿过的槽口,连接圆环21转动连接于机体1,连接圆环21的下表面与机体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若干滚珠(滚珠于附图中未示出),以减少上集水外壳2转动时,连接圆环21与机体1之间的摩擦力。上集水外壳2底端设有第一出水口22,第一出水口22处设有用于控制其开闭的第一阀体,第一出水口22处扣盖有用于将其封闭的第一盖体23。需要将上集水外壳2中的水排出时,取下第一盖体23,连接管路后开启第一阀体,通过管路将第一出水口22引至外置的储水容器中。
[0034]脱水仓3同轴固定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和自上而下布设于机体(1)的脱水模块、压泥模块和输送模块,所述脱水模块包括脱水仓(3)、设于脱水仓(3)外侧的上集水外壳(2)和用于驱动脱水仓(3)及集水外壳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所述脱水仓(3)上设有输送管(32),所述脱水仓(3)上设有若干脱水孔(31),所述脱水仓(3)底端设有呈圆形的第一底盖(33),所述第一底盖(33)包括多个呈扇形的第一单底盖(34),所述第一单底盖(34)外侧铰接于脱水仓(3),所述脱水模块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单底盖(34)翻转以控制脱水仓(3)开闭的第一电缸(25);所述压泥模块包括位于脱水仓(3)正下方的压泥仓(5)、下集水外壳(8)和用于驱动压泥仓(5)及下集水外壳(8)开闭使泥饼能落入于输送模块的第二驱动机构(7),所述压泥仓(5)底端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压泥仓(5)包括固设于机体(1)的下仓体(52)和竖向滑移连接于下仓体(52)的上仓体(51),所述机体(1)上设有用于驱动上仓体(51)升降的第二电缸(512),所述上仓体(51)顶端设有呈圆形的顶盖(513),所述顶盖(513)能开启或关闭以实现压泥仓(5)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13)包括多个呈扇形设置的单盖体(514),所述单盖体(514)外侧铰接于上仓体(51),所述上仓体(51)外侧设有用于控制单盖体(514)启闭的第三电缸(5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污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底盖(34)外缘的下表面固定有与其垂直的下延板(35),所述下延板(35)的内壁上固设有压力传感器(6),当所述单盖体(514)在第三电缸(516)的作用下开启至与压力传感器(6)抵接时,第一电缸(25)驱动第一单底盖(34)向外开启,淤泥落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罗生熊庭文钟敏敏吴忠郑丽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平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